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6)
2023(345)
2022(246)
2021(256)
2020(193)
2019(453)
2018(507)
2017(600)
2016(487)
2015(609)
2014(744)
2013(619)
2012(584)
2011(532)
2010(513)
2009(321)
2008(387)
2007(304)
2006(193)
2005(171)
作者
(964)
(763)
(759)
(753)
(516)
(381)
(358)
(348)
(347)
(299)
(289)
(282)
(276)
(273)
(266)
(251)
(251)
(250)
(249)
(231)
(230)
(228)
(213)
(200)
(200)
(186)
(179)
(176)
(170)
(169)
学科
教育(1633)
中国(1174)
学校(990)
教学(809)
理论(792)
管理(702)
高等(587)
政治(571)
思想(567)
思想政治(565)
政治教育(565)
治教(565)
德育(557)
技术(524)
(504)
经济(504)
职业(480)
职业技术(475)
技术学校(449)
高等职业(444)
学法(409)
教学法(409)
学理(371)
学理论(371)
机化(345)
算机(345)
计算(345)
计算机(345)
计算机化(345)
(335)
机构
学院(5349)
大学(4069)
职业(3165)
技术(2511)
职业技术(2284)
教育(2232)
技术学院(2108)
研究(1601)
(1358)
师范(1351)
(1251)
师范大学(1062)
(1028)
(931)
科学(866)
管理(761)
教育学(756)
(720)
中心(718)
中国(705)
北京(678)
(649)
职业学院(644)
研究所(628)
(591)
浙江(590)
(560)
研究院(552)
教育学院(532)
理学(517)
基金
研究(3696)
教育(2991)
项目(2971)
编号(2422)
科学(2355)
课题(2172)
(2076)
成果(2008)
(1843)
(1571)
社会(1486)
规划(1370)
(1361)
社会科(1353)
社会科学(1353)
研究成果(1280)
年度(1276)
项目编号(1259)
(1209)
主持(1201)
基金(1199)
主持人(1188)
建设(1172)
职业(1114)
高职(1092)
(1046)
重点(987)
(980)
(964)
(962)
期刊
教育(5443)
中国(3265)
职业(2608)
技术(1869)
研究(1846)
技术教育(1710)
职业技术(1710)
职业技术教育(1710)
(952)
论坛(952)
职教(799)
(709)
经济(709)
成人(636)
成人教育(636)
高等(580)
远程(500)
远程教育(500)
高等教育(485)
图书(462)
教研(450)
高教(450)
书馆(396)
图书馆(396)
大学(375)
学报(350)
(325)
管理(290)
(288)
(252)
共检索到9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建松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在规模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新时期,中国高职教育在突出内涵发展、特色办学、质量提升、示范建设的进程中,迫切需要重视和加强高职文化建设。高职教育文化建设从高职发展规律和特征出发,以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引,探索形成"开放合作,尚德重能"的高职教育文化,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彬宇  
基于开放视角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可以突破传统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使高职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内课外结合,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文章提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法主要有以工作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结合自身优势、建设教学体系,创新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丰富课程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莉莉  王清强  
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主要体现在多主体的结合、多要素间的动态互动以及高职教育本质属性上,而文化共融为高职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加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文化定位、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现"双证融通"的体制机制革新,是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文化共融的有效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琼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部署,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创新的关键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特点和使命,必须面向社会才有创新题材,高职学生才有创业机会;企业要对接学校,才能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因此,要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必要由政府主导,搭建校企合作、无缝对接的平台,使高职院校面向社会面向生产第一线办学,同时又降低企业在技术创新、职工培训、补充人力资源的成本,从而实现政府、学校、企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丹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已经基本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这也使得高职院校从本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介绍了校企合作的定义,深入分析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高职院校、企业及政府等三个层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希平  
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一个新的亮点,浙江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就是一个缩影。目前,浙江省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45所,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近2/3,在校生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近45%。全省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6所院校跻身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行列。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浙江提出了打造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红委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直接决定和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校企合作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提升师资能力素质和优化师资结构的重要方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云  
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在这一大的前提背景下,如何确保培养出专业素质一流、综合技能全面、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在工作中有所发挥、进行创新性业务拓展的高水平毕业生也就成为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所面临的一大严峻挑战。基于此,国内诸多院校提出了以专业群建设促进人才质量提升的结构性变革。在高职教育中发展专业群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效益,而且对于节省办学资源、优化教学设施的配置、最大限度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聚焦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群结构;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突破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学科规律,根据专业集群的需要构建全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涛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已全面进人以知识经济为"引擎"的知识社会。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各类知识,不断升级换代的工作环境,快速变幻更新的社会生活,要求人们的工作技能不断提高、生存方式不断转变,这便迫使每个不愿被时代淘汰的人时时、处处、终身都须努力学习,否则便会被快速发展的社会边缘化。于是,"终身学习"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存方式,"终身教育"成为社会最基本的教育形态。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即将变为辉煌的现实!为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岳德虎  
随着中国-东盟在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针对广西在此过程中的人才需求和广西高职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揭示了中国-东盟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区域文化特色和高职院校发展前景等多个层面论证了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的可行性,提出广西高职教育在中国-东盟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机遇中的发展构想。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宫麟丰  
结合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理念风尚、专业建设、科技示范、区域服务以及开放办学等多个方面对学校文化建设及其特色、功能作了系统阐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汪锋  
根据"工匠精神"中"道技合一"的核心要义,阐述了传承和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对当下我国实现"中国制造"强国之梦的特殊意义。针对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校企合作难以深度开展的现象,分析了其校企文化冲突的原因,指出"大国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二者的利益契合点,应当以此推进高职教育文化建设。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校园文化和质量评价等视角给出了基于"大国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教育文化建设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迟福林  
开放文化是关系一个国家走向强盛或跌入衰败的大问题。探讨国家兴衰的分析应该有多种视角,从经济学来说,比如说有制度视角,也有利益集团的视角,从世界历史的发展多视角研究国家兴衰成果,目前应该说还是比较少的。文化不仅是开放中应有的要素,并且带有决定性的特征。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与另一个社会的区别,不仅在于财富和经济发展水平,首先应该是人民的价值观念、创造力和文化,文化的差异决定着发展路径的选择。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玛丽娜·斯托克·麦基萨克  王立勋  
开放和远程学习者通过运用通信技术与世界各地人士联系在一起,本文将从文化和社区的角度对这些联系进行探讨。文化和社区这两个概念对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网上社区中尤其显著。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始探讨通信技术,尤其是因特网技术对不同背景的学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然而,对于如何将有关文化、社区、社会存在和社会学习等不同主题结合在一起,进行整体研究,仍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作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周学高  
远程开放教育亚文化既是远程开放教育以专业或班级管理工作的心理平台,也是学校文化的根本载体。良好的亚文化是形成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特色的班集体凝聚力的精神基础,也是提高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远程开放教育亚文化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其道德准则、道德评价应是多元化的,也应更加重视和加强在网络条件下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构建远程开放教育亚文化要充分运用心理学的一些方法,影响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充分运用网络优势,开辟远程开放教育亚文化的新平台;加大远程开放教育班集体活动的组织力度;同时,还必须重视制度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