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38)
- 2023(5488)
- 2022(4577)
- 2021(4140)
- 2020(3506)
- 2019(7839)
- 2018(7905)
- 2017(15226)
- 2016(8479)
- 2015(9377)
- 2014(9330)
- 2013(9126)
- 2012(8353)
- 2011(7496)
- 2010(7550)
- 2009(7279)
- 2008(7201)
- 2007(6508)
- 2006(5859)
- 2005(5560)
- 学科
- 济(31170)
- 经济(31097)
- 管理(30039)
- 业(26850)
- 企(21937)
- 企业(21937)
- 方法(12286)
- 制(12228)
- 财(11863)
- 数学(10685)
- 数学方法(10568)
- 农(10009)
- 中国(9968)
- 体(8202)
- 业经(7810)
- 体制(7128)
- 务(6954)
- 财务(6933)
- 财务管理(6915)
- 银(6778)
- 银行(6766)
- 企业财务(6569)
- 农业(6499)
- 行(6466)
- 融(6197)
- 金融(6195)
- 贸(5833)
- 贸易(5831)
- 劳(5763)
- 劳动(5746)
- 机构
- 大学(117651)
- 学院(116357)
- 济(52106)
- 经济(51093)
- 管理(44586)
- 研究(39479)
- 理学(37985)
- 理学院(37587)
- 管理学(37038)
- 管理学院(36807)
- 中国(31554)
- 财(28049)
- 京(24230)
- 财经(21223)
- 科学(21126)
- 经(19223)
- 所(19126)
- 江(18471)
- 中心(18406)
- 经济学(16841)
- 研究所(16722)
- 农(16720)
- 财经大学(15753)
- 北京(15205)
- 经济学院(15037)
- 业大(15007)
- 院(14652)
- 州(13857)
- 范(13652)
- 师范(13509)
- 基金
- 项目(75595)
- 科学(60649)
- 研究(56740)
- 基金(56651)
- 家(48606)
- 国家(48222)
- 科学基金(41907)
- 社会(38240)
- 社会科(36304)
- 社会科学(36297)
- 基金项目(29593)
- 省(28424)
- 教育(26259)
- 自然(25741)
- 自然科(25149)
- 自然科学(25144)
- 自然科学基金(24710)
- 划(24030)
- 资助(22874)
- 编号(22353)
- 制(20770)
- 成果(19234)
- 部(17812)
- 重点(17039)
- 国家社会(16406)
- 教育部(15818)
- 创(15801)
- 课题(15772)
- 发(15391)
- 性(15343)
共检索到185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鑫超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理基础是权利人对义务人的请求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以下简称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仲裁实践中,关于二倍工资和带薪年休假争议仲裁时效存在争议,本文就此来谈谈个人的观点。第一,二倍工资仲裁时效怎样起算。仲裁时效的起算直接影响到双方当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财
近日,吉林省蛟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为有效化解劳动争议在基层,提高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效率,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效益,成立了预备仲裁庭,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简单争议案件,实行劳动争议仲裁预备庭先行调解,调解率达到65%以上,使大部分简易劳动纠纷得到及时化解,促进了当地劳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江梅 向鸿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从1987年《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国发[1987]69号)颁布实施,迄今已恢复了近20年。劳动争议仲裁作为一种准司法处理劳资矛盾的形式,在近20年的发展中为规范企业管理,化解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护职工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民事诉讼相比,劳动仲裁还存在着一些制度盲点,影响和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磊 刘畅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恢复30年来,坚持"协商、调解、一裁、两审"制度设计的"初心",旨在于"快捷、高效、低成本"地处理劳动争议。回顾过去30年,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鉴于劳动关系协调特别是劳动争议三方协调机制未能完全落地等问题,未来应继续从体制、机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改革创新发展,应对未来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关键词: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制度 30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默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恢复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劳动争议案件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且纠纷的内容日益复杂。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增强,要求越来越严格,现有的工作力量(包括人、财、物)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守业 辛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振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现对改革创新调解仲裁制度提出以下初步建议:明确调解仲裁制度改革创新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