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5)
- 2023(788)
- 2022(703)
- 2021(677)
- 2020(568)
- 2019(1498)
- 2018(1593)
- 2017(3206)
- 2016(1708)
- 2015(1869)
- 2014(1697)
- 2013(1719)
- 2012(1656)
- 2011(1440)
- 2010(1575)
- 2009(1288)
- 2008(1316)
- 2007(1123)
- 2006(993)
- 2005(909)
- 学科
- 济(5539)
- 经济(5532)
- 业(2808)
- 管理(2799)
- 地方(2776)
- 农(2033)
- 中国(1717)
- 企(1476)
- 企业(1476)
- 农业(1436)
- 地方经济(1342)
- 制(1206)
- 财(1104)
- 方法(1038)
- 税(983)
- 学(978)
- 业经(973)
- 技术(941)
- 数学(935)
- 数学方法(924)
- 税收(924)
- 收(917)
- 贸(915)
- 贸易(915)
- 城市(894)
- 环境(873)
- 银(854)
- 银行(852)
- 易(820)
- 行(819)
- 机构
- 大学(17826)
- 学院(17290)
- 京(8497)
- 研究(8439)
- 济(7405)
- 经济(7282)
- 中国(7019)
- 北京(6438)
- 管理(6220)
- 科学(5383)
- 理学(4918)
- 理学院(4795)
- 管理学(4662)
- 管理学院(4632)
- 所(4468)
- 农(4354)
- 中心(4114)
- 业大(4034)
- 研究所(3908)
- 农业(3299)
- 院(3253)
- 市(3067)
- 财(2973)
- 科学院(2667)
- 省(2566)
- 发(2453)
- 江(2430)
- 研究院(2380)
- 技术(2295)
- 部(2270)
共检索到32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范必 景春梅 刘向东
国际经验表明,使用乙醇汽油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物排放量。面对我国京津冀地区雾霾频发的严峻形势,推广乙醇汽油意义重大。建议通过深化现有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在京津冀地区放开乙醇汽油批发和零售环节的市场准入,制定合理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充分竞争,努力提高乙醇汽油的市场占有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景春梅
从国际经验看,使用乙醇汽油可有效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我国玉米库存目前已达2.6亿吨,年储存财政补贴超600亿元,形成巨大财政负担。扩大推广乙醇汽油可对我国粮食去库存、减少碳排放、油品升级、缓解产能过剩企业困难和普惠"三农"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在前15年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尽快调整政策,将燃料乙醇纳入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支持范畴,实施强制性配额制度,改造过剩酒精产能扩大燃料乙醇生产,向国际社会传递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态度。
关键词:
生物能源 应对气候变化 粮食去库存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范英 吴方卫 胡军辉
需求方规模经济使燃油市场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乙醇汽油厂商作为后入者进入燃油市场需要在竞争策略上寻求突破。利用网络外部性理论分析乙醇汽油和传统汽油的预期市场竞争,得出如下结论:超出临界规模的初始规模是乙醇汽油进入燃油市场基本前提,传统汽油寡头垄断市场的现状会遏制新产品的进入;而提升独立价值可以缓解乙醇汽油进入市场初期的竞争压力,政府对乙醇汽油的补贴具有明显效果;新燃料进入市场将进一步放大外部性所带来的效用水平,政府对乙醇汽油的补贴会增加包括传统汽油在内的燃油消费总量,取得双赢的结果。
关键词:
网络外部性 政府补贴 乙醇汽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汝芳
本文以调研为基础,从成本收益、粮食安全、能源问题、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论述了发展甜高粱乙醇汽油产业的可行性和意义,并就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甜高粱秆 燃料乙醇 农民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英 吴方卫 张锦华
本文通过构建能源缺口假定下的产出影响模型,分析了能源供给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并从燃料乙醇弥补汽油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发展液态生物质燃料缓解能源缺口影响的效应。研究表明,高增长下的中国经济若兼顾能源安全问题,将可能导致原油供给缺口的出现;若仅保证能源安全,能源供给不足势必引起经济增长放缓;要同时保证能源安全和经济持续增长需通过寻求有效的替代能源弥补缺口。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建强
京津冀旅游业已经具备协调发展的基础,但在诸如发展观念、产业结构、特色产品、跨区域整合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共识。有必要在加快旅游供给侧改革、加强旅游产业集群扩散效应、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利用大数据推动智慧旅游企业创新、积极进行跨行业合作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协调发展 京津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勇 牛惠亭 李谷成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亟待治理改善的地区之一,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是该区域的主要污染源,加快在京津冀地区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京津冀地区煤改气电政策实施效果明显,但存在过分依赖财政补贴、天然气供应缺口大、政策执行操之过急、农村地区存在设备安全隐患等问题。对此,应科学规划建立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构建完善的中央财政补贴机制;多项措施并行提高供气保障能力;坚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农村地区煤改气电建设全过程监管和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启动"智慧环保"建设,提升空气质量监管能力。
关键词:
京津冀 煤改气电政策 大气污染治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虎 乔标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产业协同发展既有实践需要,也有理论价值。协同发展是区域多目标下的共赢,其意味着各自产业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感应。目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价值取向单一、市场活力弱、河北承接转移能力差等困境。未来在诸多保障措施中,应特别重视京津冀三地增量利益共享机制、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新兴产业培育等。在未来规划实施过程中,要能对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度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河北的经济主要受自身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影响,北京对其影响非常有限。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产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卓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共建产业园区是实现三地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具体分析了共建园区的条件优势,阐述了共建工作开展的现状以及共建对于推动区域发展的作用,并针对区域合作新格局下的共建园区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共建园区 产业转移 京津冀协同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海龙 朱洪兴
选取京津冀地区的12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力分析找出京津冀地区城市中核心城市的引力范围。选取了30个指标作为因子变量,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指标进行归类,然后通过对影响城市引力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来界定城市规模,再通过引力模型得出了京津冀地区京津双核城市的引力作用效应,并界定了两核心城市的引力范围,对京津冀地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城市圈 引力模型 因子分析 引力范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明浩 翟毅 刘玉娜
本文通过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分析 ,重点研究了京津冀经济区的发展 ,指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从京津冀地区概况、经济发展基础以及联合发展内容等方面入手 ,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 6项对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京津冀 一体化 联合发展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胡建春
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后,各特派办根据各自的实际,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制定了今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敬明 李志红 席增雷 袁青川
研究显示,北京、天津、河北存在着明显的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和创新能力梯度差异。通过建立区域性科技创新评价指标,采用DEA模型评价京津冀三地的科技创新效率值发现,北京、天津居于我国前列,而河北不仅与京津差距明显,而且在区域性科技创新效率亦处于低效状态。建议在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时,不但要解决目前京津冀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而且要解决科技创新资源在各个地区的流动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顶层政策设计,实现北京、天津与河北实现协同发展。尤其对于河北而言,需要借鉴北京和天津的经验,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将重点放在科技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 诱致性政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德利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创新驱动。目前京津冀形成了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及协同模式,但还存在原始创新不足、体制壁垒制约科技创新要素整合、顶层设计尚不完善、科技创新市场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带动作用不足等问题。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方向及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从凝聚科技创新要素、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技协作平台、共建创新驱动示范区、出台科技战略规划、探索跨区域利益共享、完善社会政策环境等方面,探讨首都科技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 京津冀 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显英 敦蕾 刘娜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的项目之一。要想三地协同发展,必然物流先行。京津冀的物流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政府政策不完善、错位经营不明、交通网络不畅、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低、人才流动受阻、协会作用薄弱等严重阻碍区域内物流发展的瓶颈藩篱。因此,要充分认识当前京津冀物流发展的现状,并基于上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京津冀 物流瓶颈 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