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53)
- 2023(8056)
- 2022(6552)
- 2021(6204)
- 2020(4936)
- 2019(11483)
- 2018(11624)
- 2017(21078)
- 2016(11750)
- 2015(13564)
- 2014(14351)
- 2013(13508)
- 2012(12663)
- 2011(11372)
- 2010(11882)
- 2009(10909)
- 2008(11095)
- 2007(10883)
- 2006(9638)
- 2005(8746)
- 学科
- 济(41646)
- 经济(41581)
- 管理(34908)
- 业(28309)
- 企(25032)
- 企业(25032)
- 方法(15218)
- 制(14676)
- 中国(14277)
- 财(13198)
- 银(12569)
- 银行(12547)
- 农(12149)
- 理论(12110)
- 行(12093)
- 融(11680)
- 金融(11673)
- 数学(11399)
- 数学方法(11240)
- 学(11035)
- 业经(10826)
- 体(10524)
- 地方(8742)
- 教育(8543)
- 务(8169)
- 财务(8129)
- 财务管理(8093)
- 体制(7790)
- 企业财务(7672)
- 和(7670)
- 机构
- 学院(166279)
- 大学(165404)
- 济(60691)
- 经济(58784)
- 管理(58474)
- 研究(56158)
- 中国(48742)
- 理学(47073)
- 理学院(46523)
- 管理学(45628)
- 管理学院(45307)
- 京(36900)
- 财(35090)
- 科学(33101)
- 江(29582)
- 所(28915)
- 中心(27327)
- 农(26958)
- 财经(25829)
- 研究所(25235)
- 州(23896)
- 北京(23767)
- 经(23251)
- 范(22792)
- 师范(22499)
- 业大(22131)
- 技术(20974)
- 院(20929)
- 农业(20673)
- 省(20472)
- 基金
- 项目(97141)
- 研究(75737)
- 科学(74128)
- 基金(65872)
- 家(57070)
- 国家(56492)
- 科学基金(47470)
- 社会(44082)
- 社会科(41306)
- 社会科学(41297)
- 省(39301)
- 教育(36573)
- 基金项目(33735)
- 编号(33692)
- 划(32626)
- 成果(29673)
- 自然(29560)
- 自然科(28849)
- 自然科学(28836)
- 自然科学基金(28338)
- 资助(27630)
- 课题(24993)
- 重点(22077)
- 部(21029)
- 年(20826)
- 项目编号(20603)
- 发(20317)
- 性(20198)
- 创(19786)
- 大学(18895)
共检索到284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全河
通过分析我国建设行业产生信用问题的原因,提出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构建了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总体框架,并借鉴国际上的信用体系模式,对我国的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信用体系 产权 市场监管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莉 崔迎琪 赵燕 江洲
深化市场监管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已成为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系统分析深化市场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巩固完善、深化融合、创新提升”的总体建设思路和五项建设基本原则,以及夯实深化市场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建议,以期对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供具备可操作性的实施指引。
关键词:
市场监管信用体系 信用监管 监管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娜 蒙婷婷 解娜琳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在梳理雄安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和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基于数字化发展驱动视角,依托政府数字化建设、行业数字信用信息平台和“大数据画像”,分别对雄安新区政府、行业和个人等三种不同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路径进行探索,并构建雄安新区社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为适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数字化趋势,雄安新区新型社会信用体系监管机制的构建,应建立“中央—河北—雄安”联合监管机制,推进全过程信用监管,促进区块链等技术在社会监管体系中的应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亚慧 刘一鸣 李瑞峰
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的作用愈加突出,但是对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的研究却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不相匹配。本文讨论了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的种类并分析了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存在问题。本文还就完善配套法规、提升建管机构独立性、强化监管体系统筹等方面对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提出了相应措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丽岩
市场监管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重要政府职能,是优化资源配置与维护和谐社会的制度条件。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市场监管呈现分散化、碎片式、强干预、低效率的特征,尚未建立起现代监管体系,这是导致监管绩效低下的根源。当前需完善层次分明的监管法治体系,健全职能完备、分工合理的监管组织体系,引入与监管对象和目标相适应的监管方法和工具,健全抑制监管机构滥用权力和减少决策失误的监督机制,建立中央直接领导、高层次机构统一实施、上下衔接配合、公众广泛参与的改革推进机制。
关键词:
市场监管 治理体系 监管法治 监管现代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玫 何爱民
市场监控是电力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是发达国家对电力批发市场的强制性要求。本文根据美国电力市场监控实践,对电力市场监控的必要性、监控机构设置及职能、电力市场监控的内容和手段等进行阐述与分析,以期对我国电力市场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与其他商品市场不同,电力市场的实时平衡和需求弹性小特征,决定了电力市场容易受到市场力和操纵行为的影响。美国电力市场运行2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法律框架下的市场监管体系、强有力的市场监控机制,是发现电力市场设计缺陷、保障电力市场平稳正常运行的关键。
关键词:
电力市场监控 电力市场监管 市场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玫 何爱民
市场监控是电力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是发达国家对电力批发市场的强制性要求。本文根据美国电力市场监控实践,对电力市场监控的必要性、监控机构设置及职能、电力市场监控的内容和手段等进行阐述与分析,以期对我国电力市场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与其他商品市场不同,电力市场的实时平衡和需求弹性小特征,决定了电力市场容易受到市场力和操纵行为的影响。美国电力市场运行2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法律框架下的市场监管体系、强有力的市场监控机制,是发现电力市场设计缺陷、保障电力市场平稳正常运行的关键。
关键词:
电力市场监控 电力市场监管 市场力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马延霞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迅速发展,理财产品交易的不规范性问题日益突出,对其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因此,构建理财市场的监管体系迫在眉睫。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现状提出构建监管部门、银行自身及银行理财协会"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监管部门尝试综合性监管模式、完善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制订、加强监管力度、发挥投资者保护机构作用;银行自身主要负责风险内控机制的制订、建立理财产品交易披露制度;银行业理财协会负责理财机构评价体系、理财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及行业自律公约的制订工作,通过三方合力做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监管。
关键词:
理财产品 监管体系 资金池 信息披露
[期刊] 改革
[作者]
聂长海 杜煊君
由于监管者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以及寻租活动存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当监管、过度监管现象,这使得市场机制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被抹杀,同时意味着当前中国的证券市场缺乏对监管者的监管,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而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者实施监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监管框架。
关键词:
证券市场 监管者 监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金德环
论证券市场监管体系金德环(一)从1984年第一个正式股票发行至今,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相应地,证券法规也陆续出台,为稳定和推动市场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从规范的角度看,我国证券市场还很不完善。其主要表现在:市场起伏波动过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运
中国资本市场目前的诸多问题都与其监管体制的缺陷有关。本文通过对中国资本市场监管体系中的法律监管系统、行政监管系统和行业自律系统三个子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效率的八大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强化法律监管,改革行政监管体制,发挥自律机构的自律功能的建议。
关键词:
资本市场 监管体制 会计监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曦
本文从日本黄金市场发展历程出发,对其市场交易规模、市场结构、参与主体进行研究,进而深入分析日本黄金市场尤其是黄金期货市场监管体系架构,总结了其在黄金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此为中国发展黄金市场和完善监管制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
黄金市场 监管 经验借鉴 日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孔维莎
我国债券市场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目前,在我国债券市场起到管理监督职责的部门主要是人民银行和证监会。除此之外,银监会、保监会、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对我国债券市场也负有监管职责。在这样的多头监管体系下,我国债券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监管边界模糊,分工不合理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属于多部门监管体制,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之间的监管分工是机构监管部门之间的分工,人民银行、证监会和国家发改委之间的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