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89)
- 2023(15599)
- 2022(13287)
- 2021(12245)
- 2020(10368)
- 2019(23436)
- 2018(23223)
- 2017(44798)
- 2016(24318)
- 2015(27040)
- 2014(26219)
- 2013(26082)
- 2012(23669)
- 2011(21031)
- 2010(20929)
- 2009(19475)
- 2008(19201)
- 2007(17029)
- 2006(14926)
- 2005(13222)
- 学科
- 济(99984)
- 经济(99875)
- 业(95754)
- 企(87150)
- 企业(87150)
- 管理(84920)
- 方法(45260)
- 数学(35636)
- 数学方法(35254)
- 业经(32699)
- 农(30759)
- 财(30067)
- 中国(24256)
- 务(22689)
- 财务(22629)
- 财务管理(22607)
- 技术(22509)
- 农业(21813)
- 企业财务(21415)
- 理论(19674)
- 制(18811)
- 和(18660)
- 地方(18581)
- 学(18426)
- 划(17625)
- 贸(16572)
- 贸易(16561)
- 策(16304)
- 易(16055)
- 环境(15906)
- 机构
- 学院(342523)
- 大学(338593)
- 管理(143128)
- 济(137198)
- 经济(134373)
- 理学(123759)
- 理学院(122497)
- 管理学(120666)
- 管理学院(120051)
- 研究(107619)
- 中国(82060)
- 京(71985)
- 科学(66920)
- 财(62129)
- 农(57379)
- 所(53037)
- 业大(52444)
- 江(50937)
- 财经(49847)
- 中心(48788)
- 研究所(48200)
- 经(45350)
- 农业(45091)
- 北京(44934)
- 范(42182)
- 师范(41802)
- 州(40900)
- 经济学(39640)
- 院(39200)
- 商学(38348)
- 基金
- 项目(233068)
- 科学(185000)
- 研究(171920)
- 基金(169272)
- 家(146519)
- 国家(145205)
- 科学基金(127028)
- 社会(108699)
- 社会科(103117)
- 社会科学(103087)
- 省(93216)
- 基金项目(90730)
- 自然(82890)
- 自然科(81011)
- 自然科学(80993)
- 自然科学基金(79593)
- 教育(77616)
- 划(76463)
- 编号(69915)
- 资助(68239)
- 成果(54886)
- 创(53061)
- 重点(51302)
- 部(50315)
- 发(49994)
- 创新(48717)
- 课题(47251)
- 业(45823)
- 国家社会(44239)
- 科研(44012)
- 期刊
- 济(153646)
- 经济(153646)
- 研究(98279)
- 中国(64131)
- 管理(56956)
- 农(52792)
- 学报(51037)
- 财(49969)
- 科学(48517)
- 大学(39127)
- 农业(36986)
- 学学(36948)
- 教育(36298)
- 技术(31987)
- 业经(27782)
- 融(27499)
- 金融(27499)
- 财经(24179)
- 经济研究(23303)
- 业(21775)
- 经(20744)
- 问题(19610)
- 技术经济(19446)
- 科技(18375)
- 现代(17179)
- 图书(16681)
- 商业(16093)
- 理论(15905)
- 财会(15384)
- 版(15285)
共检索到498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邢丽云 俞会新 朱兆同
利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内、外部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建筑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环保压力、竞争者环保实践、绿色动态能力均正向影响企业绿色产品及工艺创新;业主环保意识对绿色产品创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管环保认知单独影响作用并不显著,但与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效果明显。基于此,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建筑企业 绿色创新 驱动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邢丽云 俞会新
基于218家建筑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从网络层面、企业层面和个体层面分析了网络关系强度、绿色动态能力和高管环保意识及其两两交互作用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效应。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网络关系强度、绿色动态能力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高管环保意识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企业绿色产品创新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网络关系强度、绿色动态能力与高管环保意识两两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企业绿色创新实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维安 王琪 牛建波
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工具视角和规范核心,探讨了驱动企业绿色行为的核心因素,阐述了企业绿色行为的三类动机,包括外部压力动机、内部工具动机和内部规范动机,分别剖析了三类动机下的理论背景、驱动因素和研究趋势。在文献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缺口和挑战,尤其强调了引入新的理论视角、深化对不同驱动因素作用条件的探索、研究不同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从动态视角审视企业绿色行为动机的必要性。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企业绿色行为动机的认识,为企业绿色行为的驱动因素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框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吕君 张士强 王颖 杨梦洁
新时代下传统能源企业期望通过绿色创新获得持续竞争力,因此,探究能源型企业转型驱动"黑箱"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应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构建企业绿色创新意愿驱动模型,提炼出驱动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意愿形成的5个主范畴,对核心范畴与主范畴、主范畴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阐述,从而探究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意愿驱动机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毕茜 邓玲
推动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2015-2019 年沪深A股工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2018年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开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的通知》,构造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有效地促进了重污染企业进行绿色创新,其作用路径在于提高了企业研发强度和环境合规成本。第二,企业内部高管环保经历与外部政府环保补助能够进一步强化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的政策效果。第三,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的绿色创新驱动效应在代理成本低和地区市场化水平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第四,相较于合规性的绿色信贷指引,锦标赛式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绿色创新激励效应。充分发挥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还需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制度体系,强化对企业的激励约束;推动商业银行积极落实绿色信贷政策,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有力金融支持;推动企业以绿色创新为导向,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洪燕 乔朋华
中国工业发展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绿色创新是基于目前能源与生态约束下中国工业创新的必经之路。文章采用DDF模型,分析中国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技术缺口比率以及全局参比下工业绿色创新动态效率Malmquist指数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地区间异质性明显,多数效率前沿省份都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在考虑地区差异的基础上,各地区TGR呈上升趋势,地区间技术缺口比率差距逐渐缩小;样本期内全局参比Malmquist指数显示中国大部分省份工业绿色创新动态效率是提高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为技术驱动,而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较低省份多为效率驱动,工业绿色创新动态效率较高的省份为技术变化和效率变化共同驱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俊丽 金浩 李国栋
文章在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股权特征、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激励等公司治理维度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经理层现金报酬、经理层持股比例等均与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从而表明强化股东与董事会监督能力、加大对经理层激励力度特别是长期激励机制建设对于推动经理层积极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丽文 任相伟
立足企业绿色转型跨层交互影响因素整合分析视角,通过文献梳理,对企业绿色转型的演化脉络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对企业绿色转型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梳理归纳出战略变革和技术创新双维度的绿色转型行为;随即对企业绿色转型形成的前置动因和后效作用路径的跨层影响因素进行挖掘,发现企业绿色转型受微观、中观至宏观多层次因素的交互影响;最后针对跨层交互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厘出层次结构网络嵌入可作为探讨多维度因素交互作用机制的理论支撑和分析工具。本文贡献在于:一方面表明剖析跨层交互因素下企业绿色转型动因作用机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指出完善企业绿色转型路径边界的必要性。将两方面整合到同一分析框架,有助于更系统、科学的理解企业绿色转型机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东 罗红云
运用基于序列DEA的SE-U-SBM模型测度我国30个省份2007—2019年绿色创新效率,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解构了我国省际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并借助QAP方法探讨了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省际绿色创新效率上升趋势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2)中国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呈现出复杂的多线程空间网络关联关系,省际绿色创新效率的关联性不断加强,空间关联网络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东部省份大多属于净溢出板块,中西部省份为相对受益板块。(3)地理距离、城镇化水平差异、人力资本差异、财政分权差异、相近的R&D投入强度和资源禀赋差异是影响我国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对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应着力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区域市场分割和行政壁垒,加强区域政策协调性,实现绿色创新效率协同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东 罗红云
运用基于序列DEA的SE-U-SBM模型测度我国30个省份2007—2019年绿色创新效率,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解构了我国省际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并借助QAP方法探讨了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省际绿色创新效率上升趋势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2)中国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呈现出复杂的多线程空间网络关联关系,省际绿色创新效率的关联性不断加强,空间关联网络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东部省份大多属于净溢出板块,中西部省份为相对受益板块。(3)地理距离、城镇化水平差异、人力资本差异、财政分权差异、相近的R&D投入强度和资源禀赋差异是影响我国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对绿色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应着力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区域市场分割和行政壁垒,加强区域政策协调性,实现绿色创新效率协同提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赵志芳
本文基于2012—2020年面板数据,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内地30个省份和五大国家战略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Tobit模型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空间差异较大且效率较低,研究期内全国30个地区的综合效率均值只有0.45;中国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良好的动态变化趋势,绿色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0%;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政府支持力度、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均与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的正向相关。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克春 王鑫 吕慧明 梁达明
通过农业企业访谈和问卷调查,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农业企业绿色创业动机结构及其驱动因素。实证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农业企业绿色创业动机是由获取资源、获取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构成的动机结构,充满战略性思维。政府政策支持、企业绿色价值观、绿色消费需求、环境监管和竞争强度是驱动农业企业绿色创业动机的主要因素。政府政策支持、绿色消费需求、竞争强度激发了农业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获取资源的动机;企业绿色价值观对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动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获取资源动机有负向影响;环境监管激发了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动机。本研究拓展了绿色创业动机理论,为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和企业绿色创业实践提供了新的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侯建 陈恒
针对目前对高专利密集度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绿色生态转型问题的忽视,运用改进的松弛测度方向距离函数(SBM-DDF)测算了中国13个高专利密集度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绿色转型绩效,并探讨了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驱动作用。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高专利密集度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并没有达到相应匹配水平,且行业异质性特征明显。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烟草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的排名最高,是生产前沿面上绿色技术创新最佳实践行业;医药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排名最低,还没有发挥相应的低污染、低能耗效应;环境规制对高专利密集度制造业绿色技术绩效起到抑制效应,企业规模要素、资本深化、市场竞争和外资引进均显著促进了产业绿色技术绩效的提升,而技术引进配置结构对绿色技术绩效的驱动作用不明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朝晖 林雯 曾爱民 胡英杰
如何激励企业绿色创新以促进制造业的整体绿色转型升级已成为环境规制政策和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绿色工厂”认定这一自愿型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PSM-DID模型考察其绿色创新引导效果的研究发现,在获得“绿色工厂”认定后,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创新质量而非数量的突破。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工厂”认定能有效地协同政府补贴与绿色信贷政策工具,助力企业获得更多的政府环保补助,缓解长期信贷成本与规模约束;同时,发挥信号作用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支持以提升绿色创新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获得多次认定、环境信息更透明、未发生过环境违规的“绿色工厂”,其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更为显著;而重污染行业“绿色工厂”的绿色创新质量提升效果较弱。这些发现表明,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结合行业属性加强认定政策与其他政策工具的协同性以提升激励效果;完善“绿色工厂”信息披露制度,充分发挥信号作用;强化事前资格审查、事后考核监督及认定名单动态调整,以持续提供绿色创新动力。上述研究结论不仅为绿色认定政策的实施效果与作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还对我国多元政策体系构建、充分发挥政府与资本市场在绿色转型升级中的互补作用、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国富 李露露
“双碳”背景下,如何驱动企业绿色转型已引起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文章从内外部视角整体切入,利用108家重污染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数字化转型、产权性质、ESG信息披露、政府环保补助、环境规制、媒体关注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协同效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个因素不构成企业绿色创新驱动模式的必要条件,各要素对企业绿色创新存在非对称性影响,要素之间以组态形式联合驱动企业绿色创新。研究结果揭示了驱动企业绿色创新背后的复杂成因,以期为企业提升绿色创新提供建议。
关键词:
绿色创新 驱动模式 fsQCA 环保补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