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49)
- 2023(17972)
- 2022(15378)
- 2021(14258)
- 2020(12199)
- 2019(27533)
- 2018(27416)
- 2017(52863)
- 2016(28432)
- 2015(31969)
- 2014(31141)
- 2013(30636)
- 2012(27917)
- 2011(24575)
- 2010(24489)
- 2009(22494)
- 2008(22301)
- 2007(19681)
- 2006(17039)
- 2005(14944)
- 学科
- 济(117064)
- 经济(116941)
- 业(104953)
- 管理(96507)
- 企(94542)
- 企业(94542)
- 方法(55761)
- 数学(45423)
- 数学方法(44737)
- 财(35187)
- 业经(34692)
- 农(34093)
- 中国(28334)
- 务(25931)
- 财务(25853)
- 财务管理(25813)
- 技术(25347)
- 企业财务(24441)
- 农业(23913)
- 理论(22447)
- 学(21533)
- 制(21422)
- 地方(20977)
- 和(20392)
- 贸(19569)
- 贸易(19557)
- 易(18977)
- 划(18923)
- 策(18002)
- 环境(16884)
- 机构
- 学院(398530)
- 大学(395244)
- 管理(165327)
- 济(159713)
- 经济(156375)
- 理学(142966)
- 理学院(141519)
- 管理学(138969)
- 管理学院(138231)
- 研究(123765)
- 中国(95311)
- 京(83649)
- 科学(76212)
- 财(73657)
- 农(62651)
- 所(60449)
- 财经(59252)
- 江(58885)
- 业大(58758)
- 中心(57411)
- 研究所(54665)
- 经(53947)
- 北京(52339)
- 范(49262)
- 农业(48912)
- 师范(48822)
- 州(47365)
- 经济学(47106)
- 院(45828)
- 财经大学(43964)
- 基金
- 项目(271995)
- 科学(215713)
- 研究(200345)
- 基金(198324)
- 家(171626)
- 国家(170152)
- 科学基金(148852)
- 社会(126840)
- 社会科(120342)
- 社会科学(120310)
- 省(106905)
- 基金项目(104938)
- 自然(97141)
- 自然科(94986)
- 自然科学(94964)
- 自然科学基金(93277)
- 教育(91879)
- 划(88570)
- 资助(81628)
- 编号(81441)
- 成果(63954)
- 创(59947)
- 重点(59898)
- 部(59566)
- 发(57338)
- 创新(55345)
- 课题(55153)
- 国家社会(52285)
- 科研(51821)
- 教育部(51458)
- 期刊
- 济(174691)
- 经济(174691)
- 研究(113873)
- 中国(74619)
- 管理(65464)
- 财(60155)
- 学报(58024)
- 农(56789)
- 科学(55529)
- 大学(45367)
- 学学(42772)
- 教育(42656)
- 技术(40511)
- 农业(39811)
- 融(31607)
- 金融(31607)
- 业经(30601)
- 财经(28750)
- 经济研究(26938)
- 经(24696)
- 业(23229)
- 技术经济(23142)
- 问题(22290)
- 科技(20490)
- 图书(19643)
- 统计(19448)
- 现代(19061)
- 财会(18833)
- 策(18386)
- 版(18190)
共检索到580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油翠英 苏振民 佘小颉 王群衣
技术中心创新效益的评价是建筑企业对技术中心进行评估的重要环节。针对建筑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评估的特殊性,建立创新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从众多指标中选取最具影响力的投入产出主导因素,采用CCR-DEA模型对技术中心的综合创新效益进行评估。通过熵值法-DEA模型所确定的创新效益指数,对技术中心创新效益进行有效性评价。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淑荣
企业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文章首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评价进行了界定,然后运用熵值法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性进行了评价,通过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地区分布特征,提出了企业创新区域差异化战略和创新辐射型的区域创新模式,以期为我国区域技术发展和经济进步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熵值法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惠英 周宗放
结合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及熵值法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对××市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粗糙集属性约简能有效剔除冗余指标,从而减少了后续计算量;熵值法能客观确定出指标权重,使综合评价结果更贴近现实。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宇杰 蔺楠
综合运用欧式距离、熵值法等,从创业者生存、创业企业生存和一般环境维度构建了极端贫困地区(BOP)和非极端贫困地区创业的分类指标。运用这些指标评价贫困地区破坏式探索和稳健性利用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通过ologit回归模型对中国736个农村贫困地区创业样本探索和利用行为进行检验,并引入调节变量商会作为商业嵌入。结果表明:在贫困地区,探索式创新对企业成长的正向作用明显,利用创新的作用则相反;商业嵌入增强了探索效应,削弱了利用与成长间的关系。
关键词:
双元创新 商业嵌入 BOP 熵值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孔祥丽
文章利用模糊模拟的层次分析法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估进行研究,其中评价因素和评价因素的权重用模糊变量代替,利用模糊模拟技术处理评价模型,计算目标层的期望值,这样可以弥补传统的层次分析法的缺点,为客观评价、有效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娟 汤湘希
通过剖析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组成要素,构建了包括三个层次共21个指标的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同时选取49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使用突变模型综合测度创新能力,并构建了耦合度模型,以探讨企业创新能力与科研-合力-绩效系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熵值法 突变级数法 创新能力 耦合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娟 汤湘希
通过剖析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组成要素,构建了包括三个层次共21个指标的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同时选取49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使用突变模型综合测度创新能力,并构建了耦合度模型,以探讨企业创新能力与科研-合力-绩效系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熵值法 突变级数法 创新能力 耦合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志芳 马晓琳
技术创新是木材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文章从技术创新倾向、资源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六个维度,构建了木材加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09—2016年间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指数。研究发现,木材加工业三个亚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高,这种提高主要源自技术创新倾向、资源投入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的增强。
关键词:
熵值法 木材加工业 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于志强
通过运用产出导向的两系统模型对中国29家光伏上市公司在2011-2015年间的技术创新效率,以及效率改进方向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光伏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效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且下滑趋势明显;光伏产业三环节企业均存在重规模、轻技术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因此,光伏企业应着力控制盲目的规模扩张、注重提高技术产出的增长,以期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于志强
通过运用产出导向的两系统模型对中国29家光伏上市公司在2011-2015年间的技术创新效率,以及效率改进方向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光伏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效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且下滑趋势明显;光伏产业三环节企业均存在重规模、轻技术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因此,光伏企业应着力控制盲目的规模扩张、注重提高技术产出的增长,以期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汤伶俐
随着我国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发展,风险投资市场迫切需要一种恰当的企业估值方法。本文结合初创型高科技企业估值的特点对风险投资法进行理论研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发现,利用风险投资法评估企业价值是可行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实务中投资人多以该方法为基础,与企业家进行协商谈判,并对估值结果做出一定的调整。
关键词:
企业估值 风险投资法 初创高科技企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新红 李世婷
本文从基本要素驱动能力、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绿色发展驱动能力和经济效益驱动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的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对中国制造业2009年到2014年的创新驱动能力进行评价,发现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提升,但制造业仍然存在高学历人才缺乏、互联网设施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因此,中国制造业应多渠道吸引人才,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积极建设研发中心,全面施行绿色改造升级。
关键词:
改进熵值法 中国制造业 创新驱动能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新红 李世婷
本文从基本要素驱动能力、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绿色发展驱动能力和经济效益驱动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的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对中国制造业2009年到2014年的创新驱动能力进行评价,发现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提升,但制造业仍然存在高学历人才缺乏、互联网设施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因此,中国制造业应多渠道吸引人才,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积极建设研发中心,全面施行绿色改造升级。
关键词:
改进熵值法 中国制造业 创新驱动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潘武 徐健 段泳仲
建筑信息模型化(BIM)技术产权具有价值不易评估但易被侵犯的特点,因此准确评估和合理保护BIM技术产权价值至关重要。通过定义BIM技术产权和分析BIM技术特性,提出适用于BIM技术产权价值评估的方法:加权成本-效益法,并探讨具体参数的选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BIM技术产权价值评估的加权成本-效益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而从系统构建、技术改进、法律制定、共享平台构建和加强BIM技术产权研究五方面对BIM技术产权保护提出建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宋艳 何嘉欣 常菊
科技型企业被视为最具活力、潜力及成长性的创新群体,但往往会因为"新进入缺陷"步入"进不去、站不住、长不大"的困境,而针对这一普遍现象的研究中,从技术创新属性评估角度对其初创期技术战略的探讨相对匮乏。通过对科技型企业定义及初创期的研究现状进行溯源与梳理;再从"技术"视角对技术创新属性及评估方法进行综述;然后通过对技术战略研究的回顾,重点评述了开放性思维下诞生的专利组合和技术联盟战略的相关研究,剖析了它们与传统技术战略之间不同的技术发展逻辑;最后提出该领域的研究缺失和未来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