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53)
- 2023(15670)
- 2022(13446)
- 2021(12461)
- 2020(10458)
- 2019(23919)
- 2018(23773)
- 2017(46351)
- 2016(25117)
- 2015(28053)
- 2014(27677)
- 2013(27443)
- 2012(25251)
- 2011(22501)
- 2010(22606)
- 2009(21080)
- 2008(20886)
- 2007(18646)
- 2006(16679)
- 2005(15019)
- 学科
- 济(104479)
- 经济(104358)
- 业(96361)
- 管理(88128)
- 企(86023)
- 企业(86023)
- 方法(45851)
- 数学(36177)
- 数学方法(35761)
- 农(32917)
- 业经(31967)
- 财(31879)
- 中国(25714)
- 农业(22972)
- 务(22951)
- 财务(22883)
- 财务管理(22857)
- 企业财务(21648)
- 地方(20903)
- 技术(20785)
- 制(20299)
- 策(19848)
- 和(19697)
- 理论(19433)
- 贸(19237)
- 贸易(19224)
- 划(19121)
- 环境(18932)
- 学(18808)
- 易(18694)
- 机构
- 学院(359885)
- 大学(355716)
- 管理(149580)
- 济(147788)
- 经济(144685)
- 理学(128703)
- 理学院(127400)
- 管理学(125639)
- 管理学院(124971)
- 研究(115924)
- 中国(89244)
- 京(75586)
- 科学(69638)
- 财(68981)
- 所(57236)
- 农(56573)
- 财经(54686)
- 江(54238)
- 中心(52383)
- 研究所(51654)
- 业大(51280)
- 经(49688)
- 北京(47664)
- 范(45186)
- 师范(44854)
- 农业(44039)
- 州(43499)
- 经济学(42622)
- 院(42606)
- 财经大学(40308)
- 基金
- 项目(239497)
- 科学(189959)
- 研究(179402)
- 基金(174086)
- 家(149450)
- 国家(148095)
- 科学基金(129309)
- 社会(113520)
- 社会科(107673)
- 社会科学(107646)
- 省(94117)
- 基金项目(92093)
- 自然(83341)
- 自然科(81364)
- 自然科学(81347)
- 教育(80830)
- 自然科学基金(79909)
- 划(77641)
- 编号(73835)
- 资助(71419)
- 成果(59379)
- 重点(52660)
- 部(52589)
- 发(51648)
- 创(51405)
- 课题(50085)
- 创新(47247)
- 国家社会(46067)
- 项目编号(45913)
- 教育部(45380)
- 期刊
- 济(169015)
- 经济(169015)
- 研究(107158)
- 中国(66144)
- 管理(59329)
- 财(54273)
- 农(52533)
- 学报(49810)
- 科学(48591)
- 大学(38513)
- 教育(37516)
- 农业(36578)
- 学学(36309)
- 技术(32388)
- 融(32314)
- 金融(32314)
- 业经(29829)
- 财经(26447)
- 经济研究(25625)
- 经(22612)
- 问题(21723)
- 业(20868)
- 技术经济(19705)
- 现代(18344)
- 图书(17849)
- 科技(17366)
- 理论(17086)
- 商业(16667)
- 贸(16468)
- 财会(15625)
共检索到535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田然 艾合买提·依布拉音 古丽夏提·阿不都拉
构建我国建筑业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和熵值法对我国建筑业环境承载力进行测度;采用库兹涅茨曲线模型,论证我国建筑业经济与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提升建筑业环境承载力的策略,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崇杰 关卉 朱永安 鲁磊 孙媛媛
通过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以湛江市为例分析了湛江市水环境承载力现状,设置情景分析定量预测未来湛江市重要开发活动与水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环境承载安全程度体系,判断水环境承载的安全程度,提出提高湛江市水环境承载力的针对性措施与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曹飞 郑庆玲
构建了包括经济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交通承载力和土地承载力的中国省域城市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熵值法的TOPSIS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2013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测度了其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单项承载力。得出如下结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影响最大,属于短板要素;中国省域城市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基本上呈从东向西递减的梯度分布;各省城市综合承载力与人口城镇化率的位序基本一致,但综合承载力滞后于人口城镇化率。最后提出,提高城市承载力既要统筹空间均衡发展,也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国平 崔丹
城市群作为承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主要空间形式,是支撑我国城市化水平提升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空间载体。我国城市群存在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总体偏低、城市群内部节点城市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差距较大、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提升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升我国城市群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应把握城市群的发展规律,处理好城市群内部,以及城市群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对于处于不同水平的城市群,应根据各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差异化目标分类施策。
关键词:
城市群 人口承载力 经济承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喆 张贵祥
通过选取北京市区域交通、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构建交通综合承载力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标分析法对北京市2007~2012年的交通综合承载力进行测算,得出如下结论:城市交通承载力对交通综合承载力的影响最大;交通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显著;区域交通承载力呈现逐渐恶化的趋势;公共交通承载力引领交通综合承载力的能力有限。继而从中心区功能疏解、区域交通协同发展、发展个性化公共交通、征收拥堵费以及动静交通平衡等五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北京 交通承载力 指标体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潭峰 陈小鸿 吴娇蓉 陈非
世博会参观客流规模庞大,且世博园区周边道路设施和自然环境的容量有限,游客自由选择交通模式的结果必然导致自然环境严重超标,人工交通环境不堪重负,因此,必须对世博会期间环境承载力进行调控。而世博会客流属于长期高强度客流,传统的以强制性手段为主的调控策略主要用于短期高强度客流的调控,并不适于世博会。基于局部向全局转换、"强制"向"引导"转换、单因素向双因素转换的调控原则,提出了基于"引导控制"模式的交通环境承载力调控策略:以"引导"手段为主,通过提高公交运行效率、补偿转换交通等措施吸引世博客流向公交方式转移;以"控制"手段为辅,在世博园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限制社会车辆出入、使用清洁能源车辆,以保证世博客...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勤政 彭珂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本世纪重要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地区,但目前其资源环境负荷过载,成为制约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伴随着新一轮的沿海化过程,这一区域可能会面临更大的人口、产业、城镇化及资源环境压力。基于天津、唐山、秦皇岛等环渤海西岸地区的实地调查,研究了该区域的承载力问题及发展趋势,通过综合承载力评价和情景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区域空间管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产业发展方面,"沿海重工业化"可能加剧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也将对该区域水资源和海洋环境等方面产生冲击;②在空间发展方面,"沿海岸线化"导致产业组团和城镇群连绵发展,造成各种功能无序交替布局的"巨型三明治"结构;③在规划控制方面,本文提...
关键词:
国土资源承载力 空间管制 津唐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金滟 胡赓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测度与分析。在时间维度上选取了1999、2004及2009年三个年份进行纵向比较,在空间维度上选择全国平均水平和广东省作为横向参照,通过两个维度较全面地评估中部六省的生态足迹及将来可能的变化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威威 马晓旭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状态下的一定地区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对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有助于总结区域内部各个环境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提供理论的依据。文章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动态分析了江苏省单因素环境承载力和综合环境承载力的状况,从制度创新、行为引导和政府支持等方面提出该省增强环境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晓红 何群
经济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张,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生活空问和时间,但却带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是人类违背环境承载力的结果。因此,重新审视环境承载力的价值功能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价值功能 环境容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鹏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几种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方法,从中总结出供需比较的理念,并在此理念基础上,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均值化法对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凤金 许鹏 程慧
本文在分析综合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要素对全国14个大城市进行综合承载力评价,并以广州为例判断大城市人口承载现状,进而提出了增强大城市承载力的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
大城市 适度人口规模 承载力短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雪莲 邓峰 王海灵
本文探讨了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基本模式,笔者认为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是一个需要考虑时间尺度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区域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受其上级系统的影响与制约,并且与人类设定的经济社会目标相关。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参照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思路,以研究区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上级系统的整体协调度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新的思路,并以1995-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对新疆资源承载力做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系统结构 系统模型 实证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丹 陈爽
城市承载力分区以城市系统为分区对象,从资源环境与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和地理学理论,在分析城市承载力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将区域空间划分为不同类型承载区。城市承载力分区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城市在由无序蔓延向有序发展转变时期的特殊需要。本文对城市承载力分区的理论、方法、指标体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基于城市承载力"状态-压力-响应"概念模型提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区域分为高、中、低3个承载区,进一步按承载力制约因素将低承载区分为可调控区及不可调控区。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承载力分区方法应用于常州,通过实例研究对承载力分区方法进行补充,并将研究结果作为常州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空间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小伟 王卫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的推进,未来一段时间内,河北省建设用地需求将大幅增加,农业用地非农化的规模将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建设用地需求的增长,对资源与环境形成严峻挑战。而土地供给的差别化管理,是应对挑战的重要路径。国土资源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的意见》要求,根据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和用地特点,统筹安排区域用地计划。新增建设用地应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土地资源条件等情况,并与节约集约用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