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5)
- 2023(9452)
- 2022(7634)
- 2021(6900)
- 2020(5889)
- 2019(13113)
- 2018(12580)
- 2017(24573)
- 2016(13291)
- 2015(14289)
- 2014(14051)
- 2013(14229)
- 2012(13045)
- 2011(11402)
- 2010(11658)
- 2009(10894)
- 2008(11288)
- 2007(10398)
- 2006(9113)
- 2005(8519)
- 学科
- 业(75197)
- 企(69166)
- 企业(69166)
- 济(60235)
- 经济(60151)
- 管理(57089)
- 方法(26615)
- 业经(25235)
- 农(23369)
- 财(22369)
- 数学(18670)
- 数学方法(18537)
- 务(18109)
- 财务(18101)
- 财务管理(18089)
- 农业(17761)
- 企业财务(17134)
- 技术(16041)
- 制(13141)
- 策(12763)
- 中国(12402)
- 划(12297)
- 和(12042)
- 理论(11893)
- 企业经济(11131)
- 体(10994)
- 经营(10903)
- 贸(10729)
- 贸易(10719)
- 技术管理(10542)
- 机构
- 学院(198904)
- 大学(192527)
- 济(84814)
- 经济(83372)
- 管理(81920)
- 理学(70448)
- 理学院(69791)
- 管理学(68969)
- 管理学院(68603)
- 研究(60912)
- 中国(49725)
- 财(39993)
- 京(39027)
- 农(38275)
- 科学(36648)
- 财经(32026)
- 所(31060)
- 江(30713)
- 农业(30206)
- 业大(29951)
- 经(29174)
- 中心(27840)
- 研究所(27830)
- 经济学(25030)
- 州(24205)
- 商学(24131)
- 北京(23931)
- 商学院(23930)
- 财经大学(23592)
- 经济学院(22655)
- 基金
- 项目(129299)
- 科学(103808)
- 基金(96099)
- 研究(94009)
- 家(83781)
- 国家(82966)
- 科学基金(72808)
- 社会(62228)
- 社会科(59072)
- 社会科学(59062)
- 省(51639)
- 基金项目(50688)
- 自然(47344)
- 自然科(46332)
- 自然科学(46320)
- 自然科学基金(45615)
- 划(41760)
- 教育(41437)
- 资助(38397)
- 编号(36004)
- 业(34057)
- 创(30395)
- 部(28578)
- 重点(28446)
- 成果(27893)
- 发(27806)
- 创新(27417)
- 国家社会(26174)
- 制(25696)
- 性(25641)
共检索到294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董兵 宿辉
认为弹性生产力组织方式是未来中国建筑业的应然选择。但是该制度设计的基本条件,包括法定企业生存空间和弹性的总、分包模式,还存在法律上的困境与责难,应予以修正。
关键词:
弹性生产力 组织方式 法律困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常璇
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关系未来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依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应基于科技—人才—制度“三位一体”的框架,即以科技为根本动力、以人才为主体依托、以制度为必要保障。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仍面临着科技赋能不足、人才支撑不够、制度保障不力三大困境,突出表现为农业科技与产业相互脱节、农业科技人才与农村实用人才“量质齐缺”、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不相协调。为此,未来我国要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尽快补齐短板弱项,即通过促进农业“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释放科技的“乘数效应”;通过坚持农业农村人才“育、用、留”并举,构筑人才“三脚架”结构;通过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发力,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 科技 人才 制度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胡灿
为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建筑业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战略,探讨建筑业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和战略方向,引导企业实现生产经营模式的丰富和创新,促进我国建筑业结构优化升级,经建设部领导批准,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组织编制《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并将具体编辑事务委托《建筑经济》杂志负责。与此同时,委托我刊、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设报社将联合举办“中国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研讨会”,(详见本刊第6期),并将《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作为会议主文件。为了配合此次会议,三家主办单位于2003年5月28日联合发出“中国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研讨会“预通知及论文征集通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游美琴
在深入研究已有的职业教育和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和管理经验,就高职长期以来整体统一的学制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局限性,以及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理念、意义、迫切性、必要性、困境和对策进行全面分析,力求倡导职教教学服务理念,坚持职业院校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无限性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高职 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困境和对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高爽
公司通过放弃部分剩余举债能力来保持一定的财务弹性,其目的是为了预防财务困境还是提高投资能力?基于一个杠杆模型,从剩余举债能力角度出发度量财务弹性,以2010—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保持财务弹性的目的。检验结果表明,拥有财务弹性的公司其未来的投资能力更强,财务困境状况与财务弹性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说明预防财务困境并不是公司保持财务弹性的目的,以往关于两者关系的理论分析结果在现实中并不成立,研究成果弥补了现有研究多以理论分析为主缺乏实证分析的不足,为关于财务弹性目的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甘琳 吴德华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祥进 杨东宁 徐敏亚 雷明
在"用工荒"已经出现并将持续存在的情况下,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面临其特有的"生产力困境"。追求高度分工的运营策略虽然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但也使企业变得脆弱且反应迟钝,难以应对"用工荒"的挑战。本文尝试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寻找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办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对大样本(N=1185)企业员工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员工感知到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努力能有效降低员工的离职意愿,同时提高其工作绩效;而且当企业采用高度分工策略时,上述关系变得更强。员工离职率的降低能有效提升企业应对"用工荒"的能力从而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员工工作绩效的提升将有助于改善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因此,我们认为企...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汪士和
建筑业"营改增"面临税负过重、全行业利润率偏低的制度困境。基于对制度困境四大原因的分析,提出搞准建筑行业利润率、在定额取费中规定5%的不可竞争的企业法定利润、"营改增"税率降为6%、适当限制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合法"设卡"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建筑业 营改增 制度困境 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连宏萍 熊学振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深远。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战略工程,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乡村振兴创造了全新机遇。新质生产力通过更新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丰富农村产业形态、优化农村治理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提供了强劲动力支撑。当前,尚不健全的赋能体制机制以及在农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应用、专业人才供给、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赋能成效的充分释放。因此,需要从深化赋能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系统谋划战略推进优先序等途径完善政策体系,实现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衔接和有效赋能。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炜
本文基于有关分析西方建筑业劳动关系的文献,描述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建筑业发展的一般情况,分析其工会和工人组织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方式;结合在北京和江苏省南通市建筑业企业的调查,分析建筑业生产模式的"中国特色"描述农民工在现行生产管理体制下的工作状况;最后分析工会所处的被动地位和形成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戴璐
组织弹性理论与战略管理的动态能力观相结合,提供了研究企业总部动态能力的新视角。组织弹性有资源弹性、信息弹性等四种类型,各类弹性以及不同的宽松程度对组织战略绩效有不同的收益和代价。弹性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变量,为总部的动态能力类型所左右,但因弹性程度涉及企业在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取舍,对企业总部能否塑造出有效的动态能力产生重要的反作用。
关键词:
组织弹性 动态能力 企业总部 战略绩效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西蒙·约翰逊 王宇
由于各国政府未能就大型金融机构跨境破产清算达成协议,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未形成处理大型金融机构破产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进一步提高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资本金,以为其提供缓冲。而最好的方法是控制金融机构的规模。
关键词:
大而不能倒 破产清算 金融危机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恒
围绕《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17项所规定之著作权法权项弹性条款,理论界存在颇多争议,实务中亦存在适用上的困惑。当前,围绕这一条款的解释方法,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已经形成了基于地域而分化的裁判思路。这些裁判文书尚不同程度地存在说理不充分或者无说理的问题,可有损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后果的可预见性,并可能存在“同案不同判”的潜在风险。结合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等方法,“识别义务说”裁判思路相对具有较大优势,这是由于这一裁判思路与侵权法上的社会典型公开性理论具有较好的契合性。有关部门可尽早总结相关裁判经验,在全国范围形成统一裁判标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洪强 贾宏俊
文章在介绍了中国建筑业市场准入现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现行企业以资质管理为主的市场准入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应予取消的观点及理由;其次指出了目前时机尚未成熟,短时间内还无法取消企业资质管理,最后给出了现阶段政府完善企业资质管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企业资质管理 中国建筑业 市场准入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心茹 田增瑞 常焙筌
以技术创新为主导、以生产力三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容的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够增加企业的可利用资源、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资源利用的收益共享,从而增强企业的高增长性和低波动性,即增强企业的组织韧性。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2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改进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样本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分析表明: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提高能够显著提升组织韧性,且既可以促进收入增长,又可以抑制收益波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减少非效率投资、促进共同富裕3条路径来提升企业组织韧性;无论是组织韧性较强还是较弱的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都能显著提升组织韧性;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组织韧性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因此,企业应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以新质生产力发展积累更多更优质的可利用资源、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促进收益共享和共同富裕,有效提升企业的组织韧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