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62)
- 2023(18065)
- 2022(15171)
- 2021(14180)
- 2020(11706)
- 2019(26630)
- 2018(26368)
- 2017(50514)
- 2016(27650)
- 2015(30780)
- 2014(30746)
- 2013(30648)
- 2012(28449)
- 2011(25482)
- 2010(25571)
- 2009(23683)
- 2008(23268)
- 2007(20647)
- 2006(18426)
- 2005(16560)
- 学科
- 济(120603)
- 经济(120477)
- 业(96418)
- 管理(88080)
- 企(84058)
- 企业(84058)
- 方法(48661)
- 数学(38778)
- 数学方法(38343)
- 农(36565)
- 业经(34657)
- 中国(32513)
- 财(32088)
- 地方(31349)
- 农业(25767)
- 学(22753)
- 务(22398)
- 财务(22326)
- 财务管理(22296)
- 技术(22036)
- 制(21771)
- 和(21641)
- 企业财务(21074)
- 理论(20635)
- 贸(19674)
- 贸易(19655)
- 环境(19189)
- 易(18980)
- 划(18233)
- 策(17224)
- 机构
- 学院(392687)
- 大学(389052)
- 管理(157145)
- 济(156497)
- 经济(152990)
- 理学(134375)
- 研究(133134)
- 理学院(132831)
- 管理学(130803)
- 管理学院(130084)
- 中国(101187)
- 京(84620)
- 科学(83358)
- 财(71457)
- 所(67436)
- 农(67375)
- 研究所(61100)
- 江(60764)
- 中心(60432)
- 业大(59049)
- 财经(56195)
- 北京(53675)
- 范(53111)
- 师范(52658)
- 农业(52451)
- 经(50946)
- 州(49163)
- 院(48986)
- 经济学(45148)
- 省(42970)
- 基金
- 项目(263722)
- 科学(207700)
- 研究(195028)
- 基金(188727)
- 家(163826)
- 国家(162338)
- 科学基金(140108)
- 社会(121997)
- 社会科(115438)
- 社会科学(115404)
- 省(106225)
- 基金项目(100815)
- 自然(90741)
- 自然科(88573)
- 自然科学(88549)
- 教育(88111)
- 划(87478)
- 自然科学基金(86941)
- 编号(80693)
- 资助(76605)
- 成果(64283)
- 发(60087)
- 重点(58969)
- 部(56864)
- 创(56235)
- 课题(55694)
- 创新(51938)
- 科研(49738)
- 国家社会(49263)
- 项目编号(48894)
- 期刊
- 济(183592)
- 经济(183592)
- 研究(116706)
- 中国(80285)
- 农(62330)
- 管理(60911)
- 学报(59282)
- 科学(56753)
- 财(56084)
- 教育(45239)
- 大学(44822)
- 农业(43440)
- 学学(41988)
- 技术(36713)
- 融(34733)
- 金融(34733)
- 业经(32769)
- 经济研究(26994)
- 财经(26874)
- 业(24461)
- 问题(23918)
- 经(23047)
- 技术经济(21206)
- 图书(20829)
- 资源(19887)
- 科技(19685)
- 现代(19204)
- 商业(18091)
- 理论(18076)
- 版(17724)
共检索到595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杨德钦 陈琳彦
以河南省建筑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代表生产能力、产业效率和效益的13个技术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6至2013年省内区域建筑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区域建筑业发展极不均衡,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同时发现,先进地区劣势明显,制约其长远发展。
关键词:
建筑业 区域发展 产业水平 综合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璐 李成标
选取经济总量、对外经济开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4个系统共24个区域经济指标,构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回归分析法和KMO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合理有效的。依据2012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为4类,进而提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水平 评价指标体系 河南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海霞,秦耀辰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作为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主体 ,其评价研究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依据 ,当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多集中在时间维上 ,对空间维的评价尤其是特定区域时空维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较少。本文从时空两个层次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协调性、公平性和综合性 4个方面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评价分析 ,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娜
[目的]大力低碳农业生产可以有效应对因碳排放增加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通过构建低碳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低碳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期为科学规划低碳农业提供一定依据。[方法]以20052015年间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为基础,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并对河南省低碳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20052015年河南省碳排放量总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化肥碳排放量最大,约占碳排放总量的70%;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低碳农业综合得分是2005年的1.6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吴旭晓
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影响区域生态效率的三股主要力量。通过建立"三化"联动下的生态效率效应模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2000~2010年河南省的生态效率,并实证检验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效率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期间,河南省的生态效率整体上呈现出先下滑后上升的"V"字型变化趋势;在2000~2004年,生态效率处于下滑阶段,城镇化是制约生态效率下滑的主要力量,而工业化是推动生态效率下滑的核心力量;在2005~2010年,生态效率处于上升阶段,城镇化是生态效率上升的核心推力,而工业化是生态效率上升的主要阻力;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是河南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孟俊杰 田建民 蔡世忠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客观、科学的测度"三化"同步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本文根据新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南省的历史数据为基础,运用熵权法确定每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三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指数,进一步构造和测算了河南省"三化"同步度、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同步发展度等指标来分析"三化"同步发展状况。
关键词:
“三化” 同步发展 水平测度 河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庆
文章从乡村数字信息基础、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农业生产数字化、数字化发展环境4个维度选取20个具体指标构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4—2021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动态权重,融合TOPSIS法测度河南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分析其区域差异,通过Moran's I讨论其空间相关性及集聚特征。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河南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但基本保持上升态势,空间上表现为“中高、淮低”的分布格局;4大经济区总体差异基本呈先降后升的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超变密度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低;区域间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多表现为“高高”集聚,而黄淮地区的城市基本表现为“低低”集聚。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杨德钦 陈丹 李红艳 张静 陈义超 李福恩
选取10项代表生产投入、经济产出的技术经济指标,基于熵值法、聚类分析、DEA模型,对1998~2014年间每五年我国31个省份建筑业发展水平及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东到西,建筑业发展呈现由快到慢的梯次分布,结合熵增定律可知,东西部建筑业发展水平差距正在加速增大;通过DEA调整排名,发现除两极地区外,中间省份排名波动较大。据此提出应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完善市场机制建议,努力实现区域建筑业均衡发展。
关键词:
区域建筑业 熵值法 聚类分析 DEA模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惠
本文对河南省109个县(市)农村电信发展指标以及当地相关经济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弹性分析。研究表明,农村电信发展水平与GDP、人均纯收入、人口和非农业产值比例等指标存在正相关关系。影响农村电信业务总量的因素依次是人均纯收入、人口、GDP等,影响农村电话普及率的因素依次是人均纯收入、非农业产值比例等。中国电信市场发展不平衡,导致在城乡之间呈现二元结构的特征,农村电信市场发展对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依赖性较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鲁春阳 文枫 张宏敏 李会杰 杨凯栋 段琳筠
[目的]农业是一个空间溢出显著的行业,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系统、长期的过程。为科学评判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为河南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提供指导,有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技术方法体系。[方法]文章以2007—2016年时间序列河南省数据为样本,构建包括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信息化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等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TOPSIS法进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结果]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年均增长10.53%。从发展阶段上看,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实现阶段3个发展阶段。准则层评价结果显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5个准则层变化取向和变化幅度存在差异。农业投入水平呈下降趋势,农业信息化程度、农业产出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从增长幅度看,农业信息化程度增幅最大,年均增长35%,其次是农业产业化水平年均增幅24%,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年均增长16.67%,农业产出水平年均增幅9%。总体上,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结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麻永建
本文基于河南省2002年的行政区划,以110个县(县级市)和17个地级市市区为研究单元,通过SPSS定量分析获得河南省各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结合GIS空间统计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揭示河南省县域单元层域上的经济发展差异及空间分布特征。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主成分分析 空间自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玉珍 许正中
文章运用复合DEA的方法评价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以找出重要投入要素,诊断投入产出绩效并提出改进措施。文章以河南省1990~2007年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为例作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河南省资源环境的重要投入要素是物质资本和能源,从业人员数利用率低,资源环境投入对社会系统绩效贡献不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姗姗
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在工业化发展的中前期,二者间相互促进的作用有限,产业集群未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有效方式。
关键词:
河南省 产业集群 县域经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香玲 李小建 朱纪广 史焱文
以河南省108个县市单元为依据,运用多指标综合测定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空间格局演化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但其差异逐渐减弱。(2)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的基础上,部分县市发展水平下降。(3)各县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步调不一,导致部分地区不同年份发展水平差距变大。(4)各县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存在高值集聚现象,且呈逐渐弱化趋势。(5)热点区和冷点区逐渐减少,次热点区和次冷点区相对增加,农业现代化发展极化趋弱;热点区与次热点区、冷点区与次冷点区呈核心-外围模式分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香玲 李小建 朱纪广 史焱文
以河南省108个县市单元为依据,运用多指标综合测定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空间格局演化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但其差异逐渐减弱。(2)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的基础上,部分县市发展水平下降。(3)各县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步调不一,导致部分地区不同年份发展水平差距变大。(4)各县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存在高值集聚现象,且呈逐渐弱化趋势。(5)热点区和冷点区逐渐减少,次热点区和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