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5)
2023(12513)
2022(10517)
2021(9531)
2020(7742)
2019(17564)
2018(17384)
2017(32806)
2016(18263)
2015(20546)
2014(20683)
2013(19992)
2012(18744)
2011(17052)
2010(17389)
2009(16264)
2008(16602)
2007(15270)
2006(13564)
2005(12899)
作者
(52665)
(43994)
(43873)
(41699)
(28317)
(21086)
(19960)
(16864)
(16654)
(16104)
(15094)
(14764)
(14515)
(14078)
(13983)
(13385)
(13087)
(12980)
(12875)
(12685)
(11265)
(10998)
(10674)
(10137)
(10077)
(10059)
(9831)
(9717)
(8970)
(8721)
学科
(74450)
经济(74335)
管理(59810)
(56120)
(47762)
企业(47762)
方法(25572)
(25023)
中国(24051)
数学(21488)
数学方法(21272)
(20795)
地方(20241)
(19790)
业经(18821)
(16998)
财务(16963)
财务管理(16924)
企业财务(16328)
(15260)
银行(15239)
(14938)
金融(14936)
(14702)
(14693)
(14052)
农业(13325)
技术(12387)
(12363)
贸易(12349)
机构
大学(260929)
学院(258836)
(104589)
经济(102208)
管理(94374)
研究(91040)
理学(79422)
理学院(78510)
管理学(77223)
管理学院(76734)
中国(70655)
(55957)
(55619)
科学(53520)
(46642)
(42246)
财经(41908)
(41815)
研究所(41325)
中心(40857)
(37823)
北京(35803)
业大(35763)
(35519)
师范(35140)
(33564)
(32888)
农业(32659)
经济学(31891)
财经大学(31022)
基金
项目(162928)
科学(128317)
研究(122446)
基金(116179)
(100116)
国家(99208)
科学基金(85386)
社会(77594)
社会科(73647)
社会科学(73632)
(65467)
基金项目(60781)
教育(57508)
(54130)
自然(53377)
自然科(52127)
自然科学(52113)
自然科学基金(51200)
编号(49517)
资助(47297)
成果(43268)
(39029)
重点(37113)
课题(36349)
(36207)
(34665)
(34480)
(33270)
创新(32423)
国家社会(31611)
期刊
(126599)
经济(126599)
研究(84755)
中国(63583)
(46556)
(40403)
学报(39731)
管理(39221)
教育(36680)
科学(35859)
大学(31078)
(29954)
金融(29954)
学学(28362)
农业(27054)
财经(21942)
技术(21452)
业经(20965)
经济研究(19838)
(18749)
问题(16127)
(14357)
图书(13976)
会计(13020)
(12955)
财会(12380)
(12252)
科技(11994)
国际(11901)
世界(11599)
共检索到419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一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理论的完善,教育是影响国家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的观点已经成为共识。这要求我们改革教育领域的生产关系,以适应日益进步的教育生产力的发展。而优化的制度安排是保障高校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转移的关键。在我国新时期社会经济条件下涌现的高校学科性公司,依托大学相关优势学科为主体创办,着力推进大学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先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对未来如何推进共同富裕作出了长远规划,“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高等教育领域,近年来东中西部高校发展的区域性差距越来越引发关注。东部高校得益于重大国家战略和较强区域经济实力的支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世岳  
最近二十年,德国政府和第三方科研资助机构通过设立科研实体、课题委托和建立数据库等方式,有意识地构建高等教育研究和科学学协同发展的跨学科学术共同体。两个遵循不同研究范式的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不断通约,为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两个学科一直在寻求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反映出德国科学研究系统和高等教育系统的不断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易勇  
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当今科学技术研究的一大发展趋势,从而让跨学科研究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一大亮点和必然趋势,然而跨学科研究需要一系列要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得以实现。文章以高职外语学科为例,对跨学科协同发展模式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广生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我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长期以来,学科发展不平衡、学科之间缺乏交叉融合和学科管理机制僵化等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行业特色型高校,成为制约相关高校实现内涵发展和奋进"双一流"目标的瓶颈。新形势下,我国行业特色型高校应当积极借鉴MIT等世界一流高校学科发展模式,从优化学科布局、打造学科交叉融合平台、注重人才引进和改善学科管理等方面行业特色型高校学科建设,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锐英  
作者围绕学科门类、学科群落、核心学科专业、学科方向与课程体系的系统关系,探讨了学科体系及其创新机制的发展策略和建设思路,着重提出普通高等工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中应采取的战略和战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金甲  曲建升  李恒吉  张洪芬  徐丽  
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全球气候正呈现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气候变化及其导致的各种环境事件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所共同面对的挑战。相关学科基于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范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文章以社会学、伦理学、哲学为视角,横向梳理了相关学科对气候变化问题介入的原因、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评述。综合分析和探讨了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中学科间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以学科间的自组织系统来研究气候变化问题的观点,进行学科间的跨界交流与探讨,探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久文  张可云  安虎森  贺灿飞  潘文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谋划布局并推动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国的区域格局和城市发展正在迈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为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我们在《中国工业经济》高端前沿论坛(2017·夏季)暨"区域发展与城市化"研讨会嘉宾演讲的基础上,策划了本组笔谈。我们邀请5位知名学者探讨区域协调发展趋势、雄安新区、东北振兴和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问题,为区域协调与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海岩  
本文从国家和高等学校的双重角度,针对以工科为主的重点大学,简要分析了促进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建设需要形成的五种学科创新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海波  孔焱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阐述了高职院校与大学科技园协同发展的现状。同时,指出了高职院校与大学科技园协同发展的策略:坚持建园初衷,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在大学科技园发展中的定位;完善运营机制,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的良性发展;加强协同互动,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的反哺功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夏侯珺  
高职院校学科建设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科建设水平,也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实现学科建设协同发展无疑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路径。对此,在宏观层面需要明确目标与规划,树立协同发展理念,优化政策机制,设立专门部门,健全评估和激励机制。在微观层面,需要加强科研人员交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深化科研合作,定期召开学术论坛;加强技术援助,实现硬件资源共享;加强信息互通,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龙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是全面助力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条件。立足我国高校协同创新领域的研究现状,辨明目前高校在协同创新中面临的四个主要问题。围绕这四个主要问题,构建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项目甄选机制、动力与保障机制及"四大主体"协同运行机制组成的高校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汤国辉  刘晓云  汤辰雨  
在分析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及农技推广与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以创建特色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组建政产学研用合作的创新与服务团队,组织多学科、多专业专家,对接江苏射阳洋马菊花特色产业,协作攻克产业发展难题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农技推广之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邬连东  
地方综合类高职有别于普通高校及行业高职,受专业庞杂等因素的影响,定位往往不够清晰,因此必须切实打造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求异办学,错位发展,通过发展战略和机制的改革,实现多方联动、系统协同、力量整合的错位发展,使不同的创新主体与跨区域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办学、国际化开放办学等开放多元化的办学理念在整个创新系统中达成一致,形成地方综合类高职跨越式发展强劲的内驱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丹霞  祖廷勋  罗光宏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地方性高校是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欠发达区域的甘肃省地方性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如何强化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成为其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知识流动机制、价值交换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市场拉动机制、协作创新机制等五个方面对如何构建甘肃省地方性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