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8)
- 2023(14548)
- 2022(12583)
- 2021(11617)
- 2020(9757)
- 2019(22327)
- 2018(22080)
- 2017(42571)
- 2016(22923)
- 2015(25894)
- 2014(25791)
- 2013(25459)
- 2012(23264)
- 2011(20791)
- 2010(20936)
- 2009(19906)
- 2008(18609)
- 2007(16287)
- 2006(14449)
- 2005(13099)
- 学科
- 济(87897)
- 经济(87764)
- 管理(71445)
- 业(66785)
- 企(57564)
- 企业(57564)
- 方法(38552)
- 数学(33195)
- 数学方法(32813)
- 中国(29087)
- 融(28317)
- 金融(28314)
- 财(27680)
- 银(26902)
- 银行(26863)
- 行(25870)
- 制(23768)
- 农(23114)
- 业经(21404)
- 地方(20585)
- 务(18241)
- 学(18231)
- 财务(18169)
- 财务管理(18131)
- 企业财务(17285)
- 贸(15802)
- 贸易(15787)
- 理论(15629)
- 体(15557)
- 农业(15392)
- 机构
- 大学(320635)
- 学院(318329)
- 济(127234)
- 管理(126943)
- 经济(124316)
- 理学(109487)
- 理学院(108306)
- 管理学(106545)
- 管理学院(105971)
- 研究(105617)
- 中国(85246)
- 京(67955)
- 科学(63474)
- 财(62981)
- 所(52107)
- 中心(49516)
- 财经(49486)
- 农(48035)
- 研究所(47109)
- 江(46730)
- 业大(45610)
- 经(44840)
- 北京(42943)
- 范(40537)
- 师范(40173)
- 经济学(38615)
- 院(38559)
- 州(38328)
- 农业(37276)
- 财经大学(36972)
- 基金
- 项目(217011)
- 科学(170904)
- 研究(161092)
- 基金(157779)
- 家(136227)
- 国家(135088)
- 科学基金(116727)
- 社会(101593)
- 社会科(96384)
- 社会科学(96361)
- 省(84656)
- 基金项目(83936)
- 自然(75038)
- 教育(73272)
- 自然科(73271)
- 自然科学(73255)
- 自然科学基金(71912)
- 划(70805)
- 编号(65798)
- 资助(64605)
- 成果(54090)
- 重点(48300)
- 部(47899)
- 发(45883)
- 创(45681)
- 课题(45369)
- 制(43273)
- 创新(42682)
- 国家社会(41568)
- 教育部(41541)
- 期刊
- 济(139450)
- 经济(139450)
- 研究(97774)
- 中国(64478)
- 财(49211)
- 学报(48476)
- 管理(47708)
- 科学(44611)
- 农(44005)
- 融(42249)
- 金融(42249)
- 大学(37309)
- 学学(35094)
- 教育(34862)
- 农业(29393)
- 技术(26687)
- 财经(24453)
- 业经(21916)
- 经济研究(21672)
- 经(20744)
- 问题(17798)
- 理论(17339)
- 实践(15921)
- 践(15921)
- 图书(15810)
- 科技(15239)
- 业(14541)
- 现代(14523)
- 技术经济(14473)
- 版(14242)
共检索到478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阙洪潮
一、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内涵和框架(一)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理论涵义。经济学家关于金融稳定协调的理论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系统论的观点。依据系统论的思想,可以把金融作为一个大的系统来研究,因而作为组织系统的各种金融资源要素组合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同时,金融要素运行机制还受着经济、政治和社会系统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苏宁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推进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的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第一,要促进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金融企业的跨区域合作与协调)第二,以金融创新促进长三角地区资金跨行政区流动*第三,促进区域对外贸易投资活动和区域内外汇资金流动便利化*第四,促进区域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功能整合*第五,构建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机制。
关键词:
长三角 金融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爱俭
近年来 ,随着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一体化的发展 ,在金融制度变迁中 ,世界各国更加注重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进行制度性协调。本文解释了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理论涵义 ,并探讨了经济发达国家所建立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 ,提出在发展中国家建立该机制的必要性 ,最后通过构建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理论框架提出建立该机制的功能定位与组织设想。
关键词:
金融稳定 协调 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菊红
长三角地区尽管发展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但其公共服务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与其经济实力相比,还有一定提升的空间。本文从长三角地区的公共服务现状出发,实证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服务发展程度,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长三角地区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以及建设公共服务的协调机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公共服务 协调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应博
区域协调发展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其中,协调发展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立足长三角区域发展实际,阐述了长三角区域协调机制的现状,剖析了机制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机制重构的对策。文章认为,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动态稳健的区域协调机制,是长三角未来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区域 协调发展 政府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海涛 任保平
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基础,金融手段能够合理配置且最大限度地引导有限资源向环境保护的方向倾斜。文章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测算其2015—2019年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其时空演化态势,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时空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2019年长三角地区金融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逐步上升态势,年均上升幅度仅为1.34%,上升速度较为缓慢;上海的耦合协调度明显领先于江苏、浙江和安徽,其耦合度均在0.95以上,属于优质协调地区,江苏、浙江属于中级协调地区,安徽为初级协调地区;27个城市的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也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大多数城市处于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水平;空间自相关检验表明长三角地区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呈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市场化水平、金融规模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其耦合协调度上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覃艳华 马争 梁士伦
进入新世纪以后,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和江苏16个城市所组成的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迅速增强,特别是区域一体化发展成绩明显。该地区不仅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慧丽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当前该地区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转折点,产业西移成为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本文基于该地区产业西移的实践,探讨产业西移过程中政府协调机制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产业西移 政府 协调机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家海 王晓娟
近年来,将长三角区域合作扩展为"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已成为一个迫切但政策实践问题。本文在系统地分析泛珠三角、泛渤海区域合作地实际进程和日本、美国、欧盟区域合作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的政府间协调机制的三个总体性原则、五个结构要素和四个相关的操作性问题。同时,就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空间范围设计问题,本文提出了自己的新方案,即7+3模式,并阐述了其主要理由。
关键词:
泛长三角 区域合作 政府间协调机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修岩 陈露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地区不仅要继续攻坚突破、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更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携手为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本研究结合卫星遥感数据比较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内三省一市毗邻区县间的人口与经济势能差异,总结归纳了“优势互补”的支援模式、“合作双赢”的对接模式和“共建共促”的互帮模式三种典型的毗邻区建设模式。本文结合企业注册数据重点分析了长三角四大省际毗邻区域间的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发现长三角省际毗邻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在当前发展困境分析基础上,提出促进长三角省际毗邻区发展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省际毗邻区 困境分析 协调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苏宁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而推动"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则是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作为重要的国家经济金融发展战略,如何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长三角"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是本文重点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作者从"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现状、"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两项国家战略的结合、"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效互动的重要意义、推进"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等方面做了深入阐述。
关键词:
长三角 金融合作 金融中心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留义 罗月领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协调机制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信用监管各自为战,信用监管制度存在差异,信用信息共享存在障碍,未充分形成合力等。针对这些问题,需健全沟通协商机制,突破行政壁垒;构建多元合作机制,发挥各方优势;优化信息共享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创建市场联动机制,推动项目运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
本文针对当前"长三角"金融合作的现状,如异地贷款、跨区域票据交换、跨区域外汇资金清算、货币市场来往、证 券市场投融资、产权交易等业务开展情况,以及金融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在坚持互惠互利原则的基础上,从机构 协调、政策和体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着手,推动"长三角"金融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金融合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祁敬之
金融稳定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保障金融稳定协调发展是各级部门的共同职责,各地区不断通过多种方式开展金融稳定协调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年来,随着跨区域经济金融的交叉发展,区域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建设在部分地区得到了尝试,也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更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以防止经济金融的不稳定因素产生跨区域的影响,造成系统的风险发生。
关键词:
金融稳定 协调机制 金融机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婧 沈玉芳 刘曙华 王能洲 马仁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则是实现金融资源在区域内优化配置的必要保障,也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基于此,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重点分析了长三角地区金融业发展演进的空间结构特点。研究发现,区域金融业呈现出"一心两极两轴多点"的空间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构建区域利益协调机制、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多层次金融合作协调机制及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