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6)
- 2023(7476)
- 2022(5944)
- 2021(5294)
- 2020(4619)
- 2019(10128)
- 2018(9984)
- 2017(19576)
- 2016(10506)
- 2015(11656)
- 2014(11392)
- 2013(11466)
- 2012(10321)
- 2011(9013)
- 2010(9320)
- 2009(9112)
- 2008(9296)
- 2007(8468)
- 2006(7572)
- 2005(7283)
- 学科
- 业(70579)
- 企(68184)
- 企业(68184)
- 管理(51075)
- 济(48848)
- 经济(48772)
- 业经(24572)
- 财(20569)
- 方法(20527)
- 农(18855)
- 务(17766)
- 财务(17760)
- 财务管理(17755)
- 企业财务(16833)
- 技术(14659)
- 农业(14508)
- 数学(12999)
- 数学方法(12923)
- 策(12360)
- 制(12204)
- 企业经济(12185)
- 划(11707)
- 经营(11261)
- 和(11107)
- 体(10420)
- 理论(10245)
- 技术管理(10055)
- 中国(9251)
- 决策(9031)
- 体制(8970)
- 机构
- 学院(157054)
- 大学(150411)
- 管理(68177)
- 济(67224)
- 经济(66020)
- 理学(58026)
- 理学院(57536)
- 管理学(56964)
- 管理学院(56680)
- 研究(46043)
- 中国(42553)
- 财(33619)
- 京(31131)
- 农(29308)
- 科学(26830)
- 财经(26318)
- 江(26121)
- 经(23830)
- 所(23226)
- 农业(22850)
- 中心(22691)
- 业大(22147)
- 商学(20695)
- 研究所(20591)
- 商学院(20537)
- 州(20226)
- 北京(19238)
- 财经大学(19182)
- 经济学(19104)
- 经济管理(18635)
- 基金
- 项目(98967)
- 科学(80924)
- 基金(74244)
- 研究(73227)
- 家(63691)
- 国家(63036)
- 科学基金(56719)
- 社会(48158)
- 社会科(45684)
- 社会科学(45673)
- 省(40040)
- 基金项目(39853)
- 自然(37328)
- 自然科(36566)
- 自然科学(36560)
- 自然科学基金(36010)
- 教育(32237)
- 划(31989)
- 业(29584)
- 资助(29091)
- 编号(28979)
- 创(24619)
- 创新(21940)
- 重点(21940)
- 成果(21920)
- 部(21851)
- 发(21417)
- 制(20780)
- 国家社会(19787)
- 性(19304)
共检索到242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岷峰 任杰 张惠
商业银行传统信贷组织不按企业规模分部门,束缚着信贷部门支持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不利于专业化管理。近年来,各商业银行纷纷设立信贷专营机构进行信贷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但目前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认识差异较大。作者认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机构既要体现中小企业融资特点,还要体现组织机构设置原则,更要同商业银行组织机构改革态势保持高度一致,而将流程银行思想引入中小企业信贷组织机构是必然选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 信贷组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剑峰
中小企业贷款现状分析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强。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发展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也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春勤
企业的组织机构具有二重性。它既可能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有效运行的积极因素,又可能是妨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协调、高效运行的阻力。因此,企业家应高度重视企业组织机构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革新,以保持其活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文伟
运用某国有银行2008~2010年1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对企业特征、融资模式与信贷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注册资本、净资产、销售收入)、创业股东的从业经验均与信贷风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企业所在地区的经济越发达,其信贷风险越低。处于第二产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的企业信贷风险要显著低于其他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比传统融资模式更能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显著降低企业信贷风险;抵押担保方式能显著降低企业信贷风险,而其他担保方式(质押、信用和保证)却不起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罗正英
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易程度如何?是否存在所有制偏好?外部环境对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影响程度如何?本文试图借助于问卷调查分析这一手段,选择一个特定地区进行局部性分析来回答这些问题。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发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信贷融资行为,既表现出与经典理论相符合的一面,同时也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业绩融资偏好与信用偏好”。这些特点的表现,既有所有制结构自身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融资的内、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贷融资 特征分析 苏州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宇亮
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国有企业既是市场主体,要服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同时国有企业又是负有保持经济发展不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利用其影响力和控制力,保证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实现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责任主体,双重的目标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和分类治理。特别是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常态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依托,为适应新常态,将构建新的经济格局、政企关系、经营机制,融合国有企业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本文通过研究完全竞争性和准公益性国有企业的组织机构差别,分析部门职能的差异,逐步实现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和分类治理。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分类改革 新常态组织 机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叶祥松 杨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姚正安
中小企业是微观经济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但在信贷资源的配置上,中小企业仍然存在种种困扰,贷款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贷款担保是关键的一环,近年来担保机构的发展为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曾纪秀
本文在对邵阳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不同中小企业在信贷需求量、需求期限、贷款方式方面的差异化需求。结合金融机构的有效信贷供给差异性,提出了有效满足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贷供需 差异性 政策设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惠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企业兼并与破产研究”课题组 郑海航 孙健 周云杰 李好好 王安民 魏梅 白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洪心 吴伊婷 赵袁军
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是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第三方征信机构的服务模式为研究视角,构建征信机构、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三方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讨论第三方征信服务的作用及不同政策目标下征信机构的运行模式选择问题。结果表明:(1)引入征信机构服务会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效率——市场贷款利率降低、信贷发放总量增加,但征信机构不同服务模式对信贷市场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2)征信机构最优的服务模式因不同政策目标而异,在征信机构利润最大化目标下,其仅向中小银行提供信用信息;在借款企业剩余最大化目标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畅 刘冲 马光荣
本文利用全国县级层面2006—2011年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贷款每增加1元,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会增加0.0568元;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每增加1元,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分别会增加0.1元、0.199元和0.248元。这一结果证实了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提出的"中小银行优势假说",即中小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本文还发现,尽管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贷款,它们仍然能够通过较高的贷款利率覆盖其因更多的不良贷款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
中小金融机构 中小企业贷款 不良贷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畅 刘冲 马光荣
本文利用全国县级层面2006—2011年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贷款每增加1元,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会增加0.0568元;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每增加1元,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分别会增加0.1元、0.199元和0.248元。这一结果证实了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提出的"中小银行优势假说",即中小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本文还发现,尽管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贷款,它们仍然能够通过较高的贷款利率覆盖其因更多的不良贷款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
中小金融机构 中小企业贷款 不良贷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