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6)
2023(6431)
2022(5188)
2021(5084)
2020(4142)
2019(9340)
2018(9215)
2017(16621)
2016(9633)
2015(11071)
2014(11471)
2013(10961)
2012(10423)
2011(9311)
2010(9705)
2009(9079)
2008(9463)
2007(8506)
2006(7572)
2005(6928)
作者
(29562)
(24667)
(24502)
(23396)
(15781)
(11566)
(11111)
(9582)
(9399)
(9117)
(8638)
(8423)
(8289)
(8101)
(8019)
(7437)
(7234)
(7157)
(7150)
(7112)
(6521)
(6167)
(6069)
(5897)
(5652)
(5585)
(5475)
(5396)
(5183)
(5165)
学科
(33305)
经济(33242)
管理(30609)
(24921)
(23186)
(22033)
企业(22033)
方法(12696)
财政(12390)
(12162)
中国(11827)
(11405)
理论(10247)
(10010)
财务(9985)
(9978)
(9977)
财务管理(9941)
企业财务(9480)
数学(9421)
(9385)
数学方法(9231)
业经(8007)
(7703)
银行(7673)
地方(7599)
(7261)
教育(7209)
(6944)
金融(6936)
机构
大学(141858)
学院(138846)
研究(52395)
(50292)
经济(48970)
管理(47022)
理学(39550)
中国(39251)
理学院(38998)
管理学(38153)
管理学院(37893)
(35207)
科学(33875)
(31572)
(28347)
(26352)
研究所(25454)
(23458)
财经(23452)
中心(22347)
(21098)
业大(20939)
农业(20751)
(20372)
师范(20104)
北京(19900)
(19079)
(17919)
(17769)
财经大学(17012)
基金
项目(87796)
科学(67338)
研究(64655)
基金(61522)
(54991)
国家(54501)
科学基金(44707)
社会(38569)
社会科(36281)
社会科学(36272)
(34648)
基金项目(31767)
教育(30673)
(29548)
自然(28353)
自然科(27667)
自然科学(27648)
自然科学基金(27129)
编号(26969)
资助(25196)
成果(25004)
重点(20642)
课题(20024)
(19242)
(18260)
(17819)
(17297)
科研(16888)
项目编号(16743)
创新(16667)
期刊
(62183)
经济(62183)
研究(46797)
中国(33978)
(32675)
学报(27522)
(24005)
科学(22584)
教育(21495)
大学(20298)
学学(18901)
管理(17620)
农业(15803)
财经(12605)
(12341)
金融(12341)
技术(10848)
(10822)
经济研究(10096)
(8804)
业经(8714)
会计(8377)
问题(7858)
图书(7827)
(7706)
财会(7668)
(7563)
财政(7563)
业大(7094)
(6096)
共检索到225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世运  周巧红  
建立财政学科体系及其理论框架的新思路王世运,周巧红一、对财政性质的再认识长期以来,在我国财政理论研究方面,往往重视用理性的思维方法,以“生产关系”为研究突破口,热衷于论证财政的产生发展、概念本质、职能体系、与经济的关系等基础理论问题,而不习惯或者说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邦驰  
对我国财政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目前学术界尚存在着较大分歧,甚至是原则性分歧,需要理论工作者从中国国情出发,认真加以探索。为此,本文就“西方公共产品论”能否成为我国财政理论的基础,如何坚持、发展和完善“国家分配论”及如何合理借鉴西方财政理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若干见解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邦驰  
一、“公共产品论”能否成为我国财政理论的基础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化,西方经济理论的大量引进,财政基础理论探索日益成为理论界的热门话题。讨论的焦点是“国家分配论”在新形势下是否还有用?过时没有?“公共产品论”能否替代“国家分配论”成为构建我国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俊生  
何振一教授创立的"社会共同需要"财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把"社会共同需要"作为财政的本源。本文提出,应当把"社会共同需要"作为财政理论的核心概念,并且认为"社会共同需要"是贯穿整个财政理论体系的中枢。本文认为,只有把"社会共同需要"作为财政理论的核心概念,并且从"社会共同需要"出发,才能解决目前正在困扰我国财政理论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代财政理论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把现代西方财政理论与中国的财政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财政理论;如何理解和解释全球化条件下财政学的研究领域由传统的主权国家政府及其公共部门的财政活动拓展为跨越主权国家的、具有全球化特征...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振舟  邢福俊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今天 ,借鉴西方的公共物品理论 ,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 ,当不失为一个明智的抉择。因此 ,笔者从理论内涵、基本内容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认为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构建已势在必行。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雄  
在我国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过程中,我们应当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财税改革中新的管理模式、财政风险和违反WTO规定的财税政策和政府行为作为新时期财政审计的重要内容。应积极开展绩效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并提高财政审计的透明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童伟  牟放  
2011年11月26日,由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主办、《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的"社会共同需要论理论研讨会"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术会堂隆重举行,包括老一代著名财政学家在内的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社会共同需要论"是由我国著名财政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明远  
财政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和独立出来的一个新学科。200多年来,财政学演变发展的历程表明了它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厚的科学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笔者认为,充分认识财政学具有跨越多学科的综合学科的特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适当拓宽财政学研究的领域,立足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理财学的有机统一,运用财政政策和预算、税收等手段,调节资源配置和社会收入分配,促进国家治理、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把现代财政学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安拓  
(一)核心教材的理论创新从财政学理论创新上讲,必须要在当前财政学科建设和财政学理论研究上做出两个重要创新:一是指导思想要创新;二是财政理论架构要拓展。1.指导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以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它们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培勇  
本文立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特殊背景,论证加快公共财政建设对于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在全面而系统地梳理有关公共财政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以制度建设为主要着眼点,以公共性为基本线索,构建了一个称之为"一条主线、三项职能、四个层面、十大指标"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骁  李雪  
(一)从知识体系形成的视角:推动范式转换以构建财政学科理论基础体系在托马斯·库恩看来, "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我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一方面,范式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谓着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题解答;把它们当作模型和范例,可以取代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财政学在世界各国有共性的一面,也有特色的一面,这与不同国家的底层逻辑相关。要形成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从财政学的底层逻辑入手:树立不确定性是世界的基本性质的世界观,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观,构建促进公共风险最小化的风险国家观。只有从世界观、发展观和国家观三个基本问题来创新财政学的底层逻辑,才能回答好“财政究竟是什么”“财政应该干什么”“财政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以及央地关系”等问题,为构建财政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打好基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为系统回应日益迫近的智识挑战,对照真实世界而将体量庞大凌乱的财政知识抽丝剥茧地进行智识性整合至关紧要。本文由此建构的智识财政学框架以集体物品、财政偏好和财政共同体三个核心概念为支柱,通过融合偏好话语与共同体话语而将所有次级概念乃至整个研究体系自然牵出,从而可望获得宏大而不失精微的完整叙事能力,为所有公共财政问题的统一解释和公共财政学朝向一级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马国贤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丛树海  
论我国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丛树海我国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第一阶段是50年代至70年代末期,其中以50年代为理论研究的第一个高潮,我国的财政思想和财政学理论体系受前苏联经济财政理论和实践的影响较大,初步形成我国财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