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
2023(821)
2022(676)
2021(566)
2020(506)
2019(1098)
2018(1090)
2017(1997)
2016(1128)
2015(1254)
2014(1335)
2013(1409)
2012(1320)
2011(1336)
2010(1409)
2009(1405)
2008(1359)
2007(1225)
2006(1291)
2005(1155)
作者
(4258)
(3546)
(3513)
(3213)
(2267)
(1790)
(1637)
(1407)
(1349)
(1251)
(1246)
(1240)
(1209)
(1145)
(1072)
(1035)
(1034)
(1014)
(954)
(948)
(941)
(898)
(846)
(831)
(824)
(791)
(791)
(730)
(713)
(713)
学科
(8224)
经济(8212)
管理(4034)
(3109)
地方(2971)
环境(2832)
方法(2589)
(2546)
资源(2493)
(2416)
企业(2416)
(2283)
数学(1998)
数学方法(1988)
(1848)
中国(1819)
地方经济(1794)
(1780)
业经(1771)
农业(1740)
发展(1597)
(1596)
生态(1422)
经济学(1187)
理论(1123)
开发(950)
(934)
(908)
农业经济(849)
(814)
机构
学院(20389)
大学(20107)
(8531)
管理(8291)
经济(8240)
研究(7676)
理学(6770)
理学院(6713)
管理学(6618)
管理学院(6598)
中国(6180)
科学(5267)
(4806)
(4149)
研究所(3761)
(3646)
(3578)
中心(3400)
(3304)
北京(3163)
业大(3143)
(3111)
师范(3087)
财经(2858)
农业(2795)
科学院(2745)
(2719)
(2702)
(2569)
(2545)
基金
项目(13203)
科学(10452)
基金(9435)
研究(9359)
(8206)
国家(8150)
科学基金(7046)
社会(6129)
社会科(5765)
社会科学(5759)
(5458)
基金项目(4994)
自然(4551)
自然科(4389)
自然科学(4389)
(4309)
自然科学基金(4307)
资助(3923)
教育(3868)
(3780)
编号(3751)
发展(3018)
重点(2954)
(2934)
成果(2788)
(2698)
课题(2676)
国家社会(2529)
计划(2349)
(2335)
期刊
(11181)
经济(11181)
中国(5641)
研究(5548)
资源(3234)
科学(3211)
(3130)
管理(2860)
学报(2763)
(2356)
农业(2282)
技术(2107)
大学(1877)
业经(1814)
学学(1753)
技术经济(1585)
中国人(1539)
国人(1539)
环境(1510)
问题(1503)
教育(1471)
(1418)
人口(1351)
经济研究(1345)
图书(1314)
(1257)
财经(1255)
统计(1228)
(1171)
金融(1171)
共检索到32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孟旭光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立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但是是否做到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何才能做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任何决策者无法凭主观印象判断的,必须借助于科学的评价、预测方法与手段,进行科学研究后再做出结论。因此建立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由自然资源的完整性特征和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所决定的。目前我国已具备该系统建立的基本条件。应本着科学性、注重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开放式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网络系统,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鸣伦,刘卫国  
以构建高效信息传输网络为代表的全球信息化浪潮正在蓬勃兴起。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在即将来临的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将成为人类生产资料的第一要素。从世界范围看,信息产业从传统的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新兴产业的趋势已日益明显。信息产业可以成为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具有持久效能的新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也是中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两个转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蒋琪  王宏源  
本文围绕烟台市可持续发展网络建设和为该市两个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开展信息服务,促进实验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对外辐射影响等,重点阐述地方可持续发展网络建设的目的、意义,信息网络的服务重点,网络系统的组成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网络建成后带来的效益等四个问题。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宋小敏  肖文韬  
充分就业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就业水平 ,转换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同时提高劳动者的消费水平 ,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厉伟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 ,系统分析了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义、内涵、目标及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但承龙  
论文在界定耕地资源代际公平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代际公平原则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接着指出了我国目前耕地资源利用存在着数量存量失衡和功能存量的危机,最后提出了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代际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洁  
本文对“环境—社会经济”(Ev-SEc)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水平、能力、动态及趋势评价和预测进行了系统集成研究,在提出反映(Ev-SEc)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科学内涵的全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集成的建模方法,构建了可操作的、动态的、充分体现(Ev-SEc)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及持久性特征的系统评价预测模型,从而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主题思想下各类松散描述指标的合理聚合。并将该系统集成评价预测模型用于广州市。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决策层真实考察和把握“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效果,定量化、可操作地衡量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能力及动态趋势,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方法支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吾乐  
综合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局长张吾乐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课题组  张琦  鞠正山  许再超  
如何保持中国土地高效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中国目前处在工业化的加速时期,耕地的减少速度也处在倒U形的上升阶段,耕地减少趋势还将持续,尚未达到最高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须借鉴国外经验,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充分挖掘和发挥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和水平。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和完善土地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和途径,达到土地高效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在这次高规格的土地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来自东中部地区的 18个省、市、区以及 4个计划单列市的国土资源管理厅(局)长,分别做了发言。围绕“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座谈主题,介绍了各地的工作成就和经验,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针对面临的新形势,畅谈了今后的工作思路与打算。  本期特别策划,从中选发了四个地方的典型发言,分别是江苏省的“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浙江省的“探索土地管理新路子”、上海市的“创新思路,确保双赢”、天津市的“建立‘双储双控’土地管理新机制”。编辑部认为,这些发言既有特色,又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一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钱杭园  李明华  
以浙江省临安市於潜镇为个案 ,说明了社会变迁中的农村城镇化第一阶段的过程和制约因素 ,分析了这一阶段农村城镇化的理论背景 ,指出今后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必须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 ,并以制定和实施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总体要求、战略重点和战略方针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来完成这一过程。表 1参 1 1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鹏  丁生喜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青海省2000-2008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多样性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青海省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大于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资源的消费严重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生态环境压力很大,而造成生态赤字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落后,城镇化水平低。结合青海省发展现状,提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助于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东来  李一清  
为了维持人类生存,人类与自然间的关系必须是一种平衡的关系。然而不幸的是人类已把其自身与自然有限能力的关系置于一种危险的不平衡的境地。许多自然资源已经耗用到灭绝的程度。此外,自然对废物的同化能力实质上已经受到损害。造成环境上的告急。事实上,人类已对自身的生存造成威胁。因此,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已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头等大事。世界自然基金会认为促进和实施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视为当今世界保护自然的一项主要措施。靠现有的和传统的保护方式如建立保护区进行保护是难以成功的。因而,采用一种综合的方式,把在生态上的可持续性与人类需要、建立保护区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结合起来,相互补充。这样一种综合方式将引导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