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2)
2023(8026)
2022(6500)
2021(5796)
2020(4771)
2019(10550)
2018(10138)
2017(19476)
2016(10264)
2015(11424)
2014(11235)
2013(11048)
2012(10042)
2011(9008)
2010(9463)
2009(9503)
2008(8431)
2007(7766)
2006(7028)
2005(6776)
作者
(28581)
(23965)
(23727)
(22791)
(15023)
(11358)
(10938)
(9210)
(8971)
(8538)
(8233)
(8087)
(7700)
(7694)
(7665)
(7466)
(7070)
(6986)
(6851)
(6749)
(6076)
(5826)
(5658)
(5471)
(5389)
(5386)
(5381)
(5294)
(4811)
(4743)
学科
(38389)
经济(38313)
管理(37920)
(34395)
(30430)
企业(30430)
(26161)
金融(26159)
(23574)
银行(23564)
(22842)
中国(18325)
(17060)
(16794)
方法(14173)
数学(12364)
数学方法(12229)
(11609)
财务(11578)
财务管理(11556)
企业财务(11076)
中国金融(11011)
业经(10885)
(10868)
(10411)
体制(9480)
地方(9003)
环境(8701)
(7635)
制度(7628)
机构
学院(144324)
大学(143903)
(63706)
经济(62301)
管理(53738)
研究(48078)
理学(45318)
理学院(44904)
中国(44818)
管理学(44163)
管理学院(43903)
(35434)
(29292)
财经(27056)
科学(25582)
中心(24543)
(24360)
(23292)
(22612)
经济学(21325)
(20802)
研究所(20514)
财经大学(20216)
(19311)
经济学院(19277)
(19136)
金融(18787)
银行(18647)
北京(18532)
业大(18355)
基金
项目(93159)
科学(74138)
研究(70196)
基金(68863)
(58815)
国家(58333)
科学基金(50874)
社会(46841)
社会科(44651)
社会科学(44642)
(36570)
基金项目(35589)
教育(31341)
自然(30783)
自然科(30056)
自然科学(30051)
(29997)
自然科学基金(29505)
资助(28096)
编号(27108)
(24299)
成果(22859)
重点(21241)
(20942)
(20530)
国家社会(20256)
(20246)
课题(19483)
创新(19386)
(19085)
期刊
(70945)
经济(70945)
研究(47227)
(32665)
金融(32665)
中国(31898)
(29425)
管理(21471)
(19759)
学报(19744)
科学(18419)
大学(16030)
学学(15275)
财经(14155)
教育(12359)
(12005)
农业(11806)
技术(11448)
经济研究(11209)
业经(10468)
问题(8760)
理论(7819)
财会(7773)
(7013)
实践(6936)
(6936)
国际(6787)
统计(6751)
会计(6738)
现代(6522)
共检索到231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樊明太  
中国绿色发展需要绿色金融体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经济高速发展,随着国际社会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我国人均GNP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居民对绿色和环保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能力和支付意愿逐渐增强,企业进行绿色和环保的生产和投资的压力逐渐加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向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转型的机遇和挑战。适应我国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需要,我国将面临绿化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文  关可天  叶心怡  
2021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呼应了碳达峰、碳中和、低碳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旨在提升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落实《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优化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这也是由我国银行业率先发布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标志着我国金融机构接受绿色金融评价的开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苏   赵军   达潭枫  
文章采用熵值法和DEA方法测度了2007—2020年我国省级绿色金融指数和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并通过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绿色金融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生态化促进了工业绿色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区域、时期和政策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拓展性分析显示,环境规制和研发投入在绿色金融促进工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亚雄  王修华  刘锦华  
基于超效率DEA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度的绿色经济效率视角,本文检验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的经济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后,试点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显著提升,这得益于试验区设立的绿色技术效率提升作用,但绿色技术进步的效果不明显。机制检验显示,试点地区主要通过吸引外商投资、促进绿色企业创新、抑制污染企业融资等路径提升绿色经济效率,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路径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对产业升级类和资源开发类试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明显;对大规模污染企业生产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对小规模绿色企业的作用不显著。本文研究体现了进一步推进试验区的绿色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紧迫性,有利于为绿色转型政策的优化提供证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景国文  
以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5—2020年我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绿色金融改革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设立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能够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这种影响在西部地区及非资源型地区更加明显;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清洁化,进而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加快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建议推动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扩容和提质,重在完善绿色要素市场机制、绿色信贷机制、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增强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和清洁产业替代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韧  
本文基于2010—2017年中国334家公众公司的微观数据,评估中国绿色政策对绿色金融发挥的治理效应,以及不同类型的绿色政策对绿色金融的治理效应是否具有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来看,中国的绿色政策提高了绿色金融的治理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绿色金融的整体治理水平依然偏低;(2)监管领域的绿色政策和财政领域的绿色政策对绿色金融的治理效应有一定差异;(3)监管方在银行信贷的绿色监管政策对提高绿色金融治理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在资本市场的绿色监管政策不足,使得绿色金融的治理效应偏低;财政领域的绿色政策对绿色金融的治理效应也并不显著。因此,决策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配套体系和绿色金融监管链条,逐步提高绿色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进而不断优化绿色金融治理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袁祥飞  
本文着眼于绿色金融项目,提出了绿色金融环境效益的概念、评估意义以及一个可供绿色金融主体参考采用的量化框架。该框架包含绿色金融项目环境效益评估的6个维度、行业基线、指标权重以及具体评估方法,有助于进一步识别和量化绿色金融项目的环境效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刚刚落幕的G20杭州峰会上,我国倡导的绿色金融理念被首次纳入G20议程。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首次提出了"建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将绿色金融列为战略性优先事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探索用更低价格、更长期限、更多元的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不仅是中国在经济转型中的有益经验,也将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素兰   刘婧涵   姚婷  
基于2011—2021年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检验了数字金融助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首先,数字金融能够有效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并且这一结果在数字金融滞后一期、替换解释变量等内生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金融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最后,异质性结果显示,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所受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数字金融在金融监管程度高的地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据此,提出要加快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持续提高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明贤   徐豫湘  
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对于满足国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打造生态优质的“宜居”乡村、生产兴旺的“宜业”乡村、生活幸福的“和美”乡村。然而目前和美乡村建设面临着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冲突及乡村建设资金短板尚未解决的现实挑战,为此本文提出要借助绿色金融之手来解决这些问题。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政府引导的积累机制与市场参与的投资机制,促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实现生态补偿和修复及经营和权属交易。此外,借助绿色金融工具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激励相容,最终达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彤宇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等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目前,我国已进入产业升级和增长模式转变的新的发展阶段,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与绿色创新决定着产业升级的成败,也关乎强国之路的命运。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义国  
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这一明晰高远的决断,概缘于世界各国目前已无法回避的、关涉人类生存的最重大命题:生态文明与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丽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其发展模式也将进入转型阶段。目前颁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对于生态文明应加速建设完善的制度体系,对我们国家在生态文明方面的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对生态文明进行建设要依靠绿色金融为其提供助力,伴随生态文明在建设步伐上的加快,绿色金融的发展也随之迎来新的机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广印  王思敏  
当前结构转型背景下,金融集聚能够为各大产业的绿色改造与技术升级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采用门槛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集聚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机制,并以中介效应模型检验金融集聚以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渠道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空间机制。结果表明:(1)全国绿色经济效率呈N形波动趋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2)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先升后降的U形关系,前期金融集聚不利于本地及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后期则发挥出正向促进作用。(3)金融集聚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中介机制对当地绿色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部分中介作用更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吕家进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发展绿色金融正当其时,需要加快健全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发展绿色金融意义重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对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