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90)
2023(11828)
2022(9885)
2021(9073)
2020(7425)
2019(16632)
2018(16554)
2017(31759)
2016(16779)
2015(18428)
2014(18172)
2013(17445)
2012(15885)
2011(13929)
2010(13334)
2009(11435)
2008(10588)
2007(9007)
2006(7432)
2005(6279)
作者
(45047)
(37758)
(37689)
(35709)
(23734)
(18040)
(17097)
(14876)
(14505)
(13177)
(12951)
(12722)
(11943)
(11841)
(11742)
(11580)
(11401)
(11077)
(10876)
(10772)
(9145)
(9117)
(8986)
(8777)
(8547)
(8370)
(8092)
(8062)
(7609)
(7554)
学科
(62266)
经济(62196)
管理(51394)
(43121)
(35903)
企业(35903)
方法(29725)
数学(26788)
数学方法(26393)
(18765)
(17199)
环境(16327)
中国(16294)
(13813)
业经(13231)
(12806)
(12165)
财务(12115)
财务管理(12086)
地方(11822)
企业财务(11461)
农业(11013)
(10887)
(10510)
银行(10483)
(10463)
贸易(10462)
(10446)
金融(10439)
(10416)
机构
学院(219592)
大学(217029)
(88909)
经济(87154)
管理(86760)
理学(75215)
理学院(74502)
管理学(73091)
管理学院(72700)
研究(71494)
中国(54550)
(44196)
科学(43444)
(42665)
(36554)
中心(34613)
业大(34191)
(34130)
财经(33696)
(32273)
研究所(31029)
(30867)
农业(28647)
(27691)
经济学(27080)
(26843)
北京(26795)
师范(26482)
财经大学(25264)
(25070)
基金
项目(159137)
科学(126129)
基金(116225)
研究(116224)
(102178)
国家(101377)
科学基金(87889)
社会(73951)
社会科(70203)
社会科学(70187)
(63493)
基金项目(61667)
自然(57556)
自然科(56221)
自然科学(56202)
自然科学基金(55130)
教育(53773)
(53246)
资助(46501)
编号(46415)
重点(36083)
成果(35307)
(34848)
(34606)
(34078)
课题(31997)
创新(31955)
科研(31215)
国家社会(31141)
教育部(30069)
期刊
(90978)
经济(90978)
研究(59585)
中国(41029)
学报(35005)
(34889)
(32127)
管理(31919)
科学(31604)
大学(27299)
学学(26119)
教育(22716)
农业(21922)
(21284)
金融(21284)
技术(20853)
财经(15993)
业经(15863)
经济研究(14974)
(13663)
问题(11582)
(11175)
(10910)
统计(10547)
财会(10423)
科技(10332)
理论(10126)
技术经济(9797)
(9438)
资源(9377)
共检索到314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莹   张小溪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实现该目标,需要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资金需求,金融支持手段不可或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绿色金融实践手段之一,绿色债券也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但是对于绿色债券而言,核算债券募资标的项目或企业产生的碳排放工作极为复杂,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语洋  
按“贴标”与“非贴标”、“五年规划”与“30·60”纵横两个维度,文章将中国境内绿色债券发展历程划分为非贴标绿债服务绿色发展、贴标绿债起步并快速发展、“双碳”目标下绿色债券新发展三个阶段。当今中国绿色债券存量规模已居世界第二,已成为服务国民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可以预期,在包括绿色债券在内的绿色金融体系的强有力支持下,中国“30·60”“双碳”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卢露  
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环境与气候风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之一,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作出了在21世纪中叶前后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在此背景下,准确核算碳排放既是我国摸清碳排放底数,从而为国际谈判和碳减排政策制定提供支撑的基础,也是不同层级主体落实减排任务、评估完成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构建完善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现有的核算体系已难以适应我国开展碳减排工作的新要求,为此,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我国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卢露  
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环境与气候风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之一,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作出了在21世纪中叶前后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在此背景下,准确核算碳排放既是我国摸清碳排放底数,从而为国际谈判和碳减排政策制定提供支撑的基础,也是不同层级主体落实减排任务、评估完成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构建完善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现有的核算体系已难以适应我国开展碳减排工作的新要求,为此,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我国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遥  任玉洁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恶化与气候变暖等外部因素对经济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全球共识。绿色金融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者之一。中国于2020年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也将催生巨大的绿色投融资资金需求,绿色金融的作用有待更进一步发挥。从绿色金融的概念出发,并通过进一步阐述绿色金融的国际进展,形成绿色金融发展三阶段的特点分析,明确当前《巴黎协定》已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在此全球宏观大背景下,立足“双碳”目标对经济社会传统发展方式与新兴发展力量的影响,结合对绿色金融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及市场定价方面的主要功能的分析,从政策、市场、生态融合发展等角度分析了要实现“双碳”目标,将对绿色金融发展所提出地更高需求;并在对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现状进行梳理后,深入分析了“双碳”目标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作用空间及深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从政策、市场、配套建设、国际合作等角度对未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以绿色金融助力中国“双碳”目标按期实现提供支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雷曜   周怡   杨之韵   王紫薇  
碳足迹是以产品为枢纽、生命周期评价(LCA)为逻辑框架,对供应链上下游碳排放的完整刻画和科学评价。受欧美等国立法推进、国际关键产业链强制要求、国内加强自主探索等三重因素推动,中国碳足迹体系建设已在评价标准建设、碳足迹认证和标识、线上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碳足迹体系建设是中国实现全面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但仍有大量基础性工作要做,重点要在全国统一的碳核算标准制定、本土化碳因子数据库构建、第三方核查认证服务机构培育和管理等方面开展攻坚,并建议选取部分重点行业、重要产品优先推进碳足迹试点,以利于对内激发全产业链的减排潜能,促进内循环绿色低碳升级,对外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贸易壁垒,防范供应链“脱钩”“断链”,深度参与乃至引领全球绿色大循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平   郭青华  
“双碳”目标下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而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减轻财政压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财政资金来源。基于2018—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空间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显著地降低了碳排放水平,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绿色地方政府债券制度中,发行规模越大和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越多,则越有利于降低碳排放水平;平均利率和项目收益率越高,则越不利于降低碳排放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来降低碳排放水平。因此,需要实施属地和区域联动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明确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分担比例;基于地理、经济和碳排放等空间差异,发行不同类型的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结合碳减排目标和现状,优化绿色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与偿还制度;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各环节的专业审核、监督与披露。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范彬彬  温婧  
2020年,我国正式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猛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带来新机遇。海南自由贸易港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拥有国家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地理区位独特、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劲、制度创新环境良好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法律政策体系不完善、碳金融支撑体系尚未建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工业和科技基础相对薄弱等问题。因此,需在考虑我国现实国情和海南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实践经验,以将海南打造成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财税金融制度,建立碳汇交易制度与碳排放积分制度,出台支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制度框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宁   曹辉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绿色消费行为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深入探讨了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绿色产品认知、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因素均对绿色消费意向和实际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环保意识和绿色产品认知是驱动绿色消费意向的关键前因,而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则通过影响意向进而作用于实际行为。此外,文章还发现了一些调节因素,如消费者年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调节着上述关系。研究结论为制定促进绿色消费的政策和营销策略提供了有益启示,有助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莉  
推进绿色消费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在这一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本文以绿色产品认证为视角,基于2012-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样本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绿色产品认证对绿色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产品认证对绿色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公众环境关注和“双碳”目标压力能加强绿色产品认证对绿色消费的积极影响。据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夏凡  王欢  王之扬  
实现减碳、低碳、零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下简称“碳市场”)与碳税成为当前各国借助市场机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手段。相较于碳税,我国碳市场较早开始建设,但就国内实际情况来看,仅靠单一的碳减排机制难以实现气候雄心。因此,本文首先对碳市场和碳税的理论机制、实施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政策各具优势,且两者互补性和合作性大于竞争性;其次结合碳定价的国际实践进一步研究,发现碳市场和碳税政策混合使用是更高减排效率、更低减排成本、更公平和可持续的减排模式;最后基于覆盖范围联动、价格机制联动、监管机制联动,并借鉴国际碳市场和碳税协调联动经验,提出我国碳市场和碳税协调发展的设计思路和制度安排。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培金  
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已严重超出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通过保护环境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成为了当前经济转型的必要途径。绿色产业发展不仅需要顶层的战略设计,同样也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这不仅符合当前国际国内金融创新的理念和发展趋势,也为金融开辟了一个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广泛领域。而目前,我国绿色债券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一套较为有效的绿色债券评估体系,本文在借鉴穆迪的绿色债券评估方法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运用熵指标法进行量化,为我国绿色债券的评估以及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培金  
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已严重超出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通过保护环境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成为了当前经济转型的必要途径。绿色产业发展不仅需要顶层的战略设计,同样也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这不仅符合当前国际国内金融创新的理念和发展趋势,也为金融开辟了一个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广泛领域。而目前,我国绿色债券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一套较为有效的绿色债券评估体系,本文在借鉴穆迪的绿色债券评估方法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运用熵指标法进行量化,为我国绿色债券的评估以及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于静  
在“双碳”背景下,建筑企业管理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为适应低碳环保的要求,绿色建筑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在不断增长,与此同时,绿色低碳建筑项目往往比传统建筑项目涉及到更多风险。针对“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建筑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利益相关性确定绿建项目中影响较大的风险成分,并阐明绿建项目风险因素的主要内容。然后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绿建项目风险的权重排名,结合调查结果提出相应建议,当绿色低碳建筑项目在面临不同风险时,为项目施工的应对计划和控制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