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47)
2023(2714)
2022(2137)
2021(2163)
2020(1770)
2019(4246)
2018(4269)
2017(7485)
2016(4306)
2015(5037)
2014(5213)
2013(5200)
2012(4679)
2011(4235)
2010(4483)
2009(4474)
2008(4878)
2007(4693)
2006(4369)
2005(4222)
作者
(13097)
(10751)
(10717)
(10187)
(7091)
(5049)
(4910)
(4267)
(4075)
(4043)
(3680)
(3677)
(3587)
(3422)
(3401)
(3271)
(3235)
(3188)
(3171)
(3112)
(2783)
(2662)
(2659)
(2522)
(2505)
(2448)
(2346)
(2296)
(2280)
(2144)
学科
管理(24416)
(18881)
企业(18881)
(18309)
(14998)
经济(14972)
(8557)
方法(6974)
(6436)
财务(6414)
财务管理(6398)
理论(6168)
企业财务(6071)
(5383)
业经(4852)
(4697)
(4630)
(4495)
(4332)
(4258)
银行(4256)
经营(4215)
数学(4091)
数学方法(4024)
人事(3914)
人事管理(3914)
(3897)
决策(3822)
计划(3792)
中国(3760)
机构
大学(65116)
学院(63262)
管理(28020)
(23193)
经济(22373)
理学(21759)
理学院(21508)
管理学(21255)
管理学院(21089)
研究(18668)
中国(17969)
(15600)
(15016)
(11529)
科学(11022)
财经(10640)
北京(9639)
(9585)
(9529)
中心(9348)
(9309)
研究所(8327)
(7925)
(7911)
财经大学(7908)
(7862)
师范(7796)
公司(7544)
业大(7394)
商学(7181)
基金
项目(33398)
科学(25816)
研究(25229)
基金(23699)
(20184)
国家(19980)
科学基金(17349)
社会(15011)
社会科(14109)
社会科学(14104)
(12727)
基金项目(12207)
教育(12093)
自然(11274)
自然科(10984)
自然科学(10982)
自然科学基金(10803)
编号(10761)
(10657)
资助(10027)
成果(9734)
课题(7526)
重点(7408)
(7394)
项目编号(7046)
(6820)
(6718)
大学(6506)
教育部(6479)
科研(6392)
期刊
(33270)
经济(33270)
研究(20803)
中国(17155)
(15798)
管理(14911)
科学(8763)
学报(8686)
教育(8499)
(7853)
金融(7853)
大学(6928)
(6613)
技术(6505)
学学(6266)
财经(6160)
会计(5465)
(5377)
财会(4855)
图书(4567)
(4076)
业经(4050)
经济研究(4038)
农业(4016)
现代(3789)
问题(3578)
通讯(3513)
(3485)
会通(3481)
技术经济(3473)
共检索到112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祖光  
一、管理学原理的衰落和走向复兴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正式建立,一般公认是以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的。的确,从那以后,经过管理学者和管理者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论证,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展。如今,各种各样的管理理论一一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X 理论、Y 理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庆明  
从产权的社会视角看,中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是嵌入到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关系之中的,企业与政府(国家)、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三种关系结构以及长期积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构成国企产权界定的基础。国企产权变革是企业所有权(股权)置换和职工身份置换的"双向过程",国企产权是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互构的结果,三者共享的社会认知是产权界定的前提。从整体进程看,国企产权变革不是简单的由公到私,而是"不完全产权变革",位于公私两端之间的是多元复合的产权形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前提下,不同产权形态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一种动态演化的连续谱。身份是国企产权界定以及权利转移的重要条件,无论是企业组织的身份性质还是企业职工的身份等级都对企业的资产归属以及权利边界有重要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其藩  
1、新时代特征。以信息技术、高新技术为标志的当代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将我们的时代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时代的特征就是不断地向信息社会过渡。由此,带来了生产方式的革命和产业经济的重大变革,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人们曾经梦想的全球性信息化社会的前景已经是可望且可及的。九十年代以来,信息化的巨大冲击,使得各个领域都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全球的经济、市场逐渐趋于一体化、国际化、全球化。社会经济活动的规模日益扩大,活动的节奏在加快,竞争的烈度在加剧。现代经济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祯  
管理理论去哪了?有必要对管理理论本身进行反思,其基本特质是什么。著名华人管理学者徐淑英这样评价现今的管理理论:"在过去的20年里理论发展已经停滞不前了。我很难理解为什么在我们当前的环境下没有出现重大的理论构建。或许我们确实需要一场科学革命,因为现有的理论似乎对解决当今新出现的社会难题没有用"。理性地看待这番评价,一方面,的确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从事管理研究,但另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冯新翎  何胜  熊太纯  武群辉  柳益君  
[目的/意义]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Google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引起广泛关注,由于在中文译名上与图书情报领域中的"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相似,容易引起误解。[方法/过程]基于知识管理理论,从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存储、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角度比较分析,并讨论大数据情景下两类知识图谱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在大数据时代,两者在知识创新方面的融合和发展将会带来知识管理领域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双  
通过对绩效管理理论历史演变的纵向回望、反思,可以看出现代绩效管理与传统绩效评估是一脉相承的,应该消除狭隘认识,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传统方法;通过对绩效管理各种方法的横向梳理,可以看出绩效管理技术各具特点,应用的功能取向会有所不同,绩效管理核心流程需要匹配性的选择。从实践的角度看,绩效考评的各种技术方法,虽有先后,却难分优劣,关键在于是否适用。对绩效管理考评技术的选择,科学的态度应该是进行匹配性地整合运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占军  康晶  王春芝  
一、东方管理思想的影响日益提高的原因 中国的东方智谋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而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充分闪现出它应有的光芒。之所以中国东方文化在现代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且影响越来越大,主要因为: 1、文化起源不同。西方的文化是起源于古埃及,发端于古希腊,形成于古罗马,以后一直至今。整个文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赵晓艳  
美国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更为偏重财务会计和外部报告,而德国则相反,它历来重视企业成本管理,严谨的德国人的品行融入企业管理实务中,因此美国成本管理将会从德国体系成本管理实务中有所受益,这也是管理会计师协会①(简称IMA)关注德国成本管理发展的动因之一。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对德国成本会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月  罗利  
本文在查阅大量服务管理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西方服务管理研究发展的大致历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对各阶段的研究内容和特点分别进行了简要的概括。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精进  
华盛顿合作规律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复杂和微妙得多。因为人不是静止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互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丕衡  张静  
民生与发展是中国当今社会最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追求民富国强的实质内容,同时也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主线,即渗透于一般管理理论并对其具有制约与重要影响的基本理念,亦即构成贯穿于特定理论体系并对主要内容具有关键意义与导向作用的内在逻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奚哲伟  
波峰理论展现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它把流程与人以一种灵活高效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发挥出全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个人优势。而且这不仅会带来生产领域的管理变革,同时也将在企业内部行政事务中表现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邓珩  
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何而来?为什么说协调功能对企业越来越重要?处于相同行业结构和市场机会的企业为什么差别很大?只有能有效解释这些问题的企业理论才会有生命力。为此,本文论述了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基本上回答了这些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