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35)
- 2023(4773)
- 2022(3834)
- 2021(3890)
- 2020(2999)
- 2019(6983)
- 2018(7118)
- 2017(10715)
- 2016(7449)
- 2015(8678)
- 2014(9254)
- 2013(7968)
- 2012(7519)
- 2011(7029)
- 2010(7548)
- 2009(6485)
- 2008(6150)
- 2007(5803)
- 2006(5233)
- 2005(4989)
- 学科
- 教育(20394)
- 济(13352)
- 经济(13322)
- 管理(13130)
- 中国(12864)
- 理论(9490)
- 教学(9006)
- 业(8623)
- 学(8467)
- 企(6591)
- 企业(6591)
- 制(5673)
- 体(5307)
- 农(5263)
- 学法(4777)
- 教学法(4777)
- 研究(4562)
- 财(4510)
- 发(4504)
- 学理(4072)
- 学理论(4072)
- 发展(3992)
- 思想(3885)
- 展(3867)
- 政治(3822)
- 技术(3693)
- 革(3687)
- 高等(3660)
- 思想政治(3554)
- 政治教育(3554)
- 机构
- 大学(95557)
- 学院(91435)
- 研究(39342)
- 教育(30442)
- 范(25241)
- 科学(25149)
- 师范(25043)
- 京(23688)
- 管理(23656)
- 济(22431)
- 中国(22338)
- 经济(21379)
- 所(20894)
- 师范大学(20600)
- 理学(19169)
- 研究所(19061)
- 理学院(18747)
- 技术(18251)
- 管理学(18063)
- 管理学院(17852)
- 江(17465)
- 农(16666)
- 职业(16432)
- 中心(16229)
- 北京(15998)
- 院(14392)
- 州(13407)
- 业大(13289)
- 农业(13061)
- 财(12901)
- 基金
- 项目(56087)
- 研究(49181)
- 科学(43575)
- 基金(33368)
- 教育(32245)
- 家(29431)
- 国家(28975)
- 社会(25048)
- 省(24762)
- 编号(24311)
- 成果(23892)
- 划(23188)
- 社会科(23167)
- 社会科学(23163)
- 科学基金(22447)
- 课题(21532)
- 年(18413)
- 基金项目(16236)
- 重点(14635)
- 规划(14460)
- 项目编号(14386)
- 资助(13524)
- 部(13460)
- 发(13361)
- 性(13306)
- 研究成果(13105)
- 度(13007)
- 自然(12768)
- 体(12732)
- 一(12478)
共检索到161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宋敏娟
大学以培养“人”为天职,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是大学的本质。大学要通过人性化的课程设置、人性化的评价机制、人性化的管理方法、人性化的教学来达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甚杰 侯英 周振海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涉及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工程,也是使高等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文章根据对我国高校人文素质类课程建设现状的研究,就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措施、实施途径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校 人文素质教育 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钟先华
大学是青年人格再造的关键时期,注重大学生人格力量的培养,是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本文结合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构建以人格培养为核心,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专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双轨并行,以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活动课程三个层级逐级递进,依托思想政治、人文艺术、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四个课程模块,立体交叉来实现高职学生人文知识的获得、人文情怀的培育、人文精神的培植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 课程体系 构建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少伟 戴庞海
高校国学教育对于高校发展来说,有引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民族精神、传承和谐信念、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和补充现代教育的重要意义。将优秀国学内容——经、史、子、集等分为儒家经典、史学经典、诸子经典和文学经典四个课程模块,并配合社团文化活动、国学讲座、高校交流及吸纳民间机构等课堂拓展,构建完整的国学教育体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赵宁
信息素质是信息化社会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大学生终生学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从教学目标层次和教学内容两方面论述了文献检索课与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提出工科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框架结构包括确立教学目标、构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和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等。
关键词:
信息素质教育 工科学生 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祥兴
项目课程是近年来高职教育中受到推崇的课程模式,本文在经过几年来对项目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项目课程的涵义和特征,介绍了项目课程的开发原则、项目课程体系开发的路径和内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程宜康 吴倩
课程决策是所有类型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和设计所需要的,高职教育决策不仅仅是方法与手段问题,更重要的是依据和原理问题。高职教育的课程决策取决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逻辑的二元性、技术课程的专业性、课程学习绩效的非线性、课程利益相关者的复杂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小珠
工科专业“两课”改革与人文社科课程体系的建立卢小珠一、“两课”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关系人文学科,是以人文世界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按照《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人文科学是那些既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的学科的总和。”它包括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春燕
从世界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社会服务对人才培养体系的需求出发,依据对经验型和策略型技术技能掌握程度的不同,确定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由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开发职业教育目标后进行各层次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建立文化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技术技能类课程和综合应用类课程的通用课程结构,提出各层次课程衔接的4种范式,以解决目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遇到的瓶颈问题,促进技术技能积累和实现渐进性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泽民 苏北春 赵沛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观课程观是人们对课程的基本看法,它指导着课程开发实践并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方向。纵观课程理论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人们的课程观是沿着对课程价值的期待和对课程本质的认识轨迹而演进的。从以政治、伦理化为目的,以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愿 何春蕾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理财理念对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理财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财富观、理财价值观和人生观。文章从一个"中心"、"两个"基础、"三支"队伍、"四个"平台、"五方面"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和实施大学生理财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 理财教育 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国艳 吴宝
职业素质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是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只有通过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且规定学分,同时建立组织实施及保障系统,才能达到全面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素质教育 课程体系 构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志红 郝丽萍
课程按形态载体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心理健康课程亦如此。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的认知性与心理健康过程体悟性之间存在矛盾,使课程在实施中出现诸多问题,需要转换思维重新思考。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是弥散在学校中的教育资源,需要给予开发。二者构成协调统一的课程体系,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品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开红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培养创业型人才,开设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是高校需要研究的课题。文章阐述了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目标,设置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框架和课程模块,围绕课程模块,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校创业教育理论,对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圣龙 李丽
文章首先论述了非遗传承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原则和目标。然后分析了非遗传承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与实施:专业基础课程突出素质加能力;突出非遗文化特色,形成技能核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重在实习实训。最后阐述了建立非遗传承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非遗传承教育课程考核评价应遵循的原则,非遗传承教育课程考核评价的内容与实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非遗传承教育 课程体系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