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2)
2023(10702)
2022(9158)
2021(8506)
2020(6959)
2019(15484)
2018(15103)
2017(29682)
2016(15639)
2015(17951)
2014(17924)
2013(17715)
2012(16285)
2011(14692)
2010(15240)
2009(14801)
2008(14739)
2007(13549)
2006(12620)
2005(11717)
作者
(43851)
(36690)
(36306)
(34950)
(23334)
(17322)
(16712)
(13976)
(13823)
(13378)
(12490)
(12150)
(11705)
(11651)
(11595)
(11058)
(10665)
(10567)
(10477)
(10109)
(9292)
(8927)
(8658)
(8590)
(8465)
(8206)
(8092)
(7861)
(7477)
(6981)
学科
(84594)
经济(84433)
管理(49291)
(42448)
(37014)
企业(37014)
方法(29698)
(29313)
数学(24524)
数学方法(24299)
(23844)
中国(22289)
(21631)
银行(21486)
地方(20912)
(20102)
(18750)
业经(17130)
(16003)
金融(16001)
(14488)
制度(14480)
(14276)
财务(14246)
(14240)
财务管理(14194)
企业财务(13522)
(13469)
财政(13373)
地方经济(12997)
机构
学院(226376)
大学(225579)
(105510)
经济(103277)
管理(83706)
研究(78301)
理学(69742)
中国(69140)
理学院(69010)
管理学(67934)
管理学院(67516)
(59424)
(46575)
财经(42693)
科学(41359)
(39573)
(38370)
(36486)
中心(36345)
经济学(34314)
研究所(34265)
财经大学(31239)
(30788)
经济学院(30443)
北京(30227)
(29255)
(28726)
(28113)
师范(27944)
银行(27608)
基金
项目(131573)
科学(104079)
研究(100879)
基金(96185)
(80613)
国家(79911)
科学基金(69363)
社会(68286)
社会科(63725)
社会科学(63703)
(50513)
基金项目(49473)
教育(46348)
自然(41069)
(40971)
编号(40848)
资助(40567)
自然科(40166)
自然科学(40158)
自然科学基金(39442)
成果(34914)
(29831)
重点(29268)
课题(28647)
(28579)
国家社会(27702)
(27268)
(26868)
教育部(26779)
人文(26422)
期刊
(133349)
经济(133349)
研究(83330)
(51260)
中国(49285)
(41059)
金融(41059)
管理(33835)
(29334)
学报(27899)
科学(27466)
财经(23966)
经济研究(22862)
大学(22402)
教育(21796)
学学(21213)
(20617)
业经(19499)
技术(18154)
农业(17481)
问题(16448)
(13726)
国际(12434)
技术经济(12216)
理论(12055)
统计(11516)
世界(11367)
商业(11277)
会计(11083)
财会(10751)
共检索到383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白水  柯小星  
一、财政与银行在宏观调控的目标上必须进行大体分工,并相互配合,搞好协同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加强而非弱化财政和银行的宏观调控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但财政与银行应以什么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和目标,理论和政策取向上都不甚清晰,人们的认识也不尽一致。为加快宏观调控机制的转变和充分发挥财政银行的宏观调控功能,需要深入探讨财政与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自的宏观调控目标,这也是搞好财政与银行协同调控的一个重要前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牛泽厚  张鹏宇  马哲实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财政与银行的关系牛泽厚,张鹏宇,马哲实财政调控和银行调控是国家的两种主要调控经济手段。计划经济时期,财政调控处于主导地位,银行调控处于从属地位;在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阶段,财政调控与银行调控的关系比较微妙,处于此消彼涨的状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董勤发  
长期以来,财政学界一直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并存着不同的财政学,一种是社会主义财政学,另一种是资本主义财政学。两种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财政学一直是平行地变化和发展着。财政学界的这种状况阻碍着财政经济学家去从事比较财政研究,人们也根本不会去思考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中的财政是否具有共性和个性的问题,更不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启聪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理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也应进一步理顺。 (一)政企分开是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前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代模  杨舜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向注重技术进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集约型转变.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从以解决温饱为主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注重国内发展的内向型经济向进一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玮  李刚  
建立符合国家职能需要,反映社会主义财政本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更加规范的财政职能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就新形势下的财政职能进行分析探讨,并为财政部门更好地履行财政职能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松森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李松森建立符合国家职能要求,反映社会主义财政本质特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财政职能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对国家主权、国家职能的全面理解和对社会主义财政本质的进一步认识为基础,我们把社会主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新  
文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共财政的本质和特征,并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谈了看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邓子基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及其内涵建国初期我们搬用苏联财政教科书的“分配职能”与“监督职能”的两职能说。这里讲的“分配”是大分配概念,包括生产要素和劳动成果的分配。1976年,在编写《社会主义财政学》时,我曾把分配职能分解为筹集资金职能与供应资金职能,这是同财政收支运动形式相适应的,也反映了我们中国自古以来财政的“聚财”功能与“用财”功能。1979年,鉴于当时忽视财政调控职能作用,我把原内涵于分配职能中的调节经济功能独立出来,就构成财政的筹集资金、供应资金、调节经济与反映监督四大职能,或称为分配(含筹集资金与供应资金)、调节与监督三大职能。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1986年我和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成稼  
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必须明确认识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以及市场经济与竞争机制的关系,这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沈立人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理论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首先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定。这个认定,使我们终于走出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樊笼,迈上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路。这不仅对国家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有决定性作用,并且关系到共产主义事业的得失和成败。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许桂娟   张银杰   刘建华   姜再勇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已经形成.这一理论的核心是重新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即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并强调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随着认识的深化以及实践的发展而形成的.下面,我们从认识的深化和实践的发展两方面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把认识深化过程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在这段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本...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于祖尧  
在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实践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是历史赋予我国当代经济学者的艰巨使命。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开展此项研究的唯一指导思想。近年来,我们的研究工作是有成效的,本文试就当前深入开展这个重大历史工程的研究工作,谈点个人看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闵友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走出有关理论认识上的误区。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市场经济理论的确定,不仅不是对商品经济的否定,而且是对商品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废除计划经济体制,不等于不要计划调节,没有计划调节,也就无所谓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结合,因而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国光  
·我们的市场取向不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不是取向到无政府主义、盲目地像19世纪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去,而是取向到公有制为主体的有政府宏观控制的市场体系中去。·要坚持国家的计划调控和政府的宏观管理,但不要迷信计划;要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但不要迷信市场。总之要破除两种迷信。·有一种看法认为,市场能保护公平竞争,我认为这是一个神话。现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在制订反垄断法,保护公平竞争,强化政府在这方面对市场的管理,更何况我们社会主义国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