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5)
2023(8787)
2022(6860)
2021(6301)
2020(5070)
2019(11419)
2018(11072)
2017(21083)
2016(10819)
2015(12565)
2014(12291)
2013(12524)
2012(12205)
2011(11598)
2010(11584)
2009(10845)
2008(10347)
2007(9349)
2006(8791)
2005(8103)
作者
(31627)
(26554)
(26413)
(25455)
(16942)
(12485)
(11996)
(10244)
(10150)
(9434)
(9259)
(8643)
(8626)
(8625)
(8306)
(8096)
(7829)
(7636)
(7523)
(7019)
(6897)
(6276)
(6245)
(6135)
(6098)
(6007)
(5698)
(5402)
(5259)
(5257)
学科
(76098)
经济(75942)
管理(30493)
(25670)
方法(25619)
(21248)
企业(21248)
数学(21000)
数学方法(20921)
中国(20752)
地方(17137)
业经(15793)
(14212)
地方经济(12602)
(12368)
(12271)
贸易(12263)
(11940)
(11163)
(10833)
(10720)
环境(9819)
(9231)
金融(9230)
农业(9204)
(8976)
(8974)
银行(8973)
(8802)
理论(8774)
机构
大学(174533)
学院(170264)
(92634)
经济(91328)
研究(68204)
管理(63870)
理学(54222)
理学院(53605)
管理学(53112)
管理学院(52773)
中国(52335)
(39296)
(37075)
科学(35032)
(33404)
经济学(31553)
财经(31163)
研究所(30000)
中心(28905)
(28509)
经济学院(28182)
北京(24380)
(23838)
(23734)
财经大学(23135)
(22647)
师范(22535)
(21383)
社会(20904)
科学院(20719)
基金
项目(107382)
科学(87458)
基金(82587)
研究(82036)
(71062)
国家(70551)
科学基金(60736)
社会(60319)
社会科(56382)
社会科学(56367)
基金项目(42266)
(36743)
教育(35832)
自然(34003)
资助(33359)
自然科(33267)
自然科学(33259)
自然科学基金(32752)
(31693)
编号(30527)
国家社会(27095)
成果(26272)
(26158)
(24789)
中国(24384)
重点(24029)
教育部(23413)
人文(22287)
(22081)
发展(21434)
期刊
(108027)
经济(108027)
研究(61570)
中国(35934)
(28525)
管理(26013)
科学(23056)
学报(21597)
(20370)
经济研究(19546)
财经(17687)
大学(17493)
(17114)
金融(17114)
学学(16275)
(15555)
教育(14956)
问题(14232)
农业(13875)
技术(13635)
(13503)
业经(13117)
世界(13069)
国际(12255)
技术经济(10731)
统计(9225)
经济问题(8778)
经济管理(8290)
(7967)
(7825)
共检索到274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鞍钢  
本文是作者对《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卡尔·达尔曼等著)的介绍与评论。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的具体情势和面临的挑战,指出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任务是迅速知识化以及在中国建立知识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建立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秀红  
21世纪是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全新时代,面对这一挑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角逐世界经济舞台,我们不仅要创建面向新世纪的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德林  胡海鸥  
中国灰黑色金融的社会经济基础朱德林,胡海鸥中国灰黑色金融由来已久,如民间报会和私下炒汇等几乎有着与我国公开金融同样长的历史,但是,它们真正的形成气候还是80年代以后,即中国灰黑色金融蔓延在我国社会经济、制度、观念和法律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本文拟证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任伟  
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我国首个健康服务业的指导性文件,《意见》为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提出了总体要求及主要任务,意义深远。本文从健康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入手,系统地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姚会元  
“江浙财团”形成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姚会元北京政府统治时期,“江浙财团”逐渐形成。”江浙财团”乃是以上海为基地,以江浙籍金融资本为主体的大资本集团的总称。它包括所有以上海为其资本活动基地的资本家集团,既有钱庄银行资本,又有近代工商业资本;它网络着江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淑贤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及其政策导向必须适应中国的基本国情 ,建立在中国相对特殊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 ,特别是要考虑人多地少的粮食生产、独具特色的市场经济、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矛盾冲突的区域发展、新旧碰撞的价值观念、左右为难的政府指导、四极混响的经济特色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奇宪  朴吉天  
知识经济有人称为“信息经济”、“高技术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或“网络化经济”。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信息经济,它是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为先导,以全球市场为导向,以网络为载体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当今正从工业时代向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社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协调和谐深入发展,其中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与组成部分。为奠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经济基础,有必要妥善处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大力发展教育、努力扩大就业、切实提高收入、有效拉动消费与促进经济发展,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扩大就业、提高收入与拉动消费的良性循环,不断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杭生,洪大用  
今春爆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其意义显然已经不局限于一种新型疾病的发现。由这种疾病而引发的社会反应可以看作一次非常事件,这一事件暴露了快速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的一些深层问题,同时也启示了我们这个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燕  万欣荣  
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为研究背景,从转型背景、转型内容与转型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期所表现的独特性。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毓圭  
诚信是一个文化范畴,又是一个经济社会范畴。研究诚信文化建设,必须把它放到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生活演变的互动关系中来认识。当前中国诚信领域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与中国诚信文化传统不相适应的矛盾。理解、辨识、扬弃中国诚信文化传统内核,重塑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诚信文化理念和诚信文化行为,是当前中国诚信文化建设的重大选择。一、中国传统诚信思想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京文  
一、高技术是知识经济的基础高技术与知识经济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交叉,相互包容。它们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技术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正是高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知识经济逐渐形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知识的储存、传递和使用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