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0)
- 2023(11134)
- 2022(9270)
- 2021(8571)
- 2020(6954)
- 2019(15590)
- 2018(15186)
- 2017(29747)
- 2016(15812)
- 2015(17435)
- 2014(17496)
- 2013(16848)
- 2012(15614)
- 2011(14180)
- 2010(14920)
- 2009(14633)
- 2008(13920)
- 2007(12684)
- 2006(11656)
- 2005(10910)
- 学科
- 济(59091)
- 经济(58991)
- 管理(54936)
- 业(49488)
- 企(42781)
- 企业(42781)
- 融(27638)
- 金融(27636)
- 银(26055)
- 银行(26046)
- 行(25230)
- 中国(23733)
- 财(23050)
- 制(21408)
- 方法(20525)
- 农(18532)
- 数学(16669)
- 数学方法(16407)
- 业经(16388)
- 务(14408)
- 财务(14369)
- 财务管理(14343)
- 环境(13767)
- 企业财务(13710)
- 地方(13635)
- 体(13387)
- 学(12375)
- 策(12213)
- 农业(12098)
- 理论(11924)
- 机构
- 学院(223708)
- 大学(221565)
- 济(97291)
- 经济(95043)
- 管理(84930)
- 研究(75627)
- 理学(71341)
- 理学院(70612)
- 管理学(69631)
- 管理学院(69198)
- 中国(66385)
- 财(53182)
- 京(46022)
- 科学(40857)
- 财经(39913)
- 中心(36848)
- 所(36733)
- 经(35976)
- 江(35876)
- 研究所(32331)
- 农(31051)
- 经济学(30931)
- 财经大学(29555)
- 北京(29423)
- 州(28679)
- 范(27880)
- 师范(27672)
- 经济学院(27640)
- 院(27595)
- 业大(27146)
- 基金
- 项目(138739)
- 科学(110865)
- 研究(107953)
- 基金(101213)
- 家(85545)
- 国家(84783)
- 科学基金(73991)
- 社会(70577)
- 社会科(66999)
- 社会科学(66988)
- 省(54088)
- 基金项目(52142)
- 教育(49051)
- 划(44678)
- 自然(44395)
- 编号(44180)
- 自然科(43260)
- 自然科学(43250)
- 自然科学基金(42497)
- 资助(41223)
- 成果(37910)
- 制(32893)
- 部(31596)
- 重点(31489)
- 课题(31294)
- 发(30430)
- 创(29628)
- 国家社会(29290)
- 性(29250)
- 教育部(27878)
共检索到360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石英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践行这一重要战略思想,需要进一步健全生态补偿体制机制。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三期"叠加以及治理现代化的背景,探讨建立生态补偿多元融资机制的理论认识,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淑莲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虽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对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但生态环境补偿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建立生态环境补偿依据的基础上,从强化生态环境产权意识、加强生态环境补偿立法、推进生态环境价格改革、完善生态环境补偿管理、坚持生态环境补偿原则等方面,提出了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思路。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补偿机制 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干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相对滞后,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在我国国力有限的情况下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推动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本文从生态环境对经济的影响、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和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思路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西部生态环境 补偿机制 思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青云
生态补偿机制不等同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我国生态补偿实践的特点和问题,并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应加快生态补偿立法,因地制宜确定补偿模式,分阶段提高补偿标准,分类分级组织实施生态补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明凯 潘华 胡元林
生态补偿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的有效途径,但补偿资金来源短缺影响了补偿的效率和效果。针对补偿资金短缺的难题,文章基于现行融资机制的思考,以排污权交易为基础构建生态补偿多元融资机制,分析政府、市场、政府和市场作为融资主体的融资机理,并分析了可行的融资模式。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融资效果分析的仿真模型,对模型中的主要因果关系进行了描述,并对流图中各变量的赋值进行了解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邦成 温林泉 陆根法
本文介绍了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其理论来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基本问题,重点探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分析了生态补偿机制在中国的现状。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信 尹杞月
西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建立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认为,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应遵循国家补偿、区域间补偿、社会补偿和国际补偿的原则,采用财政转移型生态补偿、"反哺"式生态补偿及环境成本生态补偿等基本模式;同时,要推行相关配套措施,如西部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建立科学的生态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多渠道强化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以及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机制等。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补偿机制 基本模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邢丽
一、中国目前关于生态补偿的财政政策状况(一)财政投入状况分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财政的投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保障农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雁琴 李旭东 宋岭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大能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中央政府主导的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补偿机制,但现行补偿机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补偿不充足性、非长期高效性的特点,本文探讨如何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一种长效、稳定的兼容政府纵向和省区际间、流域间政府横向的财政补偿机制。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生态环境建设 财政补偿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祝尔娟 潘鹏
文章在探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及现实依据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以京津冀生态涵养区张家口市为例,对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现状、问题及其成效进行剖析,指出存在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过低、补偿方式缺乏市场运作手段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建立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机制、培育生态涵养区的"造血"功能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寰
生态补偿是把生态环境外部性内部化的有效环境经济手段,需要政府与民众合作,建立完整的生态补偿体系。该文提出构建生态补偿多元化社会融资体系,其主体包括企业、各类非政府组织和普通大众;其主要渠道包括市场交易运作、多种市场化金融和社会化生态补偿。其中,市场运作生态补偿包括直接把资源环境作为市场交易对象和通过市场交易机制间接实现生态补偿两种形式;生态补偿多种市场化金融支持,包括借款、贷款、集资、债券、租赁、绿色保险、BOT、TOT、PFI投资基金等;社会化的生态补偿,包括建立以环保基金会为主体的多种生态补偿公益团体、接受来自社会的各种捐赠、发行生态保护类的彩票等。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民众 多元化社会融资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明凯 潘华 胡元林
补偿资金短缺影响了流域生态补偿的效果和效率,论文以解决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来源问题为出发点,构建了流域生态补偿多元融资渠道融资效果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的仿真模拟,以流域跨界界面水质变化为衡量标准,分析不同融资渠道或融资渠道组合的生态补偿效果,为流域生态补偿多元融资渠道的构建提供理论和数理分析。研究发现:(1)政府作为融资主体利用财政转移支付能够实现生态补偿效果,但所需资金量大,政府负担重;(2)单纯依靠排污收费资金,不能实现生态补偿效果;(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能够实现生态补偿效果,有排污权交易市场比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新章 周海林 张新民
社会需求、经济允许、科技支撑、法律保障是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四要素,缺一不可。当前,我国已经具有了对生态补偿的强烈社会需求,但是,由于经济形势严峻、相关科技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以及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等,使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条件。根据过去20年我国在探索生态补偿方面的实践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本文认为,我国的生态补偿制度建设需要采取分阶段推进的方式,即大致需要经过初步探索、试点示范和全面完善3个阶段。目前,我国已经走过了初步探索阶段,正处于试点示范阶段的关键时期。文章进一步对当前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重点任务以及进入全面完善阶段后应采取的发展思路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于国安
2007年,山东省财政部门在南水北调沿线、淮河流域和小清河流域启动了生态补偿试点。2008年,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在全省所有重点流域全面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建立了环境保护"以奖代补"制度,并在大汶河流域开展上下游协议补偿试点,初步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可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