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1)
- 2023(9512)
- 2022(7977)
- 2021(7144)
- 2020(5802)
- 2019(13459)
- 2018(13039)
- 2017(24624)
- 2016(12806)
- 2015(14217)
- 2014(14152)
- 2013(14025)
- 2012(13263)
- 2011(12237)
- 2010(12386)
- 2009(11472)
- 2008(11220)
- 2007(9861)
- 2006(9012)
- 2005(8476)
- 学科
- 济(61973)
- 经济(61910)
- 管理(35196)
- 业(34715)
- 企(27259)
- 企业(27259)
- 中国(20569)
- 地方(20458)
- 方法(18457)
- 农(16978)
- 数学(15168)
- 数学方法(14995)
- 业经(14846)
- 财(12008)
- 学(11796)
- 地方经济(11664)
- 农业(11660)
- 贸(11550)
- 贸易(11538)
- 融(11230)
- 金融(11229)
- 易(11030)
- 银(11013)
- 银行(10989)
- 制(10964)
- 发(10824)
- 行(10752)
- 环境(9551)
- 技术(9508)
- 和(8851)
- 机构
- 学院(182948)
- 大学(182114)
- 济(77055)
- 经济(75438)
- 研究(70104)
- 管理(67120)
- 理学(56591)
- 理学院(55861)
- 管理学(54872)
- 管理学院(54529)
- 中国(53560)
- 科学(41870)
- 京(39993)
- 所(36182)
- 财(36144)
- 研究所(32416)
- 农(31616)
- 中心(30885)
- 江(29551)
- 财经(27531)
- 范(26593)
- 师范(26353)
- 北京(25927)
- 院(25903)
- 业大(25844)
- 经(24923)
- 农业(24257)
- 州(24025)
- 经济学(23243)
- 省(22455)
- 基金
- 项目(119069)
- 科学(94068)
- 研究(89052)
- 基金(84655)
- 家(74234)
- 国家(73549)
- 科学基金(62387)
- 社会(57300)
- 社会科(54322)
- 社会科学(54312)
- 省(47499)
- 基金项目(44176)
- 教育(40069)
- 划(39916)
- 自然(38368)
- 自然科(37535)
- 自然科学(37526)
- 自然科学基金(36839)
- 编号(35530)
- 资助(33896)
- 发(31792)
- 成果(29501)
- 重点(27407)
- 课题(26180)
- 发展(25824)
- 部(25674)
- 展(25372)
- 创(25341)
- 国家社会(23619)
- 创新(23585)
共检索到300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江显华
沿海与内地之争,表现在沿海地区强调梯度推移和整体效益的重要性,内地则强调共同发展、缩小差距。对于宏观区域政策来说,同样面临着两难选择,以沿海地区为重点,则失之公平;选择内地作为发展的重点,则失之效率。尽管沿海与内地的关系及其区域战略的确定并不如此绝对和对立,但不可否认,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和背景下,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凌申
阐述了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驱动因子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作者对江苏沿海地区新能源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 江苏沿海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超 王孟 刘丽娜
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规划实施5年来,催生了大量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缺乏协调发展。通过对各产业集聚区的实地走访调查,分析产业园区个体分布与整体空间协调、个体与整体定位协调、个体之间定位协调等方面问题,提出应当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组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丹 欧向军 唐兆琪
以东部沿海为例,运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对2003—2013年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经济水平、政府政策、工业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五个因素对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关系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2003—2013年,东部沿海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度波动提升,空间上主要呈现"群"状分布,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拟合度较高。②全局莫兰指数为正表明东部沿海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水平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局部空间自相关则表明二者的协调发展除了具有空间依赖性,还表现出空间异质性。③经济水平、政府政策、工业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的良性互动均发挥正向作用,其中政府政策和经济水平是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④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实现东部沿海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德权 刘晓星
文章试图探讨广东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点,借鉴其他沿海省市的经验,以期为广东更好的发挥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以及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提供合理有效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盖美 赵丽玲
辽宁省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而海洋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承载,因此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和海洋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海洋环境两个方面科学合理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研究经济带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性。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发展尚处于略好于动态平衡却远不足于明显协调阶段。从时间序列上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并非对各区均有利且弊端明显,以2008年较2005年为例,虽然盘锦、丹东、葫芦岛和锦州地区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而营口和大连地区协调度却呈下降的趋势。并且通过产业分解和G...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丹 欧向军 唐兆琪
以东部沿海为例,运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对2003—2013年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经济水平、政府政策、工业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五个因素对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关系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2003—2013年,东部沿海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度波动提升,空间上主要呈现"群"状分布,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拟合度较高。②全局莫兰指数为正表明东部沿海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水平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局部空间自相关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敏 杜丽娟 韩国玥
文章主要采用区位商、泰尔指数分解等方法对河北省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下列结论:近年来河北省沿海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并且对河北省整体经济发展差异的贡献逐年增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差异的形成原因,提出了沿海与内陆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俊玲
采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深入剖析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城市的发展状况、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及存在问题。研究发现,从城市综合职能中心看,沿线节点城市群存在“金字塔结构”和以重庆为中心的“单核心多层级空间分布格局”,但各级综合职能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力需提升;从城市的综合发展质量看,沿线节点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均衡;从经济联系强度看,沿线节点城市之间呈现较强的极化现象,且总体上经济联系强度低;从空间格局看,沿线节点城市形成几个区块特征,但地理邻近的优势未充分发挥,区块之间的经济联系松散,互动效应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俊玲
采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深入剖析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城市的发展状况、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及存在问题。研究发现,从城市综合职能中心看,沿线节点城市群存在“金字塔结构”和以重庆为中心的“单核心多层级空间分布格局”,但各级综合职能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力需提升;从城市的综合发展质量看,沿线节点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均衡;从经济联系强度看,沿线节点城市之间呈现较强的极化现象,且总体上经济联系强度低;从空间格局看,沿线节点城市形成几个区块特征,但地理邻近的优势未充分发挥,区块之间的经济联系松散,互动效应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韩纯 余慧 王俊帝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加速发展-稳步提升”;各城市群发展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耦合协调演变,人口、用地是长期保障,经济、公园是后发动力。(3)针对“齐头并进型”“人口-经济主导型”和“土地-经济主导型”三类城市群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城市“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铭利 陆峰 蔡幸 黄杨杨
中国沿海11个省份既拥有“海洋经济”的区位优势,又具备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体制优势。为深入分析二者相互作用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本文构建了11个省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自贸试验区发展状况”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模型。研究表明,耦合协调程度越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论证了协调两大因素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从8年来的模型耦合协调度均值0.7616来看,两者整体尚处于“中度协调发展”的程度,耦合度需进一步增强。同时还发现了较发达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程度与经贸水平不匹配、新设自贸试验区省份的耦合发展水平受疫情冲击较大,以及作为自贸港的海南省耦合协调度处于全国最差水平等实际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韩纯 余慧 王俊帝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加速发展-稳步提升”;各城市群发展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耦合协调演变,人口、用地是长期保障,经济、公园是后发动力。(3)针对“齐头并进型”“人口-经济主导型”和“土地-经济主导型”三类城市群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城市“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许正中 高常水
产业创新平台是创新要素集成并引起产业变革,导致创新成果外溢及产业化的系统性形态,先导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群体化、群体间的协同进化与共生的系统。产业创新平台催生先导产业集群并进而贡献于区域经济发展。打造产业创新平台体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快速转型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产业创新平台 先导产业集群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卢荣善 张远秀
本文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城镇发展实践方面的经验,提出以小城市、县城和农村中心镇(以下简称"小市大镇")为载体,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和政策法规导向,引导民间资源流向"小市大镇"。通过"小市大镇"的重点发展带动农村地域的快速繁荣和振兴。
关键词:
小市大镇 重点发展 政府导向 民间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的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
江苏沿海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量化分析
沿海城市“港口——产业——城市”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城市兼并:中西部地区现代化发展的空降战略——关于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种路径探讨
论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兼谈建立《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学》的问题
西南陆海新通道建设的空间经济效应:促进中国东西部协调发展的视角
口岸经济与沿边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动态互动关系研究
辽宁沿海地区用水效率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外资高度集聚与加工制造业主导:沿海开发区一种典型的发展路径及机理分析——以天津泰达为例
加强领导 统筹规划 扬长补短 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广西沿海港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