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58)
- 2023(11493)
- 2022(9521)
- 2021(8646)
- 2020(6950)
- 2019(15759)
- 2018(15779)
- 2017(28438)
- 2016(16081)
- 2015(18450)
- 2014(19002)
- 2013(18314)
- 2012(17450)
- 2011(16043)
- 2010(16600)
- 2009(15448)
- 2008(15527)
- 2007(14652)
- 2006(13324)
- 2005(12769)
- 学科
- 济(69362)
- 经济(69280)
- 管理(43734)
- 业(40305)
- 企(31678)
- 企业(31678)
- 中国(24916)
- 地方(22323)
- 农(20892)
- 方法(19201)
- 业经(17430)
- 制(16726)
- 学(15911)
- 财(15295)
- 融(15231)
- 金融(15222)
- 银(15107)
- 银行(15080)
- 数学(14873)
- 数学方法(14688)
- 行(14669)
- 理论(13862)
- 农业(13692)
- 贸(12602)
- 贸易(12586)
- 体(12006)
- 易(11971)
- 发(11930)
- 地方经济(11928)
- 教育(11816)
- 机构
- 学院(235882)
- 大学(233060)
- 济(91037)
- 经济(88665)
- 研究(88317)
- 管理(79305)
- 中国(69219)
- 理学(63957)
- 理学院(63100)
- 管理学(61947)
- 管理学院(61478)
- 科学(53235)
- 京(52357)
- 财(47143)
- 所(47074)
- 江(41556)
- 研究所(41540)
- 农(41231)
- 中心(39450)
- 范(35907)
- 师范(35522)
- 财经(34884)
- 北京(34288)
- 州(34013)
- 业大(32019)
- 院(31963)
- 农业(31827)
- 省(31225)
- 经(31158)
- 技术(29082)
- 基金
- 项目(138075)
- 研究(106846)
- 科学(105939)
- 基金(93173)
- 家(81063)
- 国家(80232)
- 科学基金(66580)
- 社会(63833)
- 社会科(60151)
- 社会科学(60136)
- 省(57418)
- 教育(49871)
- 基金项目(47568)
- 划(47408)
- 编号(46114)
- 成果(40133)
- 自然(40104)
- 自然科(39122)
- 自然科学(39111)
- 资助(38503)
- 自然科学基金(38378)
- 发(35609)
- 课题(34987)
- 重点(31869)
- 部(28974)
- 年(28812)
- 发展(28748)
- 创(28481)
- 展(28248)
- 性(27558)
共检索到406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秦光汉
一,连云港开发与陇海兰新地带协调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比过去拉大了。其中有两大原因:其一是沿海发展战略造成的地区政策倾斜;其二是市场力量的作用使生产要素向效率高、效益高的东部流动。这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情况,这种差距将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逐步缩小,协调发展是客观必然趋势。近年来,陇海—兰新经济地带出现了很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合作的新形式,主要有,(1)物资协作,互通有无;(2)沿海地区建立原材料基地,联合开发资源;(3)补偿贸易,联合发展对外经济贸易;(4)在沿海开设“窗口”,办企业;(5)跨地区企业间双向投资,双向参股;(6)跨地区承包企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邹艳芬 孟力强
本文以系统论的现点,应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连云港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十年间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立群 李维斌 冯研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怡跃
针对目前物流发展所出现的物流系统成本高、效率低、物流设施不够完善、物流不平衡发展等诸多问题,以中哈连云港物流园区为例,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哈连云港物流园建设对中哈国际贸易的影响,并且提出了促进物流产业和中哈国际贸易协调发展的策略。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胡凡丁
我国沿海八大港口之一的连云港,在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代末,将成为拥有上百个万吨级以上泊位的、设计年吞吐量达6000万吨以上并逐步向亿吨发展的东方大港,屹立于新的亚欧大陆桥的东端,成为连结东亚、东南亚同东西欧洲的一个重要枢纽。它将为国际货物运输提供优越的条件,并成为一定范围内的国际货运市场的“中心控制室”。一、连云港国际货运市场现状连云港的国际货运逐年发展,至1990年,该港进出口运量已达545.46万吨,占当年港口吞吐量的52%。进口商品主要有粮油食品、钢材、化工产品、五金矿产品、土畜产品和机械产品,来自美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宏志
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就是构建一个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个未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或者说开放性是其最为突出的基本特征。这种开放性基本特征实际体现在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教育理念、开放性教育功能定位、开放性教育层次、开放性教育模式以及开放性区域发展等方面。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开放性 实际体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莉
文章对衡量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通过利用曲线插值和拟合方法、多目标优化方法得综合性评价指标,探讨了量化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文章最后从子系统的划分、影响因素的分析、离散型多属性指标的获取、灵敏度不高的指标剔除等方面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应采取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协调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多目标优化与决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加庆 张孝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董雪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一、深刻理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这篇大文章,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1)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关键词:
统一大市场 市场分割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妙红 邹欣庆 李杨帆 刘青松
本文以我国重要的海港和旅游城市连云港的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与经济协调系数的方法,对其经济背景特征、经济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协调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0年大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82、0.036、-1.105、-1.169,水协调系数分别为2.648、-1.306、-0.645、-15.677,固体废弃物协调系数分别为-0.095、0.232、0.235、-1.764,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平均协调系数分别为-0.36、-0.22和-0.03。这些数据揭示了在该时段连云港市环境与经济发展属于趋于协调型。
关键词:
环境与经济 协调性 协调系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长新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出现若干发展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的阶段.就必须把协调放在首要地位.因为,协调是持续、稳定发展国民经济的前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已充分地证明了这是一条重要的、必然的发展规律.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协调地发展国民经济虽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有关的科学论著中,尚涉及的不多.因此,对其中几个理论问题加以讨论,以引起我国理论界的注视,并进行深入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海鹏
城乡经济协调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本文以新的视角,从城乡关系结构分析出发,通过构造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型来探讨城乡发展过程的内在机理,强调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和扩大城乡之间的共同经济利益,从而为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寻找出路。
关键词:
城乡经济 协调发展 共同利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亚滨 徐效坡
从科学发展观理念、城镇集聚与扩散和区域差异互补理论出发,剖析了哈尔滨都市圈协调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针对行政壁垒、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加强都市圈规划;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空间管治;严格区域职能分工;加强生态系统网络维护;搭建共赢平台;调整行政区划;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组织;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政策;完善改进领导考核制度等。
关键词:
哈尔滨 都市圈 主要问题 协调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茂 于淼 过秀成 窦雪萍 胡启洲
协调历史城区遗产保护与交通发展的关系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保护研究与实践共同关注的课题。通过统计分析历史城区空间发展与土地利用特征,对比剖析了历史城区与非历史城区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交通系统与历史文化遗产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保护优先的历史城区交通发展方向与对策建议,为历史城区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构建提供指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邦英 张齐圣
城市作为工业的载体,城市间的有机协调有助于实现区域工业配置的优化,构筑区域性、高质量的工业体系。采用Spatial Durbin模型对四川地区各城市工业产值与投资、出口、消费的空间计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工业产值受临近地区投资和消费的影响,且呈现出投资领域空间正相关、消费领域空间负向关的特点。因此,新常态下的城际工业协调发展需基于生产需求分类的视角,将工业布局与区际利益协调相结合,构建具有自我演化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工业体系。
关键词:
新常态 城际协调 制度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