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17)
- 2023(14341)
- 2022(11518)
- 2021(10110)
- 2020(8444)
- 2019(18484)
- 2018(18054)
- 2017(34669)
- 2016(18440)
- 2015(21015)
- 2014(21399)
- 2013(20784)
- 2012(19464)
- 2011(17663)
- 2010(18488)
- 2009(18082)
- 2008(17067)
- 2007(15669)
- 2006(14337)
- 2005(13800)
- 学科
- 济(93717)
- 经济(93604)
- 管理(60448)
- 业(53736)
- 企(45266)
- 企业(45266)
- 中国(30559)
- 融(28906)
- 金融(28904)
- 方法(28793)
- 银(27179)
- 银行(27160)
- 行(26211)
- 财(24698)
- 数学(24290)
- 制(24004)
- 数学方法(24004)
- 地方(23991)
- 农(21642)
- 业经(21535)
- 学(17891)
- 体(16648)
- 务(15433)
- 财务(15375)
- 财务管理(15343)
- 农业(14859)
- 企业财务(14660)
- 环境(13925)
- 地方经济(13653)
- 理论(13435)
- 机构
- 大学(274305)
- 学院(273717)
- 济(123079)
- 经济(120418)
- 研究(98039)
- 管理(97406)
- 中国(82584)
- 理学(81191)
- 理学院(80284)
- 管理学(78846)
- 管理学院(78357)
- 财(61331)
- 京(58468)
- 科学(55231)
- 所(49392)
- 财经(46907)
- 中心(46436)
- 江(44122)
- 研究所(43774)
- 经(42219)
- 农(41727)
- 经济学(40494)
- 北京(37467)
- 经济学院(36047)
- 业大(35434)
- 州(35125)
- 范(35061)
- 院(34999)
- 师范(34682)
- 财经大学(34526)
- 基金
- 项目(168711)
- 科学(132804)
- 研究(125508)
- 基金(122731)
- 家(105908)
- 国家(105017)
- 科学基金(89964)
- 社会(83052)
- 社会科(78820)
- 社会科学(78802)
- 省(65243)
- 基金项目(63035)
- 教育(56785)
- 自然(54257)
- 划(53737)
- 自然科(52991)
- 自然科学(52977)
- 自然科学基金(52032)
- 资助(50235)
- 编号(49659)
- 成果(42437)
- 重点(38637)
- 发(37569)
- 部(37295)
- 制(36067)
- 国家社会(35610)
- 课题(35578)
- 创(34610)
- 性(33053)
- 创新(32667)
- 期刊
- 济(150357)
- 经济(150357)
- 研究(91446)
- 中国(62801)
- 财(49833)
- 融(44373)
- 金融(44373)
- 管理(41491)
- 学报(41237)
- 农(40546)
- 科学(37512)
- 大学(32805)
- 学学(30894)
- 教育(28148)
- 农业(26031)
- 财经(25397)
- 技术(24925)
- 经济研究(24522)
- 经(21990)
- 业经(20962)
- 问题(18885)
- 贸(15126)
- 技术经济(14541)
- 国际(14494)
- 世界(13752)
- 理论(13467)
- 业(12832)
- 版(12830)
- 现代(12785)
- 统计(12686)
共检索到450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承惠
危机的传递 1.引发银行危机 80年代以后,无论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多次发生银行危机并引发金融恐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查,1980—1995年间,其181个成员国中有133个国家曾发生银行危机。这些银行危机的共同特征是:随着管制的放松和大量外资的流入,银行经营成本增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念鲁
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出现混乱动荡,对银行信用体系、货币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及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可称之为金融危机,如果其波及蔓延他国,使其它国家和地区陷入严重困境,被称之为地区性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危机。一般来说,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晓波
关于金融危机及有效防范的思考●朱晓波近几年,国际金融界频繁出现金融危机事件,严重影响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甚至严重地动摇了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基础。值得我们的深思!当然客观地看,无论是1994年墨西哥金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晓阳 蒙克
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经济体的影响是深远的,反映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层面。相关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金融危机的爆发作出了解释。论文尝试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与全球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首先,研究考察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国际劳动力分工的形成,指出了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并描绘了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地理塑造的空间差异。对中国来说,全球金融危机是外部性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和消费收缩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出口,但危机并没有动摇中国的金融体系。其次,解释了为什么全球金融危机没有动摇中国的金融体系。制度的空间异质性、市场经济制度的多样性、政府积极的宏观调控和中国以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都是重要因素。第三,金融危机之后中西方金融地理学家对中国问题的兴趣逐渐增加,文章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在西方金融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地理学的学科构建提出了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志波 齐中英
站在全球经济大系统的高度,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实体传染机制、金融传染机制和预期传染机制。为切断危机传染的途径、防范危机传染的发生,应提高实体部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抗传染能力,减少市场预期的负面影响,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葛爽
影子银行是一种行使传统银行功能,但运作模式、交易方式、监管制度等都与传统银行完全不同的金融运作机制。影子银行以证券化的方式进行信贷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其杠杆率不断上升,从而使其风险无限放大。此次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影子银行体系的崩塌。本文从证券化这一影子银行的特点切入,以证券化的过程为线索,分析此次金融危机中,整个金融系统过度证券化,金融创新产品日益复杂,杠杆率一路攀升,最后房价下跌时泡沫破裂的过程。并根据这一过程中各机构扮演的角色和失误的原因,对相关的对策和监管制度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证券化 杠杆率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曲延英
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的焦点之一在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动荡。自1997年7月泰铢大幅贬值以来,金融危机已迅速蔓延到周边国家,进而逐渐冲破东南亚的地域局限,向东北亚乃至全球扩散。这场金融危机造成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深切关注,突现了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加快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二者关系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之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湘云 杜金岷
全球化条件下,金融系统是一个开放式复杂巨系统;基于理性———个人主义———均衡这种简化论框架的传统危机理论忽视了金融复杂系统的多层次性、演化的非线性。本文基于演化博弈和复杂性科学分析对此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新的结论。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密切警惕投资主体、金融市场和政府的行为非理性,这样有利于预防与控制金融危机的演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浩
由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演变的全球金融危机迅速影响到了实体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全球化战略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面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如何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中必须进行深层思考和对策调整的重大课题。本文回顾了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取得的成就和隐忧,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企业营运、就业、价格和我国进行海外投资的影响,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风险策略,着重分析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把握向海外投资的机会和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可行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谭金可 李乐平
金融危机有向社会危机传导的风险。在此背景下,以增进社会整体福祉为宗旨、追求结果和实质公正,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和社会法在防范危机传导中作用突出。经济法偏重于危机预防和经济增效功能,社会法偏重于修复保障和社会增效功能,二者需要功能配合。回应防范危机传导的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沉淀智慧和过滤结晶,立基于理念共生耦合、着力于制度协调互动,加强二者的功能组合,有利于形成制度协力来达到双赢效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季小立 洪银兴
通过梳理经典金融危机模型,从金融自由化的次序和程度两个维度阐释危机生成机理,结合金融深化驱动经济虚拟化的全球背景以及经济虚拟化过程中经济运行的心理依赖特征,推演出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汇率-贸易渠道:"波及效应";金融-债务渠道:"传染效应";心理-行为渠道:"羊群效应"。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转型国家,在金融自由化加速改革的进程中,为了防止金融危机发生、阻断危机蔓延和维护我国转型经济安全,应采取的对策为:合理安排金融自由化的次序和速度;实现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动态匹配;转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对金融市场实施积极干预;拓展国际合作、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等。
关键词:
金融自由化 金融危机 虚拟经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宋海燕
上个世纪90年代爆发的金融危机引起了对危机传染性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导致危机传染的原因。尽管危机传染的渠道很多,但是金融市场所固有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危机扩散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是在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金融市场上的交易主体和调节方式两个方面对危机传染进行系统分析,并就如何防范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金融市场 金融危机 传染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东荣
新兴市场金融危机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根本而言都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生产周期性波动影响的产物 ,因而具有某些共同特征。但是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速度之快、冲击范围之广、延续时间之长以及所造成损失之巨大却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新兴市场金融危机既类似又不同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特征是由其本身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所处的独特地位决定的。本文分析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不断加速实施金融自由化和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过程中产生经济和金融脆弱性的原因 ,由此解释了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的特殊形成机理 ,对我国防范金融危机提出了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自由化 发展中国家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