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4)
2023(6283)
2022(5118)
2021(4783)
2020(3854)
2019(8321)
2018(8296)
2017(14790)
2016(8616)
2015(9693)
2014(9908)
2013(9196)
2012(8521)
2011(7707)
2010(8067)
2009(7598)
2008(7261)
2007(7001)
2006(6300)
2005(5900)
作者
(25021)
(20591)
(20429)
(19831)
(13084)
(9699)
(9358)
(8098)
(7868)
(7562)
(7082)
(7033)
(6762)
(6658)
(6653)
(6307)
(6115)
(6076)
(6005)
(5967)
(5404)
(5143)
(5114)
(4787)
(4784)
(4719)
(4669)
(4473)
(4355)
(4299)
学科
(25836)
管理(25806)
经济(25781)
(18479)
(15011)
企业(15011)
(11040)
中国(10508)
(10336)
(10318)
(8070)
(7699)
地方(7463)
业经(7317)
(7218)
(6959)
银行(6940)
国家(6843)
(6681)
教育(6553)
农业(6471)
财政(6367)
理论(6345)
方法(6277)
(6093)
金融(6086)
工作(5529)
体制(5438)
(5386)
制度(5384)
机构
学院(113755)
大学(112393)
研究(42040)
(39542)
经济(38276)
管理(38244)
中国(33031)
理学(30897)
理学院(30528)
管理学(29959)
管理学院(29729)
科学(25834)
(25463)
(24980)
(21889)
(21771)
(21436)
中心(20125)
研究所(19368)
财经(17475)
(17131)
农业(16890)
业大(16760)
(16561)
(16410)
师范(16184)
(15932)
北京(15930)
(15664)
技术(15181)
基金
项目(71200)
研究(55681)
科学(54180)
基金(47726)
(41991)
国家(41558)
科学基金(33884)
社会(32869)
社会科(30870)
社会科学(30864)
(29783)
教育(26052)
(24776)
编号(24338)
基金项目(24069)
成果(22267)
自然(19947)
自然科(19449)
自然科学(19439)
资助(19095)
自然科学基金(19044)
课题(18698)
重点(16432)
(16027)
(15777)
(15056)
项目编号(15012)
(14896)
(14880)
(13952)
期刊
(54280)
经济(54280)
研究(38603)
中国(32377)
(22092)
(21723)
教育(21068)
学报(20818)
科学(16742)
大学(15635)
管理(15315)
学学(14417)
农业(13884)
(13847)
金融(13847)
技术(10294)
业经(9642)
财经(8780)
经济研究(8206)
图书(7840)
(7616)
职业(6987)
(6894)
问题(6769)
(6271)
(6049)
论坛(6049)
书馆(5911)
图书馆(5911)
会计(5440)
共检索到195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寇铁军  高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建立复式预算制度,构建由公共财政预算为先导的、由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功能互补的政府预算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全口径预算,并要开展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的审查与监督。只有实行政府全口径预算,才能促使尚不完整、不完全的政府复式预算体系逐步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钱莲琳  
伴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政府收支活动的复杂性日益增强,对传统预算原则形成了挑战。政府收支未能全部纳入预算,以及纳入预算的政府收支并非都受到了同样严格的预算管理和监控,这两大问题长期存在于政府收支预算管理之中,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吴惠萍  
我国目前的政府预算体系是由政府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构成,同时酝酿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复式预算制度。它已突破了1994年《预算法》的规定,并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形成相对独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赟  
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全口径预算管理"针对的主要是以前存在的未将全部财政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目前我国政府中全口径预算体系执行状况并不理想,而政府审计能够起到促进全口径预算规范执行的作用。文章以审计促进全口径预算执行的完善路径为研究课题,分析了我国全口径预算管理的现状与不足,主要是目前我国预算体系建设还达不到全预算管理的要求。文章最后提出了以政府审计职能推动全口径预算执行的改革完善路径,主要措施是通过政府审计来规范预算制定、预算执行和会计核算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生  
政府会计目标包括确保公共资金的安全和完整、健全财务管理和促进受托责任。政府会计体系只有根据这三层会计目标进行构建才是有效的。具体构建采取长期和短期两项计划:长期计划是进行会计理论研究,制定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短期计划采用基金会计和加强预算控制,确保政府会计合规性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鹏程  
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作为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实现对地方财政支出绩效客观、公正评价的前提,因此,构建地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志勇  
一、按照公共财政要求,稳步推进政府预算改革。政府预算改革是财政改革的一部分,需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行。从传统的视角来看,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收支计划。它提供了政府活动的基本信息。规范化的政府预算制度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的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西卜  王彦  王建英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完善,建设与我国政治体制相适应的政府会计的步伐明显加快。由于政府会计必须与一国政治体制相适应.因此政府会计建设步伐和模式各国迥异。就我国而言,如何在借鉴、吸收国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政治体制和公共财政体系现实的政府会计.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建立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体系和政府财务会计体系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重点论述两大会计体系下我国政府会计如何选择核算基础、核算模式和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建立政府公共预算和国有资本金预算,并根据需要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1998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按照社会主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雍君  
中国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持续深化,特别是强化预算执行控制、增进财政透明度以及推动财政绩效评价的诉求,使得加快建设功能完整且相对分立的政府会计体系,变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文章旨在阐明,该体系应该并且可以由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三个支柱联结而成。鉴于功能失调的现行"预算会计"并非真正义上的预算会计,建设基于支出周期的全面的预算会计,使其至少有能力跟踪支出承诺与义务信息,应置于改革议程中最优先的位置。开发成本会计以使其能够有效地支持绩效评价与管理,亦应尽快纳入相关改革议程,引入作业成本法以核算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秀梅  徐颖  
本文以政府公共财政受托责任为理论依据,首先对近年来我国政府预算监督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评价,在借鉴国际政府预算监督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政府预算监督,提高政府执政理财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雍君  
中国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持续深化,特别是强化预算执行控制、增进财政透明度以及推动财政绩效评价的诉求,使得加快建设功能完整且相对分立的政府会计体系,变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文章旨在阐明,该体系应该并且可以由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三个支柱联结而成。鉴于功能失调的现行"预算会计"并非真正义上的预算会计,建设基于支出周期的全面的预算会计,使其至少有能力跟踪支出承诺与义务信息,应置于改革议程中最优先的位置。开发成本会计以使其能够有效地支持绩效评价与管理,亦应尽快纳入相关改革议程,引入作业成本法以核算产出与成果的完全成本尤其重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雍君  
中国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持续深化,特别是强化预算执行控制、增进财政透明度以及推动财政绩效评价的诉求,使得加快建设功能完整且相对分立的政府会计体系,变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文章旨在阐明,该体系应该并且可以由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三个支柱联结而成。鉴于功能失调的现行“预算会计”并非真正义上的预算会计,建设基于支出周期的全面的预算会计,使其至少有能力跟踪支出承诺与义务信息,应置于改革议程中最优先的位置。开发成本会计以使其能够有效地支持绩效评价与管理,亦应尽快纳入相关改革议程,引入作业成本法以核算产出与成果的完全成本尤其重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廖晓军  
审查批准预算决算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是宪法和预算法等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新预算法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的要求,对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范围、审查的程序和重点内容、监督的主体和责任、建立问责机制等,都作出了新规定,提出了新要求,使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制度更加规范和完善。新预算法对于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在法治框架内顺利进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淑杰  
全口径预算管理要求将政府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中,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政府预算。全口径预算并非简单的预算口径问题,它关系到公共资源配置、国家方针政策和公众利益等重要问题。自2003年提出全口径预算的概念以来,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已经朝着这一方向有所推进,未来继续深化全口径预算管理可以考虑在切实将预算外纳入预算内、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和完善复式预算体系等方面重点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