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3)
- 2023(13454)
- 2022(10741)
- 2021(9842)
- 2020(8215)
- 2019(18206)
- 2018(17898)
- 2017(33038)
- 2016(18617)
- 2015(21230)
- 2014(21341)
- 2013(20370)
- 2012(18587)
- 2011(16384)
- 2010(16727)
- 2009(15766)
- 2008(15859)
- 2007(14461)
- 2006(12871)
- 2005(12089)
- 学科
- 济(65594)
- 经济(65473)
- 管理(61145)
- 业(55639)
- 企(47628)
- 企业(47628)
- 财(32142)
- 中国(23562)
- 方法(23290)
- 农(21667)
- 制(21626)
- 数学(18818)
- 数学方法(18537)
- 业经(18204)
- 体(16679)
- 务(16572)
- 财务(16523)
- 学(16521)
- 财务管理(16473)
- 企业财务(15703)
- 财政(14101)
- 银(13715)
- 银行(13661)
- 农业(13461)
- 地方(13417)
- 理论(13250)
- 行(12913)
- 体制(12690)
- 融(12552)
- 金融(12545)
- 机构
- 大学(261100)
- 学院(259547)
- 济(100938)
- 经济(98620)
- 研究(93878)
- 管理(92602)
- 理学(78279)
- 理学院(77367)
- 管理学(75888)
- 管理学院(75438)
- 中国(71281)
- 财(59109)
- 科学(57662)
- 京(56713)
- 所(48782)
- 农(48183)
- 研究所(43651)
- 江(42296)
- 财经(42272)
- 中心(42060)
- 业大(39479)
- 经(38182)
- 农业(37821)
- 北京(35701)
- 院(34489)
- 范(33972)
- 师范(33484)
- 州(32667)
- 省(31613)
- 经济学(31423)
- 基金
- 项目(170874)
- 科学(133443)
- 研究(124558)
- 基金(122562)
- 家(109591)
- 国家(108308)
- 科学基金(90705)
- 社会(78753)
- 社会科(74321)
- 社会科学(74299)
- 省(67360)
- 基金项目(63425)
- 教育(57935)
- 自然(57585)
- 划(57054)
- 自然科(56218)
- 自然科学(56194)
- 自然科学基金(55181)
- 编号(49855)
- 资助(49302)
- 成果(43210)
- 重点(39572)
- 部(37641)
- 课题(36782)
- 发(36316)
- 创(35610)
- 制(35549)
- 创新(33444)
- 国家社会(33161)
- 性(32647)
共检索到414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财税体制改革,对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推动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于服务党和人民事业,立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足于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安排下,财政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财政与市场、财政与社会、财政与民众各个层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财税预算制度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中国财政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期间,尽管经过了1994年税制与分税制的大规模改革,但离现代财政制度相距甚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而且也必须从深化财政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体系,增强财政治理能力入手。
[期刊] 改革
[作者]
宣晓伟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国在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目标影响下,为其集体行动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治等制度安排和具体技术手段。从社会分工理论的视角来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能够适应和促进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和技术手段。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上是要顺应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需要,从碎片化的一元治理模式逐渐转变为网络型多元治理模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财政预算是国家战略和政策的集中体现,是优化政府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财政部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攻坚克难,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形成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制度成果,有效发挥了财政宏观调控作用,有力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付敏杰
本文以十九大报告描绘的发展蓝图和制度框架为基础,结合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现代化强国的内在逻辑去理解作为改革和制度发展目标的现代财政制度。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两大支柱"。中国的现代财政制度以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为发展目标,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汲取之源,支撑新时代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构,成为中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第三支柱"。以现代财政制度来支撑和构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治理模式和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正义,推进财政收入侧的法治化和支出侧的民主化。以税制和预算制度现代化来推进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科学化,建立以国家信用为核心的现代宏观调控体系等关键制度,通过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私人产品需要,通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公共需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婧
新时代来临之际,我国社会发展的深化改革全然进入攻坚阶段,全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更是大力推动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关键途径。因此,基于新时代发展背景深析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时发展进度,对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理论、实践意义。对此,笔者将结合刘须宽编著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阐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概念,并客观探索益于加快该实际进程的可行性路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志勇
我国正在加快建立的现代财政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构建现代化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是其三大主要内容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以来,央地财政关系改革已经取得重要进展,无论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整体部署,在公共服务的具体领域,还是在政府收入体系的划分上,或者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上,都有了可圈可点的成就。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更是给财政事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宇新 章玉贵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现代化的技术工具作为支撑,才能实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适应关系,形成两者良性有序互动。区块链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新兴技术,具有分布式、透明性、可追溯性、安全性高等特征,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能够引入社群治理机制,具有市场化运营特点,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界定政府与市场职能的作用。通过区块链技术引入国家治理体系,在公共治理中能有效帮助利益相关者寻求共识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从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更有效地实现治理目标,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通过有效的顶层设计,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区块链技术的有效融合,将能高效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但应注意区块链技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过程中的技术风险以及可能的冲击成本。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司彤
本文阐述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内涵,从财政本身的特性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解释了财政何以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并从建立现代预算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匹配事权和支出责任等方面给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现代财政制度 财税体制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骁 周克清
随着"四个全面"战略的持续实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不断加快,国家治理机制正在发生重大改变。我国传统的政府治理与市场治理的二元结构将被政府治理、市场治理与社会治理三体系替代,必将导致公共产品供求格局发生裂变,政府必须转变为法治政府、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此,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必须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及政府角色的变化,制定财政基本法及相关法律,实现税收法治与财政支出活动的法治化;加强民主协商,增进参与主体间的协商沟通实现民主理财;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促进社会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政府角色 现代财政制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克清 马骁
现代国家治理要求重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及政府间的关系,其对法治、民主和社会公正的追求正是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目标,二者在价值追求上具有天然的同一性。但我国的财政实践与现代国家治理和现代财政制度的共同价值追求尚有较大距离,故而亟需按照现代国家治理的价值导向,推动现代财政制度建设。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朱红琼
唐朝财政制度以"安史之乱"为界,分别形成前期租庸调为主的财政制度和后期两税法为主的财政制度。本文将唐朝不同时期的财政制度进一步细化为赋役制度、征收管理制度、财政体制、预算制度、财政监督等,并分析不同制度安排下国家治理能力的演变,反思历史给现实以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双红
财政制度作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性制度之一,应充分发挥财政在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势,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转向,达到更好地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文章从府际关系视角出发,分析当前财政制度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对府际关系的优化,完善财政制度,实现财政能力建设的转向,从而更好地发挥财政制度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支撑作用,并给出相应的保障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决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创新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提出的新论断、新决策、新举措、新要求、新部署,既为深化会计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深化会计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会计改革工作要做到"四个落实"。一、落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大力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决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秀荣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虽然以往党的会议和文件也提到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①,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六次提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但基本上只是点题,没有阐述,这次专门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展开了阐述。改革开放至今,专门提出此主题,有其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关键词: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粮食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