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40)
- 2023(5599)
- 2022(4789)
- 2021(4508)
- 2020(4052)
- 2019(8894)
- 2018(9362)
- 2017(18040)
- 2016(9904)
- 2015(11619)
- 2014(12206)
- 2013(11845)
- 2012(11327)
- 2011(10230)
- 2010(10606)
- 2009(10291)
- 2008(10230)
- 2007(9438)
- 2006(8607)
- 2005(8045)
- 学科
- 济(37132)
- 经济(37086)
- 管理(31012)
- 业(26485)
- 企(21415)
- 企业(21415)
- 方法(15034)
- 中国(13922)
- 财(13168)
- 制(13117)
- 数学(12992)
- 数学方法(12839)
- 农(11006)
- 银(10213)
- 银行(10195)
- 行(9777)
- 学(9582)
- 体(9532)
- 务(8278)
- 财务(8223)
- 财务管理(8204)
- 融(8168)
- 金融(8161)
- 企业财务(7675)
- 业经(7656)
- 贸(7441)
- 贸易(7432)
- 易(7059)
- 体制(6845)
- 理论(6722)
- 机构
- 学院(149388)
- 大学(149013)
- 济(57426)
- 经济(55871)
- 研究(52557)
- 管理(51682)
- 中国(43389)
- 理学(42659)
- 理学院(42177)
- 管理学(41328)
- 管理学院(41071)
- 京(34502)
- 财(32452)
- 科学(32222)
- 所(27915)
- 农(25810)
- 研究所(24827)
- 财经(24344)
- 中心(23957)
- 江(23838)
- 北京(22733)
- 业大(22416)
- 经(21804)
- 农业(20459)
- 院(19317)
- 州(19311)
- 范(19026)
- 师范(18736)
- 财经大学(17867)
- 技术(17823)
- 基金
- 项目(88771)
- 科学(67467)
- 研究(65319)
- 基金(61580)
- 家(54439)
- 国家(53976)
- 科学基金(44030)
- 社会(38440)
- 社会科(36222)
- 社会科学(36214)
- 省(35042)
- 基金项目(32038)
- 教育(30719)
- 划(29824)
- 自然(28379)
- 编号(28049)
- 自然科(27620)
- 自然科学(27610)
- 自然科学基金(27082)
- 资助(26495)
- 成果(24327)
- 课题(20323)
- 重点(20268)
- 部(19647)
- 发(18701)
- 创(17622)
- 性(17048)
- 项目编号(17038)
- 科研(16828)
- 计划(16570)
共检索到241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向阳
木材流通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是保证林业系统在承担好各项社会职能的前提下,完成内部体制的改革。执行宏观调控的主体应是以林业部门牵头,各横向管理部门共同组成的管理系统。宏观调控的对象则是我国现存的木材市场。整个系统的运作方式,首先由调控主体根据调控目标制定调控政策,再选择恰当的手段对调控对象进行调控,然后将调控结果反馈到决策中心,根据调控偏差来修正调控政策,周而复始,形成一个自动运行的经济控制系统。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聂影 张智光 丁乃鹏
本文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研究了我国木材流通宏观调控政策仿真模型。并根据系统动力学和其它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该系统的政策仿真模型,并用于我国木材流通宏观调控问题的政策研究。据此,提出了解决我国木材流通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木材流通,宏观调控,政策仿真,系统动力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立军
阐述了新时期对粮食物流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指出了当前粮食物流宏观调控中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搞好粮食物流的宏观调控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意在对规范粮食物流秩序、实现粮食流通的良性运作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粮食物流 宏观调控 资源配置 物流效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彦斌 王佳宁
宏观调控应定位于对经济短期波动的逆周期调节,是总需求管理而不是微观干预。宏观调控重在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双重稳定目标。至于"调结构"、"转方式"等其他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来讲需要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国企改革为核心的各项市场化改革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在确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强化货币政策的主导地位,大幅弱化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未来宏观调控还应加强各种工具之间的协调,从而进一步提高调控效率。
关键词:
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政策 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彦斌 王佳宁
宏观调控应定位于对经济短期波动的逆周期调节,是总需求管理而不是微观干预。宏观调控重在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双重稳定目标。至于"调结构"、"转方式"等其他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来讲需要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国企改革为核心的各项市场化改革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在确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强化货币政策的主导地位,大幅弱化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未来宏观调控还应加强各种工具之间的协调,从而进一步提高调控效率。
关键词:
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政策 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姚磊
财政宏观调控决策系统的建立姚磊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财政具有分配、调节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因此,财政是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主渠道之一,是重要的经济调节杠杆之一。是保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荣俊
建立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的若干问题杨荣俊粮食放开经营,标志着粮食市场经济初步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粮食可以撒手不管。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①确保粮食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做到全社会的安全的供给。②保...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叔俊
论宏观调控手段系统周叔俊《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而这一宏观调控体系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手段系统,它是由经济手段、行政...
[期刊] 改革
[作者]
童舒静
房地产市场发展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以调控房价为主要目标的房地产宏观调控,自1988年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开始,共经历了五个阶段:1988~1996年、1998~2002年、2003~2007年、2008~2010年4月、2010年4月至今。在不同的阶段,调控措施的重点和指向都有一定差别。从"价、量、投资"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业变化的趋势与历次宏观调控的目标并不同步。现阶段,在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影响下,以控制房价为主要目标的"房地产新政"面临重大考验,需预防双重泡沫的产生。房地产调控的未来效果与政策的力度及其持续性密切相关。房地产调控目标的实现将考验政府的施政智慧。
关键词:
房地产调控 阶段 走向 效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群立
在我国建立商品流通调控体系时,必须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模式的要求,既要通过调控使商品流通有计划、有秩序的进行,又不能把商品流通管得过死,违背商品流通客观规律的要求,做到管而不死、活而有序.这是我国建立商品流通宏观调控体系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 一、符合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的商品流通宏观调控体系应具备的特点 1、统一性.统一性不仅是商品经济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体现,同时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政体的要求.统一性包括统一的调控主体,统一的调控政策和措施,各种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钟光亚 王荣
三峡库区物价的总体走势及宏观调控思考钟光亚王荣三峡工程被列为我国当前最大的建设项目,位于当今世界五大超级工程之首。三峡库区处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可以说处于一种封闭落后的状态,相应库区物价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上。伴随着三峡工程的全面开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军
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明年我国经济增速将趋缓下行,物价涨幅也有望从高位回落,但全年难免会有反复。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和突出矛盾还包括:房地产泡沫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短期流动性风险,民间融资风险,欧美经济滞胀风险。面对这些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瑞
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几个不同的特点:既有总量目标,也有结构目标;确立了经济和社会两类调控目标;在数量上绝不止4个,且优先顺序相机选定;目标选择灵活,并不拘泥于调控时间以及所谓政治周期。"十二五"规划充实了许多宏观调控指标,也带来了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应当继续坚持以GDP指标为核心的经济增长目标,科学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万元产值能源综合消耗目标应当采用更加先进的计量标准。当前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无法实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隐忧。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宏观调控 “十二五”规划
[期刊] 改革
[作者]
昌忠泽
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与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宏观调控要想实现其预期的目标,必须不断完善其微观基础。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几个关键点是:宏观调控的主体只能是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时期边界只能是短期;宏观调控的对象是总量而非结构;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经济稳定而非经济增长;宏观调控政策应该体现出区域差别。应努力寻求具有内生性制度安排的宏观调控政策。
关键词:
宏观调控 经验 反思 微观经济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