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12)
- 2023(15231)
- 2022(12833)
- 2021(11780)
- 2020(9591)
- 2019(21655)
- 2018(21151)
- 2017(41496)
- 2016(22465)
- 2015(25051)
- 2014(25242)
- 2013(24950)
- 2012(23586)
- 2011(21507)
- 2010(22265)
- 2009(21361)
- 2008(20779)
- 2007(19014)
- 2006(17327)
- 2005(16431)
- 学科
- 济(93607)
- 经济(93475)
- 管理(68923)
- 业(66832)
- 企(53774)
- 企业(53774)
- 中国(35543)
- 方法(32347)
- 融(29803)
- 金融(29801)
- 财(29611)
- 银(29579)
- 银行(29556)
- 行(28613)
- 农(28140)
- 数学(28073)
- 数学方法(27742)
- 制(27432)
- 地方(24812)
- 业经(22754)
- 贸(18744)
- 贸易(18722)
- 农业(18514)
- 易(18230)
- 务(17691)
- 财务(17639)
- 财务管理(17596)
- 体(17184)
- 学(16915)
- 企业财务(16842)
- 机构
- 学院(323875)
- 大学(321088)
- 济(139958)
- 经济(136781)
- 管理(118507)
- 研究(115883)
- 理学(99198)
- 理学院(98085)
- 管理学(96612)
- 中国(96247)
- 管理学院(95988)
- 财(73484)
- 京(68905)
- 科学(65701)
- 所(59267)
- 财经(55396)
- 中心(53766)
- 研究所(52447)
- 农(52200)
- 江(51892)
- 经(50033)
- 北京(44594)
- 经济学(43789)
- 业大(42474)
- 范(41957)
- 州(41918)
- 师范(41557)
- 院(41533)
- 财经大学(40852)
- 农业(40245)
- 基金
- 项目(198165)
- 科学(156401)
- 研究(150114)
- 基金(142560)
- 家(122652)
- 国家(121547)
- 科学基金(103675)
- 社会(96126)
- 社会科(91310)
- 社会科学(91291)
- 省(77908)
- 基金项目(73385)
- 教育(68719)
- 划(65160)
- 自然(63575)
- 自然科(62054)
- 自然科学(62034)
- 编号(61112)
- 自然科学基金(60928)
- 资助(59438)
- 成果(52383)
- 发(47216)
- 重点(44959)
- 部(44741)
- 课题(44242)
- 创(41584)
- 制(41405)
- 性(40984)
- 国家社会(39592)
- 创新(39000)
- 期刊
- 济(167115)
- 经济(167115)
- 研究(108926)
- 中国(74599)
- 财(57125)
- 融(52378)
- 金融(52378)
- 农(50173)
- 管理(47770)
- 学报(45297)
- 科学(42794)
- 教育(38001)
- 大学(35522)
- 学学(33381)
- 农业(32771)
- 财经(28428)
- 业经(27495)
- 技术(27197)
- 经济研究(27079)
- 经(24393)
- 问题(21929)
- 贸(18840)
- 国际(17327)
- 理论(16693)
- 业(16212)
- 技术经济(15329)
- 现代(15081)
- 世界(15020)
- 商业(14907)
- 实践(14800)
共检索到528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学好
1994年三家政策性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初步建立。12年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支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亢聪怀 周全 张宝基 周洪刚
政策性金融是市场机制“缺陷”或不足的产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世界各国也都有所发展,已经建立了多种多样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本文首先分析政策性金融的特点,接着简要介绍了我国政策性金融产生的背景及目前三家政策性银行的运行状况,最后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
政策性金融 政策性银行 改革与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仕平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金融体系整体框架中改革完善政策性金融,成为推进我国金融改革与提高金融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对政策性金融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政策性金融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政策金融 改革 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钦先 张坤 张贺
<正>对我国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三十年的总结回顾应坚持总揽全局和重点突出两个原则对我国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三十年的总结回顾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总揽全局,把握我国政策性金融历史发展全貌,探究政策性金融发展一般规律;二是重点突出,聚焦政策性金融“第三个十年”,即党的十八大以来,政策性金融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对这三十年历程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政策性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洋
实践证明,源于市场失灵的政策性金融需求仍然无法脱离以国有政策性银行为主体的供给模式。然而,职能定位与保障机制中存在的缺陷制约了政策性金融在"强位""弱势"领域的持续发力,并可能在政策性金融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的过程中引发金融抑制等风险。由此可见,必须在继续坚持"高政策性"核心定位的基础上,围绕已有规则体系对"代理人问题"治理不力而造成的运行风险,探索更契合新发展格局下政策性金融准财政职能的制度形式。
关键词:
政策性金融 双循环 职能定位 保障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平 洪源
当前我国国债规模进行现实考察 ,然后利用国债规模与经济增长、财政赤字的动态关系 ,构建了国债规模的稳定发展模型 ,并运用该模型对我国以前年度的国债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 ,从而得出我国国债规模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条件 ,最后以 2 0 0 1年为初始条件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下的国债规模的长远变化进行了预测 ,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潜在的扩张空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伟 常海忠
金融全球化(financial globalization),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和动力因素,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并继续改变着世界各国金融业——包括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运行方式和运行特征,中国政策性金融业也概莫能外。正如普罗米修斯从天堂给人类盗来的火种,既造福人类,也带来了灾难的可能一样,金融全球化既为规范和促进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同时也对政策性金融造成了一定冲击,使之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探析金融全球化对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影响,寻求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应对之策,实现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英磊
针对近年来关于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的有关讨论,从理论、国际比较、现实国情、制度分析等视角明确提出政策性金融是我国现阶段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机制性支撑。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20年来对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显著成效,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应通过加快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总体方向是按照"政策性目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原则,建立起"政策定位明晰、专业分工明确、服务功能完善、治理机制规范、风险控制有效"的现代政策性金融机构。
关键词:
政策性金融 必要性 转型 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云龙
发展我国政策性金融业务的若干思考哈尔滨投资专科学校刘云龙(一)我国发展政策性金融业务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发达国家的政策性金融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它们的成长过程和先进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这并不等于照搬挪用。开展我国政策性金融业务,必须从诸方面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东升
金融实名制是反偷税漏税、反洗钱、防止社会腐败和惰性化、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性金融管理制度,对于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融实名制内容的基本框架,以及建立金融实名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创造这些条件,并在保证社会生活秩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时机实施金融实名制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金融实名制,基本框架,条件与时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纯 顾国达
丝绸业是以茧丝绸为纽带,以出口创汇为主的跨越农工贸的外向型行业。近年来,我国丝绸生产过剩、企业亏损、出口受阻,丝绸业及丝绸贸易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丝绸业面临的困境与现状,分析了造成丝绸业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丝绸业 现状 发展 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姚建胜
我国政策性金融对通胀的抑制作用姚建胜(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我国金融体制与通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次较高的通胀均与金融体制及其所执行的货币政策相关。例如,1985年、1988年、1993年和1994年通胀率分别高达8.8%、18.5%、13.2%和2...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康 孟艳
经过10多年的运转,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也面临着改革。200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了政策性金融特别是对三家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原则和思路。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将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则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深化内部改革。对政策性金融业务,今后将通过实行公开透明的招标制来展开。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建华
本文重点就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机构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督体制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进行探讨。本文认为我国政策性银行在机构体制上要体现产业性、区域性、阶段性特征 ,形成适时退出市场的灵活机制 ;在运行机制上可采取政府控制 ,市场引导的运作架构 ;在监督体制上 ,宜建立财政监督 ,央行协调 ,法律保障的监管体系。
关键词:
政策性银行 改革与发展 设想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怀农
迄今,我国政策性银行建立和运作已近十年,为我国经济建设、宏观调控、农业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中也暴露出了诸多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政策性金融领域的立法工作;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解决政策性银行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转变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机制;赋予政策金融机构在决定贷款投向上的自主权;允许政策行银行利率在一定范围内浮动;解决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问题;允许推出政策性金融创新产品和业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