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34)
- 2023(14501)
- 2022(12294)
- 2021(11406)
- 2020(9841)
- 2019(22775)
- 2018(22635)
- 2017(44984)
- 2016(24136)
- 2015(27342)
- 2014(27670)
- 2013(27419)
- 2012(25540)
- 2011(23065)
- 2010(23042)
- 2009(21375)
- 2008(21213)
- 2007(19155)
- 2006(16455)
- 2005(15052)
- 学科
- 济(100591)
- 经济(100481)
- 管理(71895)
- 业(68487)
- 企(56373)
- 企业(56373)
- 方法(50068)
- 数学(44242)
- 数学方法(43724)
- 财(27583)
- 中国(26816)
- 农(26485)
- 学(22318)
- 制(21386)
- 业经(20659)
- 贸(20497)
- 贸易(20487)
- 易(19941)
- 银(17936)
- 银行(17891)
- 务(17475)
- 财务(17426)
- 环境(17420)
- 财务管理(17382)
- 行(17074)
- 融(16974)
- 金融(16971)
- 农业(16930)
- 地方(16877)
- 企业财务(16530)
- 机构
- 大学(357936)
- 学院(355731)
- 济(147928)
- 经济(144901)
- 管理(137191)
- 研究(119375)
- 理学(118100)
- 理学院(116839)
- 管理学(114789)
- 管理学院(114147)
- 中国(91775)
- 京(75233)
- 科学(73409)
- 财(70107)
- 农(62872)
- 所(61261)
- 财经(56132)
- 中心(55573)
- 研究所(55448)
- 业大(54936)
- 江(52822)
- 经(50960)
- 农业(49997)
- 北京(47148)
- 经济学(46099)
- 范(43735)
- 师范(43168)
- 院(42885)
- 财经大学(41928)
- 州(41809)
- 基金
- 项目(236301)
- 科学(185484)
- 基金(173309)
- 研究(167248)
- 家(152942)
- 国家(151748)
- 科学基金(129180)
- 社会(105853)
- 社会科(100431)
- 社会科学(100401)
- 省(91678)
- 基金项目(91376)
- 自然(86017)
- 自然科(84029)
- 自然科学(83996)
- 自然科学基金(82505)
- 划(78464)
- 教育(77561)
- 资助(72306)
- 编号(66606)
- 成果(53802)
- 重点(53779)
- 部(53190)
- 发(50436)
- 创(48954)
- 科研(46689)
- 创新(45894)
- 课题(45718)
- 教育部(45298)
- 计划(44669)
- 期刊
- 济(157405)
- 经济(157405)
- 研究(101509)
- 中国(64189)
- 学报(59575)
- 农(55312)
- 财(55075)
- 科学(53549)
- 管理(50277)
- 大学(44693)
- 学学(42448)
- 农业(37135)
- 融(35192)
- 金融(35192)
- 教育(31725)
- 技术(30210)
- 财经(28568)
- 经济研究(25896)
- 业经(25760)
- 经(24527)
- 问题(21614)
- 业(19602)
- 贸(18543)
- 理论(17926)
- 统计(17874)
- 技术经济(17818)
- 版(17150)
- 商业(16858)
- 实践(16089)
- 践(16089)
共检索到519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艳 韩文龙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人类的共识,随之演化出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成为了新兴的竞争性市场。为了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取得议价权,分享其中的交易收益,我国必须建立健全自己的碳交易体系。本文应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梳理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构建状况,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剖析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构建完备性和竞争性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制度性建议。
关键词:
碳交易市场 现状分析 构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靖烨 曹铭 李朋林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建立了9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自试点成立以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仅各项市场指标全国领先,并且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与全国平均水平最为接近。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963个日收盘价格组成的收益率序列建立GARCH-M模型分析发现,该序列不满足随机游走,并具有波动积聚的特点,没有达到弱式有效市场的条件。因此,应提升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政府的重视程度,提升运行的有效性,推进国内外市场交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马跃 冯连勇
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京都议定书》等文件催生了以CO_(2)排放权作为商品的碳交易市场的建立。研究中国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性对我国统一碳市场的建设以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有效交易日数据,对中国试点碳市场的有效性进行探索性研究,结合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与分形市场假说理论,分别采用游程检验法、方差比检验法以及重标极差分析法等对中国碳市场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探讨各方法导致计算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并利用GARCH模型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中国试点碳市场未能达到弱式有效水平。同时,根据中国目前碳市场运行现状给出一定的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美健 迮啸洋
在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飞速发展的情形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亟待完善。文章介绍了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交易流程,并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各个流程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完善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权 交易流程 对比分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季凯文
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已经成为全球控制碳排放的重要方式。结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产生背景及内涵特征,探讨了江西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应加快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及监测体系,合理确定碳排放权初始分配以及交易价格,探索建立省级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及期货市场,大力开展森林碳汇、林权和碳排放权交易,研究制定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和政策措施,以期为江西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排放权 交易市场 森林碳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党建民 张新润
文章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减排压力、科学减排模式和全面参与减排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又从政法环境、技术条件和实际经验三方面探讨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条件下我国企业成本效益情况;认为我国已具备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条件,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可以更好地履行企业和国家的减排责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辛姜 赵春艳
使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剖析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于不同区制下的波动特征,发现市场价格受到的影响是多维时变的,金融市场、工业市场、能源市场及国外碳交易市场等都会对其价格造成冲击且存在相互关联。最后提出建议:当市场价格发生剧烈波动时,政府应以政策调控为手段进行干预,降低风险;当价格低波动时,政府应减少干预,以市场自我调节为主,政府政策调控为辅。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京安 韩立
由于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威胁,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实行国家层面的碳减排计划以应对这一问题。对于各国政府来说,如何在完成碳减排目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或消除因碳减排增加的成本就成为其选择低碳政策工具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本文针对当前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的两种核心低碳政策,即碳税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从施行成本、减排效果、政治可行性和对技术的激励作用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并在基础上给出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建议。
关键词:
碳税制度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低碳经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傅强 李涛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我国被迫处在全球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迫在眉睫。本文从碳排放权交易的原理入手,阐述了碳排放权交易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欧盟与美国排放权市场的借鉴及启示,并探讨了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路径选择:基于总量控制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基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布局、基于市场经济不完善的碳交易市场机制选择、基于适度干预的政府监管与法律制度。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二氧化碳 碳排放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茂芝 任心原 高淮 张文秀
我国正处于由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过渡的初期阶段。对于碳交易市场而言,流动性是发挥市场价格发现作用、实现市场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对于控排企业和碳市场投资者而言,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碳资产预期收益,因而对企业做出相关的碳资产管理决策有重大影响。文章对各试点碳市场的流动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碳市场建立初期,大部分市场都存在流动性低下的问题,但随着市场运行时间增长,配额的流动性不断增强。通过将国内试点碳市场从2013年至今流动性的变化规律与EU-ETS进行比较,发现EUA现货市场也出现过类似趋势。参考EU-ETS的发展过程,我国试点碳市场流动性问题将随着市场继续运行得到改善。最后,针对流动性问题对试点碳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试点碳市场 换手率 流动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侯翠凤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本文以156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外部性理论、排污权交易机制和波特假说等理论,采用事件研究法从微观角度分析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我国碳交易价格较低、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在短期内不能增加一般企业的价值,但能显著提升高碳行业和高碳企业的价值。因此,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以扩大碳市场在多个行业中的辐射范围,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关键词:
企业价值 波特假说 事件研究法 碳排放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国璋 白明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 to promote the contestability of certain markets would make them perform better. To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ists, sunk co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effect contestability. So far, there is no specific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magnitude of contestability. Nowadays, statutory regulation is the key factor to hinder China' s markets getting more contestable. The refor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marketization, is not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 in all the industries,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gap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during the reforming process. This suggests us to take both industrial and regional aspects into account when we analyzing the markets' contestability.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contestability index by multiplying the ratio of non-state-owned economy and regional marketization indices. Quantitative analyses show that economic performance can be made better along with the contestability grows.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明皓 李永宁 肖翔
清洁发展机制(CDM)推动下形成的碳减排额度CER交易市场是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基础。本文对CER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以此判断国际碳排放市场的有效性。通过Granger检验,我们发现CER期货市场具有较好的短期价格发现功能,但其长期价格发现功能不明显。进一步研究CER市场和EUA市场的联动效应,SVAR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短期内CER市场和EUA市场的现货和期货价格间存在相互影响,但长期而言,CER市场和EUA市场具有动态稳定性。
关键词:
CER期货市场 价格发现 联动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树杰 杨娟
我国电力行业的"厂、网分开"已基本完成,抽水蓄能电站应该独立运营。但由于竞争性电力市场迟迟不能建立,独立运营的抽水蓄能电站价格只能由政府监管。如何既保证抽水蓄能电站收回投资,又能使其调峰和辅助服务的功能合理发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勇
在碳排放权交易对产业竞争力影响的研究中,一般假设市场结构是产业充分竞争的,这其实与现实不符,尤其在碳排放高的能源密集型产业如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中,产业结构呈现较大的垄断性。研究表明,垄断企业可能利用市场力量将碳排放配额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因此,本文讨论了包括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碳排放权交易与产业竞争力关系,应用局部均衡模型探讨了不同成本转嫁率及碳排放分配形式对垄断产业产出、利润及市场份额等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