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34)
- 2023(6624)
- 2022(5690)
- 2021(5202)
- 2020(4666)
- 2019(10386)
- 2018(10635)
- 2017(21002)
- 2016(11801)
- 2015(13529)
- 2014(13772)
- 2013(13583)
- 2012(12810)
- 2011(11734)
- 2010(12221)
- 2009(12068)
- 2008(11952)
- 2007(11051)
- 2006(10254)
- 2005(9817)
- 学科
- 济(45178)
- 经济(45084)
- 管理(39792)
- 业(35341)
- 企(28753)
- 企业(28753)
- 方法(17954)
- 中国(17862)
- 制(17473)
- 财(16092)
- 数学(15704)
- 数学方法(15519)
- 农(13756)
- 银(11405)
- 银行(11395)
- 体(11148)
- 行(10930)
- 业经(10782)
- 贸(9771)
- 贸易(9762)
- 易(9590)
- 体制(9430)
- 融(9224)
- 金融(9222)
- 务(8877)
- 财务(8850)
- 财务管理(8821)
- 度(8484)
- 制度(8453)
- 企业财务(8351)
- 机构
- 大学(175649)
- 学院(173573)
- 济(75108)
- 经济(73414)
- 管理(64655)
- 研究(57996)
- 理学(53929)
- 理学院(53354)
- 管理学(52646)
- 管理学院(52301)
- 中国(47773)
- 财(42317)
- 京(37546)
- 财经(31832)
- 科学(31071)
- 所(29060)
- 江(28670)
- 经(28552)
- 中心(26980)
- 研究所(25263)
- 北京(24431)
- 农(24183)
- 经济学(23818)
- 财经大学(23385)
- 州(22480)
- 范(21979)
- 师范(21794)
- 经济学院(21413)
- 业大(21248)
- 院(20791)
- 基金
- 项目(101585)
- 科学(80071)
- 研究(78467)
- 基金(73779)
- 家(62501)
- 国家(61954)
- 科学基金(52798)
- 社会(50903)
- 社会科(48194)
- 社会科学(48186)
- 省(38617)
- 基金项目(38170)
- 教育(36985)
- 划(32611)
- 编号(32588)
- 自然(31440)
- 自然科(30646)
- 自然科学(30636)
- 资助(30551)
- 自然科学基金(30104)
- 成果(29109)
- 制(25168)
- 部(24028)
- 课题(23332)
- 重点(22772)
- 性(21352)
- 发(21338)
- 教育部(21130)
- 国家社会(20962)
- 创(20840)
共检索到284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霞 刘勇
反向就业歧视是和普通就业歧视相对应的,其表现形式为对特定劳动者群体的特别保护、照顾和优惠措施。虽然对于反向就业歧视的公平与有效性,理论与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但反向就业歧视在国际法和各国国内法中都已经有广泛的体现。我国应当从公平的角度认识和建立完备的反向就业歧视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月琴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内容。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劳动者自主择业、自由流动、自主创业的环境,形成稳定的促进就业政策和制度,健全城乡统一、内外开放、平等竞争、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然而,如何消除城乡就业制度上的不平等现象,怎样形成平等的就业制度,目前在全国只在部分地区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芹 刘万顺
建构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过程理论"分析模型,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制度排斥和非制度排斥造成了就业歧视现象的存在。并对制度排斥和非制度排斥存在的理由进行了探讨,最后对促使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式微的路径进行了理论和现实的探索。
关键词:
过程理论 社会排斥 身份认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智勇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户籍制度却使这一进程受阻。户籍制度是造成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中遭遇就业机会、就业待遇以及就业保障歧视之根源,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必须加大户籍制度及其相关政策的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劳动力流动服务体系等,让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在就业求职、就业待遇、权益维护、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歧视 户籍制度 权益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崔炜 廖斌
就业歧视违反平等原则,侵犯了公民基本的生存权利,扭曲了人力资源配置。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包括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户籍歧视、身材相貌歧视、经验歧视、学历歧视乙肝歧视、血型歧视等等现象已成蔓延之势,使得原本就已经很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化,不断演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翃楠
市场准入制度是政府干预、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也因为准入是对市场自由的干预,所以市场准入制度必须建立在合理、公平的基础之上。我国近年来对市场准入的改革是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实现市场准入的公平。但现实的状况是,民营企业依然难以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在市场准入制度中,民营企业受到了大量来自政府的所有制歧视。这其中,包括立法层面的所有制歧视,即部分法律政策仅允许国有企业进入特定市场;也包括执法层面的所有制歧视,即管制机构在实施法律过程中的"滥权"与"越权"行为。所有制歧视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是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市场准入制度 歧视 国有企业 公平竞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德勇
司法救济是反对就业歧视、保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最后屏障。司法救济程序大致可以分为案件受理、案件审理、案件裁判并执行等环节。针对案件受理,应从解释论角度对《就业促进法》第六十二条中的"劳动者"做扩张性解释,以扩大司法救济的保护范围;从立法论角度,应建立专门机构以推动公益诉讼。针对案件审理,未来立法应明确就业歧视的内涵,以便于法院审慎判断;举证分配方面则应适度加重被告举证责任。针对案件裁判,应建立较为全面的法律责任体系,尤其是完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和建立缔约过失制度。
关键词:
平等就业权 就业歧视 司法救济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雄 肖林彬
就业歧视问题日益严重促使我国决策层和学界达成如下共识:我国应当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反就业歧视法》。面对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现有反就业歧视立法几乎无能为力。不仅反就业歧视的实体法规定残缺不全,而且反就业歧视的程序法规定形同虚设。综观世界反就业歧视立法经验,我国即将制定的《反就业歧视法》应当着重解决如下基本问题:《反就业歧视法》的立法目的应体现多重价值;其适用范围应该包含事业单位劳动者和国家公务员;我国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就业歧视定义模式;设立统一的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设计反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机制;建构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制度。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龙
为解决严重的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我国当下应该尽快制定《反就业性别歧视法》。该法以保护"女性的平等就业权"作为根本宗旨,并设立"反就业性别歧视委员会"。此外,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最终形成以《宪法》为最高依据,以《反就业性别歧视法》为核心,以《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辅助的合理的法律体系,保障男女的就业平等和男女的全面平等,从而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与和谐之美。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邹世允 盛丹
就业公平作为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事关社会公平公正的大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和劳动者的切身利益。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保障就业公平愈显重要。现今对劳动者直接就业歧视的情况因立法的完善鲜有发生,但法律对于就业间接歧视的规定几乎是空白。因此,对就业间接歧视进行界定,分析我国目前就业间接歧视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此制度,对于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就业间接歧视 劳动者权益 保障 完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鑫 徐伟功
美国有着完备的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基本法律及专门法律三个层次。通过颁布《康复法》及《美国残疾人法》,确立了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的基本法律制度,并设有独立的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作为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的联邦执法机构,通过接受投诉、展开调查、进行调解、提起诉讼及执行等程序来保障其权力的行使,有效地维护了残疾人就业的基本权利。美国的反残疾人就业歧视基本法律制度及其执法程序保障对我国完善反残疾人就业歧视制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美国 残疾人 就业歧视 法律制度 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谷国锋 姜莹
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在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问题更加突显,由此带来一定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问题。应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社会角色教育,进一步提高女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应对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就业 性别歧视 性别观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