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6)
- 2023(12932)
- 2022(10573)
- 2021(9865)
- 2020(7872)
- 2019(17707)
- 2018(17157)
- 2017(32739)
- 2016(17635)
- 2015(19563)
- 2014(19686)
- 2013(19249)
- 2012(17539)
- 2011(15859)
- 2010(16335)
- 2009(15810)
- 2008(15021)
- 2007(14092)
- 2006(12761)
- 2005(12023)
- 学科
- 济(66746)
- 经济(66644)
- 业(59847)
- 农(49786)
- 管理(49427)
- 企(38749)
- 企业(38749)
- 银(34580)
- 银行(34435)
- 农业(33406)
- 行(32807)
- 融(30637)
- 金融(30633)
- 制(29351)
- 中国(25901)
- 业经(23939)
- 财(21966)
- 方法(20711)
- 数学(17575)
- 数学方法(17389)
- 体(16792)
- 地方(16412)
- 度(15990)
- 制度(15985)
- 务(13836)
- 财务(13799)
- 财务管理(13758)
- 体制(13271)
- 企业财务(13100)
- 农业经济(12615)
- 机构
- 学院(244695)
- 大学(237100)
- 济(102657)
- 经济(100221)
- 管理(90781)
- 研究(79730)
- 中国(76382)
- 理学(75771)
- 理学院(75060)
- 管理学(74041)
- 管理学院(73589)
- 农(55427)
- 财(53051)
- 京(49113)
- 科学(43555)
- 农业(41747)
- 中心(41586)
- 江(40920)
- 财经(40020)
- 所(39180)
- 业大(37713)
- 经(36120)
- 银(35141)
- 研究所(34271)
- 银行(33767)
- 州(33370)
- 行(31630)
- 经济学(31302)
- 北京(30563)
- 范(29875)
- 基金
- 项目(151259)
- 研究(119925)
- 科学(118877)
- 基金(107768)
- 家(91103)
- 国家(90119)
- 科学基金(77861)
- 社会(76672)
- 社会科(72306)
- 社会科学(72289)
- 省(61653)
- 基金项目(56611)
- 教育(53788)
- 编号(51798)
- 划(48940)
- 自然(45610)
- 自然科(44486)
- 自然科学(44480)
- 自然科学基金(43706)
- 成果(42718)
- 资助(42494)
- 制(35832)
- 课题(35568)
- 发(34286)
- 部(33810)
- 重点(33707)
- 性(32769)
- 创(32623)
- 国家社会(31599)
- 农(31232)
- 期刊
- 济(126738)
- 经济(126738)
- 研究(77794)
- 农(61109)
- 中国(60350)
- 融(54001)
- 金融(54001)
- 财(42819)
- 农业(39719)
- 学报(33856)
- 科学(31764)
- 管理(31354)
- 大学(28025)
- 教育(27339)
- 业经(26515)
- 学学(26475)
- 技术(20856)
- 财经(20277)
- 业(17882)
- 经(17222)
- 农村(17110)
- 村(17110)
- 问题(16977)
- 经济研究(16680)
- 农业经济(15078)
- 版(14072)
- 理论(12957)
- 世界(12764)
- 经济问题(12187)
- 现代(11924)
共检索到402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蔚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是大型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也是新的业务发展机遇。文章通过建立与小型农村金融机构联系机制增强支农力度在国外是行之有效的,国内的条件也已经具备。当前,有效建立联系机制需要政策促进,并选择适当模式。
关键词:
大型商业银行 小型农村金融机构 联系机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何广文 李莉莉
据中国银监会估算,全国1.2亿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中,近30%的农户因为缺乏抵押物或合格的担保人而没有机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农户的信贷需求,实际上是小额信贷需求。对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地进入小额信贷市场以及如何完善其小额信贷模式进行探讨,对于帮助解决我国农户贷款难问题、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产业金融部课题组 李培峰
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大型商业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农村金融上各自的比较优势和不足,引出通过建立内生性的金融体系来克服二者的不足;其次从实践层面探讨了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合作金融模式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然后针对我国金融机构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大型商业银行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合作的建议;最后针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政策与规划部课题组 湛东升 刘健
近年来,各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蓬勃发展,在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发展的工作中,需要积极发挥大中型商业银行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型商业银行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合作的必要性、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对两者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农业银行与农村金融机构合作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金向
构建一个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整体功能,是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的需求。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的作用日益加强,但其产权制度还需进一步明晰、法人治理结构还要完善、管理体制还需理顺,否则就不能适应新农村发展的需要。同时,其他农村金融机构也要进行改革,以满足新农村建设在资金上和金融服务上的需要。
关键词:
农村金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金融改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农行党校2007春季班第六课题组 王延田
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是本届政府金融领域改革工作的重点。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到了"收官"阶段。因此,决策层把更多关注投向农村金融领域的改革,央行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商业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和民间资本加大在农村金融领域投入。如何识别判断农村金融领域的有效需求及其属性,从而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曲小刚 罗剑朝 寇德广
对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从业人员数量和机构家数等方面的分析,表明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趋势明显。本文从理论和财务绩效角度论证了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合理性,并提出应积极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成农村商业银行,旨在大力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村金融监管水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植凤寅
近年来,在各方推动下,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组建者多为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型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的身影难觅。近期,中国银监会召开大中型商业银行参与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工作座谈会,要求大中型银行要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培育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应该说大型银行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具有多方面优势的,那么为什么它们的积极性并不高呢?这个问题值得思考。中国建设银行是较早涉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大型银行之一,湖南桃江建信村镇银行开业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而它们最初的经营预期是第三年才可能会盈利。在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再清 彭建刚
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必须协调发展。协调既包括金融机构系统与外部经济环境的协调,又包括不同金融机构围绕支农这一共同目标之间举措的协调。该文设计农村金融相关比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农村信贷贡献率及农村保险渗透率的指标体系,对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支农"的协调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从整体上来看还没有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其目标客户的金融服务仍显不足,三种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贡献率大小不一,作为金融"支农"重要保障的农村保险严重滞后。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支农 协调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翟舒毅
从2004年至2018年的十五年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以"三农"为主题,突显"三农"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挥金融在服务"三农"中的核心作用,不断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虽然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商业化程度不深,受到政策和外部环境约束较多,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机构在省联社的管理下,在商业运营、公司治理、资金运营和科技支撑等方面市场化程度较低,也间接引致了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问题突出、稳健经营能力较弱、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明确农村金融机构"商业性"的制度定位、完善公司治理、建立激励相容机制、提升资金运营效率、加强金融科技合作等方式,有利于确立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化运营的商业属性,有利于实现通过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服务"三农"发展的目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竹枝 邹帆
文章从国有或者准国有金融机构数量和资金流向角度分析了国家对农村金融剩余攫取倾向的松动,但是国家农村控制却不能撤退。在农村经济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政府农村控制应该重新定位,重点放在开辟资金回流渠道上。
关键词:
国有银行 撤并 农村金融剩余 控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顺 梅国辉 赵勇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路径的纵向探索中国农村金融改革路径的纵向探索,即从时间的角度就中国农村金融的改革方向做一个总体规划。根据未来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农户金融部课题组 常亚峰
本文试图分析大型商业银行农户金融服务的路径选择,并对农业银行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的客观现实需求、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村村通"工程的基本内涵和服务模式,对"村村通"工程进行了全面的价值分析和国际比较,得出了实施"村村通"工程是现实国情下大型商业银行满足农户基础性金融服务需求的现实选择这一重要结论。最后,从实施推进的视角分析了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贤 罗荷花
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是其实现服务"三农"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基于机构支农的视角,从支农条件、支农过程和支农效果三个方面构建了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能力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HN县LJ农村信用社为例,对机构支农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湖南省HN县LJ农信社支农能力指数为66.33%,说明目前该农信社支农能力一般,还存在一些不足;当前LJ农信社支农能力指标体系的子准则层处于非均衡状态,机构内部制度、贷款监督过程、资金回收过程、农户满意程度、农户受益情况处于优势地位,而外部环境、机构可持续、客户识别过程、贷款交易过程、服务广度、服务深度等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应从改善外部环境、促进机构可持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