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38)
- 2023(16403)
- 2022(13354)
- 2021(12310)
- 2020(9981)
- 2019(22372)
- 2018(22063)
- 2017(41985)
- 2016(22725)
- 2015(25518)
- 2014(25395)
- 2013(25273)
- 2012(23537)
- 2011(21170)
- 2010(21654)
- 2009(20443)
- 2008(20625)
- 2007(18924)
- 2006(17317)
- 2005(16084)
- 学科
- 济(102298)
- 经济(102137)
- 业(96105)
- 管理(78041)
- 企(76942)
- 企业(76942)
- 农(50976)
- 业经(35353)
- 农业(34278)
- 方法(33547)
- 财(32348)
- 中国(32061)
- 地方(26354)
- 制(25964)
- 数学(24847)
- 数学方法(24664)
- 务(21047)
- 财务(21011)
- 财务管理(20980)
- 企业财务(19856)
- 技术(19693)
- 体(18722)
- 策(17895)
- 银(17498)
- 银行(17483)
- 和(17223)
- 行(16917)
- 贸(16902)
- 贸易(16882)
- 发(16869)
- 机构
- 学院(332254)
- 大学(324056)
- 济(142244)
- 经济(139280)
- 管理(129156)
- 研究(112290)
- 理学(109303)
- 理学院(108133)
- 管理学(106781)
- 管理学院(106129)
- 中国(90305)
- 财(69261)
- 京(69218)
- 农(64868)
- 科学(63750)
- 所(56096)
- 江(54804)
- 财经(52685)
- 中心(52268)
- 研究所(49522)
- 农业(49023)
- 业大(48893)
- 经(47505)
- 北京(43523)
- 州(43010)
- 范(42935)
- 师范(42601)
- 经济学(42216)
- 院(40190)
- 省(38480)
- 基金
- 项目(208618)
- 科学(166195)
- 研究(160632)
- 基金(150246)
- 家(128082)
- 国家(126707)
- 科学基金(110357)
- 社会(104991)
- 社会科(99080)
- 社会科学(99055)
- 省(84412)
- 基金项目(79611)
- 教育(71706)
- 划(68104)
- 自然(66857)
- 编号(66653)
- 自然科(65247)
- 自然科学(65232)
- 自然科学基金(64092)
- 资助(59068)
- 成果(54076)
- 发(49980)
- 课题(46274)
- 部(46265)
- 重点(46157)
- 创(45893)
- 制(45043)
- 国家社会(43175)
- 业(42671)
- 创新(42121)
- 期刊
- 济(179577)
- 经济(179577)
- 研究(103783)
- 中国(78034)
- 农(67715)
- 财(56572)
- 管理(51724)
- 科学(46064)
- 农业(45468)
- 学报(44961)
- 融(38014)
- 金融(38014)
- 大学(36405)
- 教育(35674)
- 业经(35223)
- 学学(34378)
- 技术(30680)
- 财经(26674)
- 经济研究(25433)
- 问题(23950)
- 业(23580)
- 经(23059)
- 技术经济(17901)
- 世界(17670)
- 版(17078)
- 现代(16928)
- 农村(16638)
- 村(16638)
- 贸(16099)
- 经济问题(15978)
共检索到532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大明
农村劳动力的过量流失导致农地"抛荒"现象严重、农业科技推广困难、农业文化传承难以为继、现代农业所需的人才队伍缺失等不良后果。应采取措施,建立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地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建立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的长效机制,摈弃"鄙农"意识是基础,改革户籍制度是前提,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重点,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是关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需要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因此,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西部丘陵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对四川省渠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渠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渠县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创新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敬宇 胥镤
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发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变粗放低效传统农业为高效优质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有利于实现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价值,推进农业产业链形成,促进集约化经营,从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目前,农业物流己成为四川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把握四川农业物流发展的现状,明确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对于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作用。
关键词:
四川 现代农业物流 问题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正和 杨晓琳
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把握四川农业发展的现状,明确四川发展现代农业的难点及对策措施,对于加快实现四川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作用。
关键词:
现代农业 难点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蕾 方玉媚
采用结构偏离度作为工具,从产业结构角度看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一个基本结论:作为第一产业,农业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且剩余劳动力是在向第二和第三产业流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四川第二产业工业已经在容纳劳动力方面逐渐趋向饱和。但从目前情况看,第三产业服务业还有较大的容纳劳动力的空间。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服务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方淑荣 游珍 蒋慧 赵力 姚红
在概述了现代农业生态化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化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系统生态平衡、软硬件设施建设、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分析了我国农业生态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现代农业生态化的发展策略:即实现现代农业主体经营意识的生态化;现代农业规划的生态化;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生态化;现代农业经济的生态化和现代农业管理的生态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承红 杨婷婷 陈航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和统筹城乡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统筹城乡的关系,并以四川这个传统农业大省为案例,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四川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统筹城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杰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新农村建设要有坚实的产业基础,而基础就在于夯实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核心是现代农业的构建。本文通过对四川农业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构建现代农业在四川更具有全局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四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现代农业 新农村 建设 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汪虹 王丽玲 刘玉珍
走生态农业产业化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就在于: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实现绿色农产品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延长产业链,实现高效化生产,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鸣鸣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是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面临新的挑战背景下的重大长期性、战略性举措。作为农业大省和农民工大省,四川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当前城乡之间劳动力的发展阶段差异,形成城乡劳动力接力发展、梯度推进态势,使其成为有序传递带动和支撑城乡发展的接力棒,能够成为四川城乡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四川具有城乡劳动力接力发展的良好基础,并已初具发展态势,但还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应将城乡劳动力接力发展置于新时代的宏观背景下统筹考虑,形成提质和增收为导向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局面,培育城乡劳动力接力发展的主力军和后备军,建设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城乡劳动力接力发展格局。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劳动力接力发展 农民工返乡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石铮
农民工培训工作以前主要在输出地开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劳动力输入地应该承担更多的农民工培训工作,建立劳动力输入地农民工培训问题的长效机制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对国外有关农民培训的做法分析基础上,针对中国农民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劳动力输入地农民工培训工作长效机制的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争社
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影响现代化农业持续发展的负面效应,使人们开始逐渐重视“生态农业”。中国学者在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理论,并在政府的推动下付诸实施且已初见成效。目前,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可投入资金短缺、开拓农产品市场等,这些问题的缓解迫切需要发展生态农业。为此,本文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途径,即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关键词:
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 途径 必然选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改革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机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四川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农业职业经理人学院,以整合资源为核心,创新教育培训机制;以创业联盟为纽带,构建交流学习机制;以创新管理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这些措施有效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拓展学历教育通道、完善运营管理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诸丹 袁力
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探索与创新明显推动了农业经济的进步,而创意农业作为现代农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要素载体,能够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艺术、经济等多领域的新兴价值内涵。鉴于此,本文以相关创意农业主题旅游规划研发实践为例证,倡导通过农业与旅游在创意领域的有机融合,促进乡村旅游深度开发。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创意农业 乡村旅游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孔祥智
一、四川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特征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特征 1.数量庞大。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8725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602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