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5)
- 2023(10270)
- 2022(8463)
- 2021(8009)
- 2020(6376)
- 2019(14417)
- 2018(14208)
- 2017(25429)
- 2016(15160)
- 2015(17029)
- 2014(17373)
- 2013(16210)
- 2012(15210)
- 2011(14129)
- 2010(14903)
- 2009(13820)
- 2008(13682)
- 2007(12708)
- 2006(11887)
- 2005(11232)
- 学科
- 济(48467)
- 经济(48374)
- 管理(45421)
- 业(39859)
- 企(32737)
- 企业(32737)
- 中国(21728)
- 教育(21465)
- 农(20378)
- 财(19413)
- 制(17595)
- 业经(14704)
- 方法(14525)
- 农业(13138)
- 数学(12139)
- 数学方法(11856)
- 理论(11691)
- 策(11499)
- 体(11238)
- 银(11117)
- 银行(11111)
- 学(11098)
- 地方(10877)
- 行(10681)
- 务(9887)
- 财务(9853)
- 发(9836)
- 财务管理(9826)
- 融(9581)
- 金融(9579)
- 机构
- 大学(208730)
- 学院(205342)
- 济(79356)
- 经济(77146)
- 研究(74017)
- 管理(71739)
- 理学(59602)
- 理学院(58852)
- 管理学(57873)
- 管理学院(57401)
- 中国(53271)
- 京(45484)
- 财(44951)
- 科学(39549)
- 范(37320)
- 师范(37137)
- 江(36752)
- 所(35919)
- 教育(35121)
- 中心(33861)
- 财经(32689)
- 研究所(31488)
- 师范大学(30034)
- 北京(29792)
- 经(29349)
- 农(28376)
- 州(28040)
- 院(26706)
- 技术(24293)
- 经济学(24181)
- 基金
- 项目(122286)
- 研究(102518)
- 科学(98554)
- 基金(85100)
- 家(70915)
- 国家(70071)
- 社会(63586)
- 科学基金(60159)
- 社会科(59877)
- 社会科学(59869)
- 教育(54806)
- 省(48962)
- 编号(45099)
- 基金项目(42609)
- 划(42438)
- 成果(42065)
- 课题(35357)
- 资助(34537)
- 自然(34345)
- 自然科(33511)
- 自然科学(33504)
- 自然科学基金(32908)
- 制(29964)
- 年(29913)
- 部(29516)
- 重点(28697)
- 性(28497)
- 发(27624)
- 项目编号(27082)
- 规划(26920)
- 期刊
- 济(100277)
- 经济(100277)
- 研究(80358)
- 教育(60054)
- 中国(57693)
- 财(36111)
- 农(29510)
- 管理(28552)
- 学报(25025)
- 融(24784)
- 金融(24784)
- 科学(24325)
- 大学(21801)
- 技术(21438)
- 农业(19296)
- 学学(18465)
- 财经(16961)
- 业经(16868)
- 职业(15733)
- 经(14643)
- 经济研究(14544)
- 问题(12479)
- 坛(11482)
- 论坛(11482)
- 贸(10624)
- 图书(10353)
- 技术教育(10234)
- 职业技术(10234)
- 职业技术教育(10234)
- 发(10215)
共检索到349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庞丽娟 夏婧
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制度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与教师队伍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缺乏基本保障机制和配套机制、交流管理部门位阶较低且无专门财政保障等。为加强校长交流制度的建设,应明确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所应担负的职责;设置校长交流专项基金;建立基本保障机制;完善校长交流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
关键词: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 校长交流 交流机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亚林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是最近10年以来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回顾了10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宏观教育政策,分析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背景、起源、进展和实施情况,探讨在新形势下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面临的新问题和新趋势,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学校布局 政策 思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龙洋 郑白玲
建立随班就读学生在"瀑布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中的交流制度,是保障随班就读学生获得与自身学习能力相适应教育条件的一种制度设计。我国随班就读学生交流制度受制于理念、经费、学生学习能力综合评定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未能有效开展。通过完善我国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加强针对随班就读学生交流的定向拨款、完善随班就读学生学习能力综合评定机制、交流方式等,将有助于推动随班就读学生的交流工作。
关键词:
随班就读 交流 制度设计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志峰 庞丽娟 杨小敏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对于促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城乡学校布局过程中存在片面注重规模效益、过度开展撤点并校的问题,加剧了乡村教育和乡村社会的衰落,动摇了乡村振兴的人才和文化根基。布局问题背后有主观的价值取向、决策机制和政策执行等问题,也有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和地区差异巨大等客观因素。当前应深刻认识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紧密关系,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观,研究制定科学的布局标准,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学校布局,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内涵式发展,推动城乡教师队伍一体化发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薛海平
基于大规模义务教育学校基线调查数据,依据教育生产函数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学校、家庭、教育制度与学生成绩的关系。研究结论显示:家庭和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联合生产机制;教育管理制度对学生成绩有重要影响,具体而言,竞争制度、分权制度对学生成绩均有直接显著正影响,而竞争制度、问责制度、分权制度均通过学校和教师中介变量对学生成绩产生了间接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以帮助学校和家庭提高学生成绩:加强家校合作,健全家庭和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联合生产机制;重视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教育管理制度,依靠激励制度充分发掘教育投入对学生成绩影响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舒涵 李玲 韩玉梅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我国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风险预警理论和同心圆系统分析框架,将人、财、物列为三个主要风险源,构建了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对西部A省Y县的实地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性;还对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的风险预警机制提出了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构建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佳 顾建民
校长轮岗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影响到校长轮岗政策的设计、实施和调整。本文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790名校长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校长轮岗对学校发展产生的影响。从校长的角度看,轮岗经历增强了校长在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培养教师、优化组织架构和教学发展等四个维度的领导力。从学校发展的角度看,轮岗校长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师集体效能的促进作用的大小与非轮岗校长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尽管轮岗校长通过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对教师对校长的信任度和教师工作满意度产生的间接促进作用大于非轮岗校长,但直接促进作用显著小于非轮岗校长,总体促进作用与非轮岗校长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看,校长轮岗对学校发展的效果尚未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郑磊 李虔 张绘
中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十年来,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存在较明显的城乡教育质量差距,“乡村弱、城镇挤”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以及完善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背景下,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迈上新台阶,一方面要以县城为重点,在巩固县域内一体化基础上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要将城市纳入政策视域,在更大范围内拓展教育一体化。这既是党和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重点目标,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在政策路径上,应建立健全教育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双向自由流动政策体系,提升农村学生教育质量;尊重人口和产业集聚规律,积极扩充城镇地区教育容量;以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为契机,突破行政区划边界的限制,创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供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李廷洲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师资配置的均衡。我国义务教育师资城乡均衡配置政策经过初步确立之后,逐步形成了政策体系,包括增量配置、存量调整、质量提升三个方面的核心规定。分别选取数量、质量指标,对义务教育师资城乡均衡配置政策进行评估发现,城乡教师数量差距改善微弱、结构差距依然明显,质量差距呈现恶化态势,政策执行失真问题严重。政策失真的根本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障碍以及由此导致的制度约束。完善政策亟须加强战略谋划,创新教师待遇保障体制,加大特殊地区教师岗位津补贴力度,科学修订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优化制度环境。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师资城乡均衡配置 政策评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艳霞
义务教育的城乡差距实质上表明了整个教育系统正处于一种道德上的“无序”状态,这与其背后起着调控作用的“无形之手”——教育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在制度伦理的范畴内,在教育政策所具有的平等与人性等道德意义上,探讨当代中国义务教育城乡差距的贫困根源和发展路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付卫东
本文阐述了目前实行的"省级统筹"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保障机制面临的诸多困境,分析了构建"以省为主"的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绩效工资实行分项目、按比例分担、提升农村教师津贴承担责任及标准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以省为主 义务教育 教师绩效工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霍翠芳
自2001年中央发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指示十余年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对S省两地的实证调查发现,中央有关布局调整政策到地方层面执行时,由于行政官员自身的理解使政策带有地方性色彩,在政策执行中将政策目标简单化理解并量化操作,出现政策执行与政策指向相背离的情况。大量撤并村小和教学点、农村小学布局过于集中及隐性强行撤并的思路和做法,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使农村小学生就近入学的教育机会受到损伤,也改变了一部分农村家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应建立一整套民主的教育政策决策和纠错机制,强化国家行为,保护处境不利群体的教育机会,最大程度地增强政策的理性。
关键词:
布局调整 地方性理解 隐性撤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杰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变迁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表现出如下特点:政策酝酿期——以追求效率为目的;政策加速期——效率为主,初涉教育公平;政策转型期——效率与公平并重;政策成熟期——注重人文、伦理关怀。回顾政策的历史变迁,背后其实隐含着"公平"与"效率"的博弈和政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格局。展望未来,首先要"公平与效率并重",其中"公平"应具备优先权;其次,关注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的发展,或将建立学校教育联盟;最后,将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关键词:
学校布局调整 义务教育 农村 教育公平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路曦 朱家存
日本为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规模和教师配置的最大合理化,提高义务教育水准,消解基础教育不平等现象,在1958年便颁布了《公立义务教育诸学校班级编成及教职员定额数标准法》。依据此法,日本先后进行了十次"教职员定额数调整计划",逐步构建出学校班级编成与教师定额配置一体化系统,在缩小班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减少校园欺凌、避免学生辍学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梳理总结这十次调整计划的内容及其重点措施,发现该政策特点主要有:长期推进教学小班化,努力降低生师比;坚持以学生为本,采用"标准加机动"的教师编制核定模式;
关键词:
日本 班级编成 教师编制 义务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尹力
改革开放30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义务教育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同时在政策领域,采取了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均衡发展政策,针对社会弱势儿童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随班就读政策、"两为主"政策等,形成了相对全面的普及和救助政策体系,致力于更加公平的教育是改革开放30年来义务教育政策和法制建设的主旋律。尽管如此,还存在着义务教育发展尚不均衡、弱势儿童的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全面保障等突出问题。为此,要强化政府的义务教育公平责任,建立和完善保护儿童受教育权利的政策和法律机制,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保障每一个儿童都能上好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