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3)
2023(11475)
2022(9726)
2021(8891)
2020(7700)
2019(17739)
2018(17411)
2017(33439)
2016(18390)
2015(21129)
2014(21446)
2013(21284)
2012(20138)
2011(18246)
2010(18814)
2009(18057)
2008(17282)
2007(16058)
2006(14130)
2005(13030)
作者
(57669)
(47691)
(47596)
(45548)
(30307)
(23065)
(21961)
(18680)
(18455)
(17299)
(16326)
(16253)
(15428)
(15325)
(15273)
(15219)
(14452)
(14194)
(14045)
(13914)
(11933)
(11919)
(11891)
(11125)
(10986)
(10765)
(10747)
(10665)
(9907)
(9813)
学科
(73443)
经济(73349)
管理(50273)
(48907)
(39517)
企业(39517)
方法(33349)
(29532)
金融(29524)
数学(29515)
数学方法(29248)
(27918)
银行(27865)
(26929)
中国(26759)
(22717)
(21630)
(21065)
(17417)
地方(16085)
业经(15594)
(14679)
贸易(14665)
(14447)
(14328)
财务(14285)
财务管理(14240)
(14226)
农业(13591)
企业财务(13542)
机构
大学(267872)
学院(266466)
(108924)
经济(106295)
研究(96219)
管理(95201)
中国(81738)
理学(79728)
理学院(78805)
管理学(77312)
管理学院(76838)
科学(59585)
(58231)
(54949)
(54751)
(51570)
中心(46913)
研究所(46462)
农业(43796)
业大(43203)
(43069)
财经(42154)
(38091)
北京(37177)
经济学(34447)
(34337)
(34287)
(32808)
师范(32309)
(31371)
基金
项目(170283)
科学(130555)
基金(121074)
研究(120737)
(107718)
国家(106801)
科学基金(88469)
社会(73629)
社会科(69678)
社会科学(69652)
(67391)
基金项目(63245)
自然(58114)
(57281)
自然科(56762)
自然科学(56739)
自然科学基金(55731)
教育(55675)
资助(51559)
编号(49392)
成果(41572)
重点(39302)
(37486)
(37015)
课题(35435)
(35061)
科研(33312)
创新(32944)
计划(32883)
大学(31372)
期刊
(122336)
经济(122336)
研究(81354)
中国(59648)
(49847)
学报(49621)
(44702)
金融(44702)
(44515)
科学(41524)
大学(36410)
管理(34613)
学学(34548)
农业(32277)
教育(27553)
技术(22372)
财经(22158)
经济研究(19908)
业经(19204)
(18939)
(17185)
问题(16049)
理论(14731)
(14166)
(13589)
实践(13277)
(13277)
技术经济(12812)
统计(12634)
业大(12589)
共检索到422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欣欣  章向东  陈晓虹  杨婕  荣艺华  朱永行  刘肯  
本课题以研究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市场政策传导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与金融市场监测分析体系框架的关系为出发点,在深入研究分析我国金融市场监测分析体系现状和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监测分析体系框架的初步设想。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创新产品运行监测分析小组  周荣芳  
从200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以2004年以来人民银行推出的金融创新产品为基础,持续进行跟踪评估。跟踪结果表明,2007年,金融创新产品运行平稳,基础性产品规模迅速扩大,交易类创新产品规模呈爆炸性增长;金融创新产品的流动性显著提高;对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降低融资成本、管理金融风险、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监管部门应坚持将丰富创新产品类型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环节加以推动,重点考虑逐步放宽对创新产品的投资限制,解决市场运行的环境问题。金融创新产品对于扩大Shibor作为基准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争鸣,林嘉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新彬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主要经济体吸取教训,普遍加强了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成为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环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领域仍处于风险易发高发期,要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加强金融稳定相关立法,加快建立全覆盖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豫  
在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仍是一项重要工作。国际经验表明:离岸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市场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经验教训表明: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走向国际金融市场过程中,迄今为止对国际金融市场游戏规则还远未掌握,交易、风险管理等专业和金融管理人才经验还很不足,因此付出的学费较大。在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巨变的情况下,抓住时机在上海建立类似新加坡的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是当务之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高建  扈永军  王燕  
要确立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要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及有效处置,并采取具体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遥  王文涛  
当前,全球碳交易体系分割且从属于不同的政府或区域管辖之下的发展特征,产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分散交易体系如何链接、各市场减排效果如何比较等问题。由于国际碳市场相对发展还不成熟、预期寿命不确定、波动性较强,且由于碳市场发展历史较短,缺乏长期的定量数据记录,市场上为参与者提供的风险管理工具很少。而随着2013年中国七省市的区域碳交易试点陆续启动,结合全国层面的自愿减排交易体系,碳交易将成为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发展初期,我国碳金融市场至少存在机制设计风险、市场供给风险及违规操作风险等方面的挑战。因此,无论是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经济部门和市场稳健发展还是从公共利益出发,我国相关政府部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长雁  
近年来,在社会整体资金面趋紧的背景下,榆林市民间融资日趋活跃,而民间融资活动暗藏的风险也成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中国人民银行榆林市中心支行为监测、提示、防范和化解民间融资风险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郑东亮  陈云  
现有就业形势分析指标统计监测体系的主要问题是法制基础薄弱,组织体系不完善,统计调查项目设计不合理,数据管理和工作保障体系不健全,统计指标和数据存在不科学、不准确、不配套和不及时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强就业统计监测的法制建设,强化依法统计意识;科学设计指标体系与规划各项统计调查项目;建立合理协调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就业统计监测保障系统,加大就业统计的资金投入,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就业形势指标数据的开发利用。建立国家和省级的人力资源基础数据库、人力资源市场基础数据库和用工主体基础数据库三大基本数据信息中心。在此基础上设计完善统计调查项目,形成反映就业增长、失业水平、单位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焦作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骆波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以互联网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网络众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迅猛,对提升金融业服务、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互联网金融使得风险的波及面更为广泛,扩散速度更加迅速,溢出效应更是强烈。互联网金融业务信息的宽泛统计是做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要基础要素,也是下一步实施创新监管的重要一环。通过对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和众筹实施了统计监测框架的研究,为今后更加宽泛的互联网金融业态统计监测框架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丕群  
本文提出金融预警的基本方法──建立金融预警指标体系的方法。从监测预合指标的概念、分类、选择书法、体系结构诸方面展开论述,最后设置了较为实用的年度和月度金融监测预警核心指标体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逐步升级,并演变为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危机虽未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较大影响,但却通过实体经济的传导链条,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形成了显著冲击。面对严峻形势,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危机跟踪监测指标体系,及早做好相应预案准备,积极稳妥地应对危机。本文尝试构建了一套新的金融危机监测综合指标体系,并合成为一个综合指数,即金融危机风险指标(Risk of Financial Crisis Index,ROFCI)。本文界定了ROFCI每项指标的区域划分标准,并运用美国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并进一步对ROFCI进行了回溯评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江海  朱燕涛  吕晓星  陈凡芸  雷志强  
本文通过中外对比,对架构互联网统计监测体系的意义和难点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就互联网统计监测体系的建设,从制度、体系、科技、人才和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大庆  贺阳广  王定芳  
一、建立“大金融”统计监测体系的必要性1.建立“大金融”统计监测体系是基层央行履职的现实需要。由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统计指标自成体系,集中的金融统计信息被分割或垄断,形成了金融业统计信息的真空。这一现状不仅不利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经营和监管,也不利于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业的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