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2)
- 2023(7370)
- 2022(6187)
- 2021(5551)
- 2019(10687)
- 2018(10624)
- 2017(21581)
- 2016(11364)
- 2015(13383)
- 2014(13359)
- 2013(13892)
- 2012(13618)
- 2011(12902)
- 2010(13250)
- 2009(12948)
- 2008(12590)
- 2007(11748)
- 2006(11110)
- 2005(10569)
- 2004(9556)
- 学科
- 济(75110)
- 经济(75044)
- 管理(31592)
- 业(26970)
- 方法(25314)
- 数学(22883)
- 数学方法(22766)
- 企(20039)
- 企业(20039)
- 中国(18957)
- 地方(16959)
- 农(15147)
- 制(14296)
- 学(13613)
- 财(12745)
- 地方经济(12471)
- 业经(12397)
- 银(11713)
- 银行(11690)
- 融(11664)
- 金融(11664)
- 行(11366)
- 贸(11236)
- 贸易(11226)
- 易(10822)
- 体(9965)
- 农业(9243)
- 环境(8930)
- 经济学(8092)
- 和(8074)
- 机构
- 大学(190589)
- 学院(187884)
- 济(94715)
- 经济(92977)
- 研究(74232)
- 管理(66166)
- 中国(59535)
- 理学(54883)
- 理学院(54275)
- 管理学(53562)
- 管理学院(53227)
- 财(44828)
- 京(41441)
- 科学(41210)
- 所(39544)
- 研究所(35036)
- 财经(34493)
- 农(33587)
- 中心(31806)
- 经济学(31291)
- 经(31222)
- 江(29640)
- 经济学院(27840)
- 北京(27355)
- 农业(26539)
- 院(25893)
- 业大(25604)
- 财经大学(25553)
- 州(22819)
- 范(22120)
- 基金
- 项目(107582)
- 科学(83417)
- 基金(78923)
- 研究(77190)
- 家(69724)
- 国家(69204)
- 科学基金(56795)
- 社会(50909)
- 社会科(48302)
- 社会科学(48284)
- 基金项目(40112)
- 省(39610)
- 自然(35088)
- 资助(34367)
- 自然科(34169)
- 自然科学(34152)
- 划(34090)
- 教育(33789)
- 自然科学基金(33554)
- 编号(29572)
- 成果(25287)
- 发(25024)
- 部(24989)
- 重点(24624)
- 国家社会(21801)
- 课题(21375)
- 教育部(21167)
- 创(21034)
- 发展(20470)
- 科研(20285)
- 期刊
- 济(117424)
- 经济(117424)
- 研究(68023)
- 中国(39225)
- 财(32407)
- 农(30614)
- 学报(29123)
- 管理(27786)
- 科学(26866)
- 融(25509)
- 金融(25509)
- 大学(22072)
- 学学(21077)
- 经济研究(20632)
- 农业(20559)
- 财经(19261)
- 经(16726)
- 业经(16304)
- 问题(15718)
- 技术(15234)
- 贸(13502)
- 教育(13218)
- 国际(12262)
- 技术经济(11580)
- 世界(10962)
- 理论(10790)
- 统计(10344)
- 业(10243)
- 商业(9855)
- 经济问题(9835)
共检索到313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韦新龙
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应该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完整的市场体系和有效的宏观调控的三者统一。其中,市场主体——企业的活力是轴心,市场体系是条件,国家宏观调控手段是调节市场和企业的操纵杆。如果不把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搞活,企业没有活力,职工没有动力,对市场竞争和国家的宏观措施都很难作出积极反映,市场和宏观调控也就失去了调节经济发展的作用。如果只把企业搞活,而没有完整的市场体系,企业就没有完善的市场机制去调节。如果把微观企业搞活了,完整的粮食市场体系也形成了,而没有国家综合运用宏观调节手段进行干预,必然会出现经济运行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因此,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粮食企业、完整的粮食市场体系和国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明义
本文在论述了我国现行粮食市场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粮食问题面临的新形势和任务,对未来粮食政策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粮食政策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道龙
提要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建立一个正常运转的市场经济制度,必须由财产关系明晰的微观经济主体、有效的市场经济体系和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合理宏观调控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梅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卫生机构,满足各种病人、各种档次的服务需求;逐步打破地域和卫生机构之间的相对封锁,促进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之间的平等竞争应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医疗市场的基本特征,这是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贾履让 肖春阳
我国粮食市场的现状是,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相互渗透,相互混淆。既受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规律的调节,又受政府行政手段的干预,使粮食市场呈现松散、割裂、封闭和混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粮食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完备。市场机制是指市场各要素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运行构体。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的主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声俊
本文着眼宏观视角,思考和分析了新时代、新环境下深化粮改和促进发展的新特点。其中,特别强调关键性、方向性、共享性、绿色性、安全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新理念为核心和灵魂,对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和完善粮食价格体系进行了深入探索和阐述。本文提出:粮食流通要引入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及"互联网+"新商业形式;建立以市场为主形成粮食价格的机制;对小麦、稻谷两大谷物继续实行"托市收购"政策,但需要对托市价格进行调整和完善,对大豆、棉花主要农产品继续进行目标价格改革的试点,着力做到指导思想明晰化、改革方案透明化、价格水平合理化、价格水平合理化、实施程序简易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隗斌贤
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改革的基本思路──问题、原因、目的要求与对策隗斌贤[编者按]统计改革向何方,这是本刊"改革新思维"栏目开栏以来一直探寻的主题。现实告诉我们:统计改革在总体上依然在技术性方面修修补补、来来去去。究竟怎样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与其他部门改...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松庆
《审计法》经八届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通过,一九九五一月一日正式施行。它是一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强化审计监督的国家法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基础的巨大变革,必然引起上层建筑诸领域的巨大变化。作为国家机器组成部分的审计机关,只有自觉服从国家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的大局,特别是适应政府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和间接管理经济的需要,用党的十四界三中全会的《决定》和《审计法》的精神,审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努力做到市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审计就适应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真正强化和完善审计监督的目的。同时,必须看到,审计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少刚
1.价格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前段时间,有些人把我国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引向全面“放开价格”,是值得商榷的。2.所谓放开价格的含义,就是让市场定价,也就是让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和调整商品的价格。这不是新东西,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马克思对其本质和利弊已做过深透剖析。我们今天要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资灿
粮食市场价格走势由市场上供求双方力量来决定。粮食的供给来源包括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两部分,需求也包括两大块,即国内消费和出口。粮食生产。有关模型预测结果显示:1998年粮食生产总体上仍将保持稳定,可望与1997年持平,但不同品种的生产波动会较大,夏粮形...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国庆 丁贤 杨良山 王美青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食物生产和消费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经过食物消费目标的多方案比较,提出了21世纪初期浙江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特别是动物性食物“三三制”结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思路、途径和对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文举 冯德君
受国家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双重影响,处于始建过程中的我国粮食市场体系尚存在不少问题,应采取种种有效措施迅速建立一个网络齐全、结构合理、法规完备、功能全面、机制完善、统放结合、公平竞争、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喻闻 黄季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农村改革实行20年来粮食市场的整合情况,并测量中国粮食市场改革的效率。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1988到1995年间每10天的省级大米价格,利用AugmentedDickeyFuler方法对粮食市场的共同整合程度进行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粮食市场整合程度自1988年以来不断提高,但要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粮食大市场尚需进一步的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