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
2023(83)
2022(64)
2021(76)
2020(59)
2019(119)
2018(146)
2017(280)
2016(138)
2015(186)
2014(152)
2013(175)
2012(146)
2011(142)
2010(137)
2009(140)
2008(139)
2007(137)
2006(116)
2005(114)
作者
(404)
(331)
(318)
(311)
(198)
(167)
(158)
(137)
(136)
(128)
(124)
(123)
(123)
(123)
(111)
(109)
(101)
(98)
(95)
(90)
(89)
(82)
(82)
(80)
(76)
(72)
(71)
(70)
(70)
(68)
学科
(685)
经济(685)
管理(583)
(479)
(451)
企业(451)
方法(408)
数学(390)
数学方法(389)
(297)
(224)
财务(224)
财务管理(224)
企业财务(220)
(213)
(191)
银行(191)
(187)
金融(187)
(178)
(142)
贸易(142)
(141)
中国(136)
(132)
(126)
体制(123)
(117)
市场(114)
(112)
机构
学院(2239)
大学(2214)
(1097)
经济(1076)
管理(893)
理学(756)
理学院(750)
管理学(746)
管理学院(741)
研究(686)
(636)
中国(628)
财经(512)
(472)
(441)
经济学(440)
财经大学(420)
经济学院(400)
(344)
(333)
金融(330)
中心(325)
科学(299)
商学(294)
商学院(293)
(292)
研究所(261)
北京(260)
(254)
(252)
基金
项目(1319)
科学(1080)
基金(1067)
研究(989)
(902)
国家(894)
科学基金(797)
社会(702)
社会科(679)
社会科学(678)
基金项目(536)
自然(490)
自然科(477)
自然科学(477)
自然科学基金(472)
资助(464)
教育(447)
(443)
编号(374)
(359)
(348)
国家社会(337)
(325)
成果(317)
(311)
重点(298)
教育部(291)
人文(280)
大学(274)
青年(262)
期刊
(1113)
经济(1113)
研究(742)
(560)
(397)
金融(397)
中国(374)
管理(346)
财经(314)
学报(277)
科学(262)
(259)
大学(229)
学学(224)
(221)
经济研究(215)
教育(156)
问题(150)
业经(145)
(143)
会计(142)
技术(139)
农业(131)
理论(126)
财经大学(116)
统计(108)
经济管理(107)
国际(106)
财会(104)
实践(102)
共检索到3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国  高越青  
产能过剩不仅阻碍了中国工业生产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更加剧了整个经济体系的系统风险,而市场退出障碍是导致产能过剩长期存在且难以化解的重要原因。产能过剩行业普遍存在的市场退出障碍,具体表现为落后产能淘而不汰、兼并重组流于形式、地方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退出、债权银行救济"僵尸企业"阻碍市场退出等四个方面。要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必须消除现有市场退出障碍,并建立起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本文首先通过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实例对当前的市场退出障碍成因进行剖析,然后从扫清市场退出障碍(短期措施)和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长期措施)两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如何建立起长效的市场退出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用彬  袁大建  
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事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税收是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用好税收政策工具,助力实现化解过剩产能目标,既是税务部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服务供给侧结构性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具体体现。本文分析了当前化解产能过剩税收政策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梁涛  
以建立覆盖保险系统风险识别、预警、处置全过程的制度体系为目标,以推进市场化并购重组为重点,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可操作的市场退出机制保险机构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客观上始终存在由于经营失败等原因退出保险市场的可能性。建立科学有效的保险市场退出机制,实现保险机构的有序进退、优胜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柯  陆震  
由于存在策略博弈、委托—代理等问题,企业自发的产能退出速率常常滞后于市场最优,产能退出机制改进了这种竞争带来的非效率均衡。文章将产能退出归纳为四个时间窗口,对应资本市场、企业内要素市场、产品要素市场等不同机制。我们发现当前抑制产能过剩的政策与市场力量间存在多处相悖,弱化了政策效果并造成了产能过剩的反复性。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资本市场与企业内要素市场的落后迫使产品要素市场承担着过度的产能退出压力,突出了社会保障、再就业等方面的不足。建立完整的产能退出机制迫在眉睫,在社保等短板得到改善前就贸然停止政府干预,将使社会承受过多破产引发的负外部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柯  陆震  
由于存在策略博弈、委托—代理等问题,企业自发的产能退出速率常常滞后于市场最优,产能退出机制改进了这种竞争带来的非效率均衡。文章将产能退出归纳为四个时间窗口,对应资本市场、企业内要素市场、产品要素市场等不同机制。我们发现当前抑制产能过剩的政策与市场力量间存在多处相悖,弱化了政策效果并造成了产能过剩的反复性。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资本市场与企业内要素市场的落后迫使产品要素市场承担着过度的产能退出压力,突出了社会保障、再就业等方面的不足。建立完整的产能退出机制迫在眉睫,在社保等短板得到改善前就贸然停止政府干预,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建海  郭文  
(一)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市场调节并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一是企业能够依据市场信号,自由决定价格、成本、投入、采购和销售。二是企业根据市场信号,自由做出投资决定。三是资本、劳动、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四是依据市场需求做出企业的资本分配或影响资本分配的决策。五是严格遵
[期刊] 改革  [作者] 齐子翔  于瀚辰  
通过对企业区位选择与开发区招商引资进行双边匹配的机制设计,可将厂商选址的单边搜寻行为变为市场与政府的双边匹配过程,将各地分散市场变为全国集合交易,重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模式,激发市场微观主体活力。通过地方政府对自身比较优势的自我挖掘,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市场出清,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职能有机统一的格局,助力产业有序转移,为从根本上化解我国产能过剩以及重复建设等经济顽疾提供有效路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翔  
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各种政策,力求对产能过剩加以调控,但问题并没有被根治。从供给侧角度看,我国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在于市场主体行为被严重扭曲所导致的过度投资,具有非常明显的"结构性+体制性"特征。要防范和化解过剩产能,就应注重产能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从完善激励考评体系、注重市场作用、政府与市场协同、深化国企改革等方面全面构建长效机制,以矫正投资激励扭曲。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翔  
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各种政策,力求对产能过剩加以调控,但问题并没有被根治。从供给侧角度看,我国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在于市场主体行为被严重扭曲所导致的过度投资,具有非常明显的"结构性+体制性"特征。要防范和化解过剩产能,就应注重产能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从完善激励考评体系、注重市场作用、政府与市场协同、深化国企改革等方面全面构建长效机制,以矫正投资激励扭曲。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文报  李英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形势严峻,"走出去"是化解产能过剩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钢铁产能"走出去",是产能的输出,是优势产能的国际合作,是钢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环节。我国钢铁行业拥有"走出去"的客观实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钢铁产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先锋  蒋慕超  刘有璐  吴飞飞  
如何平稳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难题,而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解决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两个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化解过剩产能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比较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升对外出口水平仍是削减企业过剩产能的主要突破口,而对外直接投资尚未成为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主要路径。虽然出口增加对化解过剩产能存在一定的负向反馈效应,但这一负向作用并没有抵销出口对化解过剩产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先锋  蒋慕超  刘有璐  吴飞飞  
如何平稳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难题,而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解决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两个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化解过剩产能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比较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升对外出口水平仍是削减企业过剩产能的主要突破口,而对外直接投资尚未成为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主要路径。虽然出口增加对化解过剩产能存在一定的负向反馈效应,但这一负向作用并没有抵销出口对化解过剩产能的正向作用。尽管从理论上看,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相比,更能够化解企业过剩产能,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时间短、总量小,尚未对消化过剩产能产生显著影响。上述结论在使用多个估计方法、替换变量测度方法等分析后仍然是稳健的。本文研究为客观评估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化解过剩产能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同时也为进一步合理消化过剩产能提供了有益的路径参考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戒骄  王振  
各方面普遍主张采用市场化办法化解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但对市场化解产能过剩的原理和保障措施,特别是对市场化办法化解产能过剩要求的政策体系刻画不清晰。本文发掘梳理了经济学中有关产能过剩的概念、原理和分析,揭示了诱发实际产能偏离市场均衡的因素,分析了市场通过自身机制化解产能过剩并对产能进行调节的原理,提出了市场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和保障措施。从微观经济学视角看,产能过剩是对市场均衡状态的一种偏离,而偏离市场均衡的原因在于市场制度缺失和政府的不当干预。强调用市场机制化解产能过剩,恢复和加强市场在供求调节中的决定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俏彬  
非常感谢让我发言。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化解产能过剩》。这个问题在三中全会决定的第四章当中有明确的表述:要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对于这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戒骄  王振  
各方面普遍主张采用市场化办法化解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但对市场化解产能过剩的原理和保障措施,特别是对市场化办法化解产能过剩要求的政策体系刻画不清晰。本文发掘梳理了经济学中有关产能过剩的概念、原理和分析,揭示了诱发实际产能偏离市场均衡的因素,分析了市场通过自身机制化解产能过剩并对产能进行调节的原理,提出了市场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和保障措施。从微观经济学视角看,产能过剩是对市场均衡状态的一种偏离,而偏离市场均衡的原因在于市场制度缺失和政府的不当干预。强调用市场机制化解产能过剩,恢复和加强市场在供求调节中的决定性作用,由市场决定赢者和输者,不是否定政府化解过剩产能的制度保障作用。市场和政府都存在局限性,无论市场还是政府,都无法单独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市场和政府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不是替代关系,不是一个机制取代另一个机制,而是需要同时发挥两者各自作用,市场是调节产能实现供求均衡的决定者,政府应当为市场有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市场化解产能过剩要求政府提供制度保障,构建一个使市场主体在边界清晰的有效约束和激励条件下自主决定进入和退出并进而调节产能的制度体系。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当前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存在对市场管制和干预过多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最根本的不是出台多少具体措施,而是要改善政府作用,加强相关政策的约束性和激励性,重点改善政府在降低市场进入退出壁垒、竞争性配置不可移动生产要素和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等方面的作用,扭转地方政府以补贴和放松环境监管来保护本地企业的做法,为市场自主调节产能和实现产能供求均衡提供制度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