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96)
- 2023(6529)
- 2022(5619)
- 2021(5156)
- 2020(4451)
- 2019(10222)
- 2018(10214)
- 2017(19744)
- 2016(10796)
- 2015(12246)
- 2014(12154)
- 2013(12004)
- 2012(11330)
- 2011(10193)
- 2010(10098)
- 2009(9429)
- 2008(9275)
- 2007(8319)
- 2006(7401)
- 2005(6744)
- 学科
- 济(42531)
- 经济(42453)
- 管理(34401)
- 业(30188)
- 企(24024)
- 企业(24024)
- 方法(14551)
- 农(14401)
- 地方(13862)
- 制(13676)
- 财(13357)
- 数学(12698)
- 数学方法(12573)
- 中国(10625)
- 业经(10613)
- 农业(9555)
- 体(9368)
- 环境(8143)
- 体制(7681)
- 务(7453)
- 财务(7435)
- 财务管理(7416)
- 学(7151)
- 融(7046)
- 金融(7042)
- 企业财务(6939)
- 银(6932)
- 银行(6926)
- 划(6806)
- 行(6575)
- 机构
- 学院(148211)
- 大学(147876)
- 济(60475)
- 经济(58972)
- 管理(56380)
- 研究(49906)
- 理学(47797)
- 理学院(47222)
- 管理学(46520)
- 管理学院(46229)
- 中国(38660)
- 京(31760)
- 财(31405)
- 科学(29372)
- 江(25208)
- 农(24830)
- 中心(24405)
- 所(24307)
- 财经(23549)
- 业大(21860)
- 研究所(21528)
- 经(21096)
- 范(20328)
- 师范(20189)
- 北京(19498)
- 州(19494)
- 省(19202)
- 农业(18986)
- 经济学(18395)
- 院(18366)
- 基金
- 项目(99572)
- 科学(78735)
- 研究(75603)
- 基金(71356)
- 家(60491)
- 国家(59931)
- 科学基金(52303)
- 社会(48459)
- 社会科(45745)
- 社会科学(45733)
- 省(41792)
- 基金项目(38859)
- 教育(34343)
- 划(33178)
- 自然(32846)
- 自然科(31984)
- 自然科学(31975)
- 自然科学基金(31374)
- 编号(31085)
- 资助(28062)
- 成果(25604)
- 制(24334)
- 重点(22244)
- 课题(22134)
- 部(22099)
- 发(21932)
- 创(20810)
- 创新(19588)
- 国家社会(19364)
- 性(19354)
共检索到234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维平
耕地占补平衡作为我国耕地保护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对遏制耕地锐减的势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与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因此,各地政府都很重视占补平衡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普遍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倾向,"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地"现象仍较为突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辉
近年来,黄山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140.9亿元,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801.3万人次,旅行社已发展到105家,通过旅行社有组织接待的旅游者达到223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晖 吴霜 张燕媛 虞祎
利用2012年安徽省黄山市成为生态补偿试点这一事件作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的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 Method)分析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黄山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使试点城市的人均GDP降低2.93%;且生态补偿政策对人均GDP的降低效果具有滞后效应,降低效果为2.15%。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结构的改变是人均GDP下降的主要原因,体现在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及第三产业的产值未能弥补试点城市为生态补偿政策付出的机会成本。从政策评估的角度看,生态补偿政策是以牺牲上游地区经济增长为代价的,因此,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双重差分模型 流域生态补偿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玉宝
研究目的从实际工作出发,研究《安徽省耕地占补平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步骤和方法。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利用SQLServer、VisualBasic、VisualC++等工具可以实现系统的建立。研究结论通过对耕地占补信息的结构和流程的分析,提出系统建立的技术路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素珍 鲁洋 杨晓英 李小港
基于《安徽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结合黄山市的具体经济、社会与环境特征,设计包括6项一级指标和33项二级指标的黄山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群决策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绿色发展指标的权重。基于2004~2016年统计数据,评估黄山市及各县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趋势与特征,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造成黄山市县区绿色发展时空差异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2004~2016年黄山市及各区县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生态保护和增长质量这2方面绿色发展指数的显著增加。(2)黄山市各县区的绿色发展时空差异较大。造成2016年黄山市各县区绿色发展水平差异的指标主要集中于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量。(3)2004~2016年间,黄山市在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和绿色生活指数方面进步有限,建议黄山市近期可以将其绿色发展工作重点置于提高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促进绿色出行等方面。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雎岚 锁凌燕 汪颖
自2008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实际覆盖面与农民巨大的潜在需求依然存在相当的差距。探究我国广大农村人群对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具体需求以及需求影响因素,能够为推进小额人身保险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政策建议。本文基于安徽省黄山市的调研数据,对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投保意愿及保险花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试点支持性政策对于中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受教育年限、劳动力比率和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对小额保险需求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伴随农村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普通人身险的市场潜力会逐步释放,小额保险作为提高保险感知度、增进客户体验的重要方式,对未来农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从徽州十万大山里磨砺而出,新安江的波涛,带着峰的楞角,绿的色彩奔跑,记录了时代的音容笑貌。一又是一个周二,安徽省休宁县流口村的"生态美超市"门前,村民们排成了长队正忙着兑换,10个矿泉水瓶兑换一包黄酒或一支牙刷,5节旧电池兑换一包盐,60个香烟盒兑换一包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执
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坚守耕地数量质量"双红线"等方面,做了不少探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近5年来,河南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22亿亩左右,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1.02亿亩左右,城市周边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118万亩。2016年,河南省夏粮总产695.36亿斤,继续位居全国之冠。但与此同时,从河南的实践看,当前耕地保护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亟待解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步雄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对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不断扩大的补救措施,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很多地区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相当匮乏,补充耕地指标难以为继。如何在落实耕保任务、保障地方合理用地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各地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将以福建省部分县市为例,分析耕地占补平衡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亮广 戴仕宝 江玉晶
基于目前大多数干旱研究偏于气象、水文和农业干旱,不能较好地反映供求矛盾,论文根据水资源供需成因的旱情评价方法,对安徽省2001—2005年的旱情时空分布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上,安徽省2001和2005两年同为中度干旱,但差别甚大,平水年份的2005年的旱情等级数(Drought Index,DI)(1.485 9)却远高于偏枯的2001年(DI 0.890 9);在空间上,平水年份的2005年总体为中度干旱,但各地市区域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用水量大的城市干旱严重(如合肥、淮南、马鞍山、芜湖市等)。淮北(DI-0.146 1,无旱)与芜湖(DI 2.466 2,严重干旱)两市...
关键词:
干旱 水资源供需平衡 安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华玉 沈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和各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人口高峰年的粮食安全问题,国家提出了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耕地占补平衡。当前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关键问题是片面强调数量平衡,缺乏新增耕地的质量评价衡量标准,从而使我国的新增耕地质量总体趋于下滑,某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确定耕地质量的衡量标准,建立耕地质量检验机制已成为耕地占补平衡的关键。本文根据农用地分等理论及方法,结合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中所存在的问题,对耕地占补平衡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广东省连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确定了连州市耕地占补平衡评价体系及测...
关键词:
农用地 分等 耕地 占补平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德生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属于典型的土石山区,全市总人口243万,耕地面积223万亩,人均0.94亩,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对建设占用耕地的补救措施,是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更是守住耕地红线的关键之举。对此,笔者结合商洛市的实际,就秦岭山区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展开论述。商洛市耕地占补平衡进展从粗放使用到指标统筹管理。商洛市位于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德生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属于典型的土石山区,全市总人口243万,耕地面积223万亩,人均0.94亩,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对建设占用耕地的补救措施,是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更是守住耕地红线的关键之举。对此,笔者结合商洛市的实际,就秦岭山区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展开论述。商洛市耕地占补平衡进展从粗放使用到指标统筹管理。商洛市位于秦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万勇 杨思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从顶层设计层面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其中,流域生态补偿作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创新手段,被广泛运用于实践并取得积极成效。但随着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的加快推进,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此,必须对症下药,建立一套设计合理、科学系统、顺畅高效的运行机制,推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流域 生态补偿 运行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文英 马思瀛 张丽亚 戴劲
城乡生态补偿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城乡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碳平衡角度探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生态关系,建立碳平衡的生态补偿计算方法,并以北京市为例,计算了2005~2012年城市和乡村的碳排放、碳吸收,说明了乡村地区碳吸收的生态贡献,提出了城乡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构建思路。研究指出:北京城市地区为碳源,碳赤字巨大;乡村地区为碳汇,平均每年净碳吸收量达133.6×10~4t;按照单位碳价格100CNY/t计算,乡村地区每年应获得补偿1.336亿元。研究提出应尽快完善生态补偿顶层设计,构建基于村级单元的城乡碳平衡数据库,完善生态补偿财政政策,设立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加快建立城乡生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