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60)
2023(3690)
2022(2963)
2021(2825)
2020(2354)
2019(5276)
2018(5351)
2017(9514)
2016(5613)
2015(6383)
2014(6663)
2013(6270)
2012(5969)
2011(5411)
2010(5544)
2009(5146)
2008(4842)
2007(4586)
2006(4088)
2005(3858)
作者
(17294)
(14344)
(14268)
(13652)
(8915)
(6665)
(6521)
(5690)
(5616)
(5172)
(4930)
(4835)
(4730)
(4693)
(4693)
(4325)
(4314)
(4202)
(4145)
(4082)
(3790)
(3601)
(3530)
(3393)
(3282)
(3222)
(3203)
(3042)
(3029)
(2977)
学科
(17601)
经济(17565)
管理(13239)
(11437)
中国(8717)
(7498)
企业(7498)
(7430)
方法(6479)
(6264)
(5942)
数学(5476)
(5422)
数学方法(5353)
(5068)
劳动(5051)
理论(4972)
农业(4915)
教育(4745)
(4532)
(4029)
银行(4005)
(3909)
(3850)
金融(3843)
(3484)
地方(3470)
业经(3438)
体制(3203)
教学(3179)
机构
大学(77423)
学院(75437)
研究(30224)
(27358)
经济(26587)
管理(24944)
中国(22451)
理学(20576)
理学院(20275)
科学(19974)
管理学(19758)
管理学院(19613)
(17766)
(16914)
(16212)
研究所(14747)
(14061)
中心(13416)
农业(13379)
(13178)
业大(12898)
(11570)
师范(11374)
北京(11238)
(11200)
(10919)
技术(10585)
财经(10526)
(9930)
(9544)
基金
项目(49550)
科学(37930)
研究(36852)
基金(33761)
(30506)
国家(30223)
科学基金(24450)
社会(21494)
社会科(20227)
社会科学(20224)
(20003)
教育(17797)
(17231)
基金项目(17197)
编号(16140)
自然(15310)
自然科(14969)
自然科学(14960)
成果(14719)
自然科学基金(14667)
资助(14234)
课题(11943)
重点(11361)
(10601)
(10538)
(10397)
项目编号(9866)
(9835)
计划(9476)
(9462)
期刊
(32985)
经济(32985)
研究(24850)
中国(23771)
学报(16393)
(16078)
教育(15226)
科学(13363)
大学(12092)
学学(11070)
(11062)
农业(10585)
管理(9719)
(7077)
金融(7077)
技术(6996)
图书(5955)
业经(5550)
财经(5522)
经济研究(5301)
(5290)
(4828)
业大(4664)
(4636)
问题(4232)
职业(4206)
(4120)
论坛(4120)
科技(4001)
农业大学(3954)
共检索到128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雷玉霞  
劳动,指的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随着社会和科学的迅速发展,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生理学、医学、卫生学、生态学、法学、统计学、环境保护学等许多学科,都立足于本学科的研究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劳动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研究,其发展结果是在一些学科中形成了新的分支,例如:劳动经济学、劳动社会学、劳动(人事)心理学、劳动管理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医学、劳动卫生学、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顾朝林  陈璐  王栾井  
依据国家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中国城市化正面临着比发达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更加复杂的背景和社会转型压力,论述了加快建设城市科学的重要意义。文章重点介绍了城市科学的学科构成、城市科学发展的现状、水平和存在问题,据此提出了我国城市科学建设的11个领域:中国城市化理论框架;转型期中国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经济、城市土地与城市住房;区域经济、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城市社会与城市社区;城市文化与城市史;城市快速、立体交通设计与物流综合;城市生态与环境;景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等。文章最后还对城市科学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的前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长江  
作者认为当代全球日趋严重的资源问题 ,尤其自然资源方面的问题 ,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具有整体理念的现代资源科学理论的引导。因此 ,发展与建设综合性的现代资源科学的学科群 ,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为此 ,作者在阐明什么是资源科学的基础上 ,对资源科学及其三维网络结构的学科体系进行了探讨 ,即资源科学包括总论、各论及区域分论三大部分 ,它们组成资源科学完整的学科体系 ,并派生出众多的分支学科 ,构成综合的现代资源科学的学科群。从而为发展资源科学 ,改进资源管理及改革资源科学教育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广京  
研究目的:研究探讨并确定土地科学学科是否具有独立学科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的定义,依据科学学方法,从讨论土地科学学科有无不可替代的核心理论和不可替代的研究域入手,研究土地科学学科的独立学科属性。研究结果:土地科学学科是一门具有不可替代的土地权籍核心理论,并与土地租价、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共同构成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核心理论轴,同时具有不可替代的3维3层3环耦合空间研究域的独立学科。研究结论:(1)借助逻辑和空间分析方法,提出的土地科学学科3维3层3环耦合空间研究域,揭示了土地...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人文社会科学占据高等教育知识疆域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这已是共识。但是关于如何繁荣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如何从观念上和制度上改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如何提高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培养质量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深入讨论。人文社会科学不仅是一个知识的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导向、文化传统、吸收外来知识、高等学校学科管理与人才培养等问题,在民族国家的层面,还会涉及民族认同、提升国家软实力或国际竞争力等宏大问题,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显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显东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本文构建了一种区域科学的学科体系框架,将区域科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对要素的研究、对子系统的研究、对分系统的研究、对系统整体的研究、对系统间联系的研究和对系统调控的研究六个方面;将区域科学的学科属性归为应用地理学,并对区域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本文的研究对建立和完善区域科学理论体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百明  
为了形成和发展资源科学,应使其在学科体系中得到认可,本文从必要性、难点与有利条件、具体建议等3方面阐述了设立“资源科学”的想法。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袁曦临  刘宇  叶继元  
对现行的《本科生专业目录》、《研究生专业目录》、《学科分类代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及《社科院目录》的学科分类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照国外主要的学科分类体系的设置情况,找出国内现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阐明目前采用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目录及其分类标准亟待修正与调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祖浩  龚伟  
本研究梳理与比较了国内外关于科学教育中能力测评的相关研究,并对主要国家(地区)科学课程文件中提及的能力要素进行了解读,进而获得建构我国基础教育科学学科能力的一系列启示:学科特殊性、完备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科学学科能力的思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理论体系建构路径,对高等教育学来说,应通过对这些学科发展历程的分析获得自身学科发展的启示。首先,要打破普适学科标准的神话,增强学科自信和学科建构意识;其次,学科知识的分化和学科理论解释力的提升是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必由之路,同时,应通过提炼学科核心问题和学科核心概念建构理论体系,构建理论传承的传统和学科知识谱系;最后,应从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与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出发,构建中国高等教育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洪捷  
本文对通行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学平面体系和立体体系的概念,认为立体体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关键所在,并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把中国特色与中国优势联系起来,指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核心在于形成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优势,没有优势,则无特色可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鲍世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实践(包括建筑实践)的最高概括。它通过建筑哲学作为"桥梁"来指导建筑科学实践。作为11个科学技术大部门的建筑科学也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建筑科学的"前科学"是未纳入建筑科学的"不成文的建筑实践感受"和"建筑实践经验知识库和建筑哲学思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成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菊  叶绍梁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具有人文性、历史性和丰富的个性等鲜明的特征。文科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必须符合这些重要特征所蕴涵的本质要求。从这些要求出发,评估指标体系要以历史(学科积累)、现状和未来(学科潜质)作为一级指标的纵轴线;然后每个一级指标里又以人、学科领域(方向)、成果等作为二级指标的主要内容,形成与一级学科纵轴相交的横轴系统,组成一个彼此具有一定有机联系的、又便于相互观照的体系。评估指标体系的实际运用还要努力贯彻价值性判定和客观性判定相结合、历史底蕴和学术创新相结合、社会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等方法和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