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6)
- 2023(9393)
- 2022(7877)
- 2021(7340)
- 2020(5994)
- 2019(13482)
- 2018(13386)
- 2017(25455)
- 2016(13996)
- 2015(15704)
- 2014(15569)
- 2013(15448)
- 2012(14291)
- 2011(13092)
- 2010(13206)
- 2009(12221)
- 2008(12136)
- 2007(10827)
- 2006(9868)
- 2005(8927)
- 学科
- 济(57232)
- 经济(57143)
- 农(49632)
- 业(47259)
- 管理(37948)
- 农业(33156)
- 企(25664)
- 企业(25664)
- 业经(19861)
- 制(17385)
- 地方(15890)
- 方法(15570)
- 财(14822)
- 中国(14576)
- 数学(13462)
- 数学方法(13321)
- 体(12631)
- 农业经济(12506)
- 发(11500)
- 贸(9758)
- 贸易(9751)
- 学(9717)
- 村(9642)
- 农村(9618)
- 发展(9465)
- 易(9463)
- 展(9455)
- 环境(9387)
- 体制(9364)
- 银(9353)
- 机构
- 学院(197943)
- 大学(192145)
- 济(81749)
- 经济(79948)
- 管理(73858)
- 研究(68890)
- 理学(63166)
- 理学院(62425)
- 管理学(61495)
- 管理学院(61105)
- 中国(54692)
- 农(53943)
- 科学(41219)
- 农业(40678)
- 京(40553)
- 财(38294)
- 业大(36017)
- 所(34613)
- 中心(33323)
- 江(32425)
- 研究所(30852)
- 财经(28888)
- 范(26357)
- 师范(26168)
- 经(25986)
- 农业大学(25347)
- 省(25134)
- 州(25128)
- 北京(24674)
- 院(24322)
- 基金
- 项目(131438)
- 科学(103343)
- 研究(100705)
- 基金(94045)
- 家(81376)
- 国家(80538)
- 科学基金(68653)
- 社会(64379)
- 社会科(60427)
- 社会科学(60411)
- 省(53524)
- 基金项目(50737)
- 教育(43665)
- 划(43534)
- 编号(42622)
- 自然(42356)
- 自然科(41170)
- 自然科学(41159)
- 自然科学基金(40400)
- 资助(35952)
- 成果(34370)
- 农(30970)
- 制(30836)
- 发(30215)
- 部(29221)
- 重点(29210)
- 课题(29126)
- 创(27344)
- 国家社会(26424)
- 性(26182)
- 期刊
- 济(103843)
- 经济(103843)
- 农(60506)
- 研究(58355)
- 中国(46643)
- 农业(40868)
- 学报(31017)
- 财(29923)
- 科学(29845)
- 大学(24998)
- 学学(23780)
- 业经(23612)
- 管理(23175)
- 融(22373)
- 金融(22373)
- 教育(18993)
- 业(18761)
- 技术(15811)
- 问题(15214)
- 农业经济(14930)
- 农村(14924)
- 村(14924)
- 财经(13778)
- 版(13094)
- 经济研究(12301)
- 经(11774)
- 世界(11647)
- 资源(11504)
- 经济问题(10749)
- 社会(10407)
共检索到310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道日娜
受灾是导致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广大西部地区因灾致贫和返贫已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问题。本文根据内蒙古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构建以最大限度减轻农民生命财产损失,尽快恢复农民生产生活为目标的农村灾害应急援助机制的新思路。
关键词:
援助机制 灾害 农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宁波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学生蒙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学校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心理援助应急机制,对减少灾害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创伤,重建心灵家园意义重大。学校心理援助机制就是根据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的任务及阶段特点,构建由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社会动员参与机制、评估或辅导反馈系统等构成的机制体系。建立学校心理援助机制应遵循系统规划原则、客观实际原则、有效防控原则。学校心理援助机制的基本内容包括心理援助组织体系、心理援助执行系统、学校心理援助社会动员参与机制等。
关键词:
地震灾区 学校心理援助 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汶川地震涉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情况复杂,在具体的灾后重建尤其是农村灾后重建工作中尚存在诸问题和困难,如规划严重滞后;重建资金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项目活动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缺乏灵活性;原宅基地复耕矛盾凸显。对策建议为:各灾区市县应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项目活动;财政报账制度应具有灵活性;重点区域的项目完成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区 农村恢复重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洲 杨明洪 敬珊珊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以前,阿坝州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农村产业发展格局。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给阿坝州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农村产业发展面临新的选择。
关键词:
阿坝农村产业结构 资源优势 灾后恢复重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朱荀
认为地震灾害对图书馆有特殊的破坏作用,为降低图书馆内在的安全隐患,更好地进行危机管理,图书馆应建立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建立预案的目的,一是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直接灾害;二是预防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应急预案制定的第一原则是生命高于一切,重要任务是保护本馆馆藏文献,并要制定长期的图书馆地震灾害预防预报预警机制。最后以哈佛大学图书馆应急反应手册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图书馆 危机管理 地震灾害 应急预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谭斯颖
通过对汶川地震十几个极重灾区重建景观与社区灾后恢复情况的实地考察,认为讲求速度优先的中国式的灾后重建是一次大规模的精英文化的实践,其建筑空间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和精英化的文化景观。因本土文化在重建过程被淡化和边缘化,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新景观与当地居民实际需求相斥的现象,从而导致部分灾民在新社区的适应情况不理想甚至导致景观重新改造的情况。
关键词:
灾后重建 中国模式 精英化 文化适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振之 马琳 胡海霞
现有国家规划体系在定位、内容和行政监管等方面制约旅游资源优势区域发展统筹和产业竞争优势培育。以汶川5.12灾后重建为例,探讨了建设旅游功能区以引导旅游资源密集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空间形态升级的可能性。通过战略层面的旅游功能区规划,协助统筹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协调城乡发展的空间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城乡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方式,达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
关键词:
旅游功能区 规划 灾后重建 大邑起步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朱力 吴晟
分析几次地震灾害爆发后应急物流管理实践,指出地震灾害下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构建基于地震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包括资源保障体系、组织体系、信息支撑平台体系、运作机制体系以及预案体系等。最后提出推进体系构建的建议,即完善震后的逆向物流管理;积极开展和物流企业的合作;加强物资储备能力;健全法律保障措施;积极改进运载工具及交通网络建设等。
关键词:
地震 应急物流 物流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农村震后重建课题组 张晓山 党国英 肖金成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所在的龙门山地区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给生活在那里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全国人民奋起救援,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震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恢复重建。调研组于8月10日抵达地震灾区,调研了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受灾严重的县乡村根据调研的情况和获得的有关资料,我们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形成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先金 夏泽明 杨璠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群众民生状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09年7月,四川省统计局围绕就业、收入消费、住房等几方面对4个极重灾县(市)绵竹、江油、青川、汶川的692位灾区群众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自地震以来,在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干部群众振奋精神、积极自救,基本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灾区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关键词:
地震灾区 重建 民生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洪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靳亦冰 王军
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陕西省南部受到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宁强县和略阳县,灾后重建任务十分艰巨。面对社会各界的支援,灾后村庄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如何在灾后全方位地营建乡村社区,并充分体现其地域特色,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地震灾后重建,不仅要考虑房屋建筑等生活空间的营建,还应统筹和规划考虑农村主导产业的生产恢复与技术提升,更新产业结构,以及建设新的循环农业模式。为此针对陕南地震灾后乡村现状,选取宁强县受灾最严重的广坪镇骆家嘴村为例,提出应结合该地区地域特点、产业结构和农村社会发展现状,从村庄规划及建设发展模式开发与新型民居示范等方面营建绿色乡村社区,探索灾后绿色乡村营建策略。
关键词:
灾后重建 绿色乡村 营建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覃志敏 陆汉文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本任务结束后,灾区贫困村发展步入后重建时期。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理论视角,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灾区贫困村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等作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灾后恢复重建有效改善了贫困村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他们的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水平;而住房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加重了农户债务负担,使其金融资本恶化,脆弱性增加;迫于还债等压力,农户生计策略倾向于打工等投入少、回报周期短的生计方式,但贫困程度深的农户因缺乏知识、技能、市场信息等,工资性收入比例低,生计方式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增收困难。
关键词:
地震灾区 贫困村农户 生计资本 脆弱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匡文慧 迟文峰 高成凤 杜国明 潘涛 杨天荣 刘爱琳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此次地震危害性较大。在快速收集震区地震烈度分布、地形状况、土地利用/覆盖现状、乡镇人口、居民点分布、房屋建筑物以及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等信息的基础上,应用GIS空间分析和定量评估模型,对重灾区自然环境状况,受灾人口、房屋建筑物及道路交通等敏感受体影响,牛栏江沿岸次生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坡耕地退耕及水土流失防治4个方面进行了快速评估,并针对震区人员救助、地质次生灾害防治以及灾后重建生态治理提出了科学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卢阳旭 赵延东
文章使用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社会调查数据,着重分析了震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社会网络和灾后恢复的制度性安排等因素对农村家庭获得住房重建资金的方式和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震前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社会网络资源量较丰富的家庭能够获得更多住房重建资金。家庭社会网络中亲戚比例较高对于家庭获得亲友借贷的金额有正面作用,但对获得更多建房资金却有负面影响。政府统一建房补贴和银行贷款政策都更偏重于处在受灾更严重地区的家庭。可见,灾后重建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社会网络遵循"相对优势法则"配置资源,而政府灾后恢复制度则更可能遵循"相对需求法则"进行资源配置,二者共同支撑着灾后恢复重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