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8)
2023(5573)
2022(4349)
2021(3943)
2020(3384)
2019(7465)
2018(7394)
2017(13846)
2016(7660)
2015(8831)
2014(8912)
2013(8443)
2012(7705)
2011(6935)
2010(7092)
2009(6949)
2008(7056)
2007(6428)
2006(5698)
2005(5497)
作者
(21832)
(18431)
(18313)
(17409)
(11780)
(8715)
(8318)
(6980)
(6934)
(6620)
(6366)
(6115)
(5995)
(5975)
(5973)
(5589)
(5466)
(5376)
(5353)
(5253)
(4729)
(4510)
(4381)
(4234)
(4150)
(4124)
(4081)
(4047)
(3709)
(3622)
学科
管理(30057)
(27862)
经济(27791)
(25559)
(22342)
企业(22342)
(12157)
(11836)
方法(9856)
中国(8707)
(8490)
业经(8347)
(8193)
数学(8012)
数学方法(7888)
(7422)
财务(7399)
财务管理(7370)
体制(7117)
企业财务(7006)
(6296)
银行(6288)
(5961)
(5757)
金融(5755)
(5693)
(5423)
农业(5395)
(5112)
环境(5099)
机构
大学(112290)
学院(111073)
(46147)
经济(45129)
管理(41370)
研究(37711)
理学(34953)
理学院(34552)
管理学(34076)
管理学院(33850)
中国(29449)
(27090)
(23540)
科学(21168)
财经(19843)
(18730)
(18047)
(17870)
中心(16895)
研究所(16457)
(16448)
北京(14759)
财经大学(14641)
经济学(14616)
业大(14609)
(14038)
(13655)
(13636)
师范(13516)
经济学院(12971)
基金
项目(71172)
科学(56775)
研究(53571)
基金(52436)
(45212)
国家(44836)
科学基金(38764)
社会(35537)
社会科(33677)
社会科学(33668)
(27392)
基金项目(27305)
教育(24775)
自然(23694)
自然科(23116)
自然科学(23110)
(22932)
自然科学基金(22719)
编号(21160)
资助(20729)
(19781)
成果(18350)
(16394)
重点(16245)
课题(15409)
国家社会(15067)
(15040)
(14646)
(14462)
教育部(14390)
期刊
(55730)
经济(55730)
研究(36740)
中国(26477)
(23786)
管理(17564)
学报(16554)
(16041)
科学(15545)
大学(13414)
教育(12800)
学学(12606)
(11829)
金融(11829)
财经(10732)
农业(10265)
技术(9458)
(9176)
业经(8641)
经济研究(8519)
问题(7203)
财会(5886)
会计(5837)
(5737)
(5599)
现代(5437)
理论(5097)
(5087)
科技(5019)
(5013)
共检索到178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海涛  
预算公开实质上就是政府行为的透明规范。它是进行依法行政、防范财政风险的需要,更是建立阳光型政府、责任型政府的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有利于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建设法治政府。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有利于让政府接受社会监督,控制政府权力边界,规范政府权力运行,促进政府部门更加自觉地依法理财、依法决策、依法行政。2014年8月31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泽彩  李云峰  张依群  费之光  
预算信息公开是治国理政的本质要求。为保障纳税人依法履行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强化规避"塔西陀陷阱"1的风险意识,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必须做到依法公开透明。笔者以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助力现代财政建设,贵在加强有效的制度供给。本文从制度供给的视角,认真总结了分税制以来我国预决算公开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了预决算公开的制度性缺陷,归纳梳理了发达国家预决算公开的经验启示,创新性提出在整合"四本预算为一本预算"的基础上,加快预决算公开的法制供给、责任供给、标准供给、方式供给和绩效供给等制度设计,将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纳入预决算公开制度建设中去,特别指明,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远比现行预决算"表格式"公...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何代欣  
预算改革承载了财税改革,乃至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头任务。透明预算则成为预算改革的主要切入点。中国预算制度的公开透明,有着鲜明的历史脉络。其探索革新的演进轨迹,往往与特定时期的改革背景密切关联。如今,现代国家治理结构下的现代财政制度,对透明预算的治理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当下中国透明预算的治理特征:首先是权利运行机制的公开规范;其次是政府间条块关系的清晰合理;再次是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信息体系作用的充分发挥;最后是政府微观治理结构的建构完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海燕  
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财政预算及其管理制度,有其特定内涵、发展历程、改革目标等。新一轮财税改革,围绕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这三大任务,正在有序推进。其中,预算制度改革是基础,要先行,需结合实际,重点推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俊培  龚旻  
公共预算透明的核心含义是公共选择的白箱化,而公共选择的白箱化本质上需要靠制度保障,因此公共预算制度透明才是问题的关键。公共预算制度透明的基本特征是:硬预算约束、公共预算中性以及预算信息公开。这有别于已有相关研究主要关注预算信息透明的视角。本文论证了公共预算透明的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公共预算的透明度现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公共预算透明度不高的现状加剧了国内市场主体的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的波动幅度,整体上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这为我国关注建构透明的公共预算制度提供了经验上的支撑。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洪  
我国《预算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已有12余年,其间,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行《预算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历时多年对《预算法》进行修订,完成了《预算法(修订草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上海财经大学是被征询意见单位之一。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在各自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了一次研讨会,对《预算法(修订草案)》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这些意见和建议汇编成这个笔谈录,以期对我国《预算法(修订草案)》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丁国光  
深化预算各项制度改革,建立规范透明预算,是今后深化财政改革的主要任务。为更好地适应预算改革和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转型,建立规范透明预算,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一)需要制定必要的预算支出标准。由于一些支出标准缺失或不健全,导致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审核过程中缺乏科学客观依据。一些部门、地方和单位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大,上报预算往往是头戴三尺帽,不怕砍一刀,甚至砍三刀也不见血。缺乏支出标准也使审核预算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或自由裁量权,助长暗箱操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元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要求,必须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制度统一、分配科学、管理规范、信息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并把推进形成主体功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夏先德  
预算,简单地讲就是对收支进行预计、测度。微观上有家庭预算、企业预算,宏观上有政府预算、国家预算,也就是国家的收支计划。国家预算有别于家庭和企业的预算,因为国家预算不仅仅是单纯的收支计划,还体现了一些政策,与一个国家政府职能活动和公众生活密切相关。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国家预算反映国家的政策和意图,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预算的政策制度、收支活动、资金安排等统称为预算信息。按照国际惯例,预算信息分为可以公开的信息和不能公开的信息。预算公开是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红霞  
纵观世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推进政府预算改革进程中,无一不是在加强财政预算监督,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度中取得成功的。"没有预算的政府是看不见的政府,有了预算不公开,仍然是看不见的政府,而看不见的政府不可能是负责任的政府"。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保证纳税人的知情权,是建立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分析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制约政府预算透明度的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的有效途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鹏  
预算透明是良好的财政治理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实现财政民主和有效财政监督的生命线。本文基于对预算透明的环境因素分析,提出政府预算透明度提升的动力机制,研究提升中国预算透明度的实施路径与改革措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燕  
一、把握财政透明度由于在政府财政信息披露过程中,政府是信息的供应方,公众是需求方,推进财政信息公开透明,需要供需双方相互配合:从信息提供方的角度,看政府是否有意愿主动提供信息;从信息接受方的角度,看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军平  
基于对我国省级行政收支及相关信息透明度的调查,本文研究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及其原因。研究表明:由于制度主要是通过道德的感召而不是法律的强制来对财政透明度施加影响,在整体水平上,制度对于财政信息的公开有促进作用,但作用比较有限。由于制度条文规定的差异所引致的激励效应不一样等方面的原因,在层次差异上,制度对态度责任心的提升效应相比对实质信息公开的促进效应要显著得多。而在主体差异方面,相比对于行政部门财政透明度的推动作用,制度对非行政部门财政透明度的推动效应要小得多;制度对财政透明度的推动效应与各单位所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在态度责任心的提...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志勇  
预算法是财政领域的根本大法。通过对公共资金收支行为的约束,预算法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财政是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的交汇点。过去,我们一直把财政问题当作经济问题处理,只重视其中的"财",而忽略了"政"。显然,这种有偏颇的做法亟待改正,财政既是经济问题,也是公共事务。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2012年,中国政府统计迎来了60华诞。在一个甲子的峥嵘岁月中,广大统计工作者努力推动统计不断地走向开放透明,中国统计大开放、大透明、大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如今,统计不仅真正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工具和参谋手,还日益走进大众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