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46)
2023(3884)
2022(3241)
2021(2684)
2019(4750)
2018(4688)
2017(9031)
2016(4504)
2015(5156)
2014(5248)
2013(5438)
2012(5332)
2011(5197)
2010(5400)
2009(5163)
2008(4628)
2007(4269)
2006(4165)
2005(3949)
2004(3505)
作者
(14310)
(12178)
(12122)
(11538)
(7748)
(5574)
(5465)
(4680)
(4598)
(4402)
(4230)
(4041)
(3966)
(3888)
(3757)
(3696)
(3563)
(3422)
(3391)
(3264)
(3106)
(2923)
(2908)
(2889)
(2787)
(2764)
(2520)
(2443)
(2372)
(2348)
学科
(48119)
经济(48094)
地方(14692)
管理(12505)
地方经济(11658)
方法(11213)
数学(10124)
数学方法(10098)
(8622)
中国(8530)
(7289)
业经(7122)
(6387)
企业(6387)
经济学(6143)
(5702)
环境(5377)
(5071)
(4979)
金融(4978)
(4908)
(4891)
产业(4578)
(4563)
(4238)
资源(4178)
农业(4092)
(4049)
银行(4046)
总论(4029)
机构
学院(77017)
大学(76484)
(46046)
经济(45306)
研究(31333)
管理(26543)
中国(23339)
理学(22105)
理学院(21846)
管理学(21601)
管理学院(21450)
(18357)
科学(15936)
经济学(15932)
(15667)
(15572)
财经(14407)
研究所(13942)
经济学院(13923)
中心(13130)
(12937)
(11850)
(10802)
财经大学(10414)
北京(10235)
科学院(9848)
社会(9796)
(9524)
师范(9478)
经济研究(9436)
基金
项目(44352)
科学(35147)
研究(33811)
基金(32438)
(27466)
国家(27267)
社会(24283)
科学基金(23150)
社会科(23091)
社会科学(23085)
(16889)
基金项目(16413)
教育(14293)
资助(13485)
(13402)
编号(12478)
自然(12332)
自然科(12001)
自然科学(11998)
自然科学基金(11776)
(11758)
(11753)
经济(11659)
国家社会(10686)
成果(10472)
发展(10282)
重点(10161)
(10146)
(9784)
课题(9251)
期刊
(61053)
经济(61053)
研究(29599)
中国(14902)
(13585)
管理(11759)
经济研究(11229)
科学(8927)
学报(8640)
(8542)
财经(8497)
(7989)
金融(7989)
(7555)
问题(7489)
技术(7453)
业经(7221)
大学(7035)
学学(6841)
技术经济(6027)
农业(5600)
世界(5527)
统计(5421)
(5256)
经济问题(4929)
国际(4755)
经济学(4647)
经济管理(4561)
改革(4527)
(4527)
共检索到129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塞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统计工作在战略部署上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从1984年起开始实施的第一发展阶段的战略,主要是实现统计工作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从1988年起又开始实施第二发展阶段的战略,即要把统计部门建设成为强有力的、集中统一的具有信息、咨询、监督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统计系统。此后,每年一度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曾先后就统计的信息职能、监督职能、咨询职能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实践表明,实施这一战略部署,业已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海  
1984年,国务院决定:为了提高我国的经济管理水平,应当建立统一的、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1987年,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国家统计局有“健全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职责”。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统一的、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这是当前统计战线上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建国以来,我国曾长期采取片面追求数量增长的传统经济发展战略,实行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的“吃大锅饭”的传统经济体制,忽视综合平衡与经济效益,忽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与管理的现代化,对社会主义核算事业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翟业亿  
四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有深刻教训,正如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的:“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脱离国情、超越国力、急于求成、人起大落、是四十年来最重要的教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必须始终坚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这既是当前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一个共同目标,也是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指导方针。经济稳定与协调,是相辅相成的。经济稳定,就必须协调。所谓协调,就是重大经济关系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个方面之间相互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塞  
一、统计整体功能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认识上逐步深化1989年8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统计监督作用的报告》(以下简称国办39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深化统计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把统计部门建设成为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和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成为国家重要的咨询和监督机构。”这是在总结和概括我国四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统计实践经验,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既简洁明了地规定了统计部门的基本职能,明确了我国统计改革和统计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又比较充分地体现了统计工作在现代国家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心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形势日新月异,经济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成绩,改革九年来已经获得了理论上的七个重大突破,充分发挥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统计工作作为经济运行的“仪表”,各级领导的“耳目”和“参谋”,更应迅速适应经济改革和“四化”建设的需要,决不能步履蹒跚地落于人后。因此,尽快建立科学而实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就我为当务之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詹云乔  
由国家统计局岳巍等部分核算专家集体编写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1年3月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既是新体系研究论证和试点实践的总结,又是新体系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论述;无论作为专业知识的培训教材,还是作为广泛宣传新体系基本知识的学习材料,都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而且是实用的。它具有以下特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启贵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朱启贵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涵义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面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或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它是整个经济信息系统...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进入1992年以来,各地改革开放的高潮叠起,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强劲,这无疑是令人鼓舞的好形势。但人们在普遍为之欢呼为之振奋的同时,也提出了忠告:在强调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谨防发生新一轮经济过热,必须坚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与稳定协调发展的统一。这种告诫既是出于对我国几十年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也是出于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本文认为有展开分析、予以强调之必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强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变化和完善李强ABSTRACTThispapercoverstheissuesontheevolutionanddevelopmentprocessofaccountingtechnologyinourcountry,th...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茉楠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机制发生了重大转变。然而,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能准确地反映国民财富增长情况、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社会福利的改善情况,更不能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失以及人力资本投资、技术进步等无形资产的真实状况,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方法论体系受到了挑战。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正在步入新的产业革命的新周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亟须构建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反映经济与财富增长的真实内在动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苏肖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对于中国要稳定这一战略思想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要稳定,政治上的稳定是前提,经济稳定是基础。经济稳定是国家稳定、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基础。如果经济不能稳定发展,生产力发展上不去,人民生活得不到逐步改善,社会稳定也没有保障。现就广西经济剧烈波动情况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今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一、解放以后,经济多次发生振幅较大的波动解放以来,变革了生产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社会生产有了大幅度增长。到1989年,广西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按当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姜涛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传统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应对目前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挑战,必须探索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长新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出现若干发展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的阶段.就必须把协调放在首要地位.因为,协调是持续、稳定发展国民经济的前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已充分地证明了这是一条重要的、必然的发展规律.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协调地发展国民经济虽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有关的科学论著中,尚涉及的不多.因此,对其中几个理论问题加以讨论,以引起我国理论界的注视,并进行深入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长新  
1981年国家统计局制订的《国民经济平衡表》(草案),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摆在综合平衡统计面前。它要求吸取联合国的新SNA和经互会国家的MPS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改进《国民经济平衡表》(草案),从而使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能对国民经济活动总体状况进行及时地、系统地、全面地统计描述;使国民经济平衡表更好地完成国民经济核算的职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蔡志洲  
中国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正在建立。对这个体系来说,怎样更好地反映政府服务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是值得研究的。目前在我国,人们普遍认为,旅游、文化、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服务活动是一种创造价值的生产性活动,应该把它们的成果计入国民收入生产额中。但是,对于政府的行政管理、国防、教育等活动应如何反映,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国家统计局曾提出按四个层次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设想,建议把不包括政府服务在内的产业部门增加值作为国内考核的基本指标,将包括这一部分在内的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国际对比的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