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6)
2023(9383)
2022(8009)
2021(7448)
2020(6195)
2019(14197)
2018(14234)
2017(26590)
2016(14814)
2015(16689)
2014(16676)
2013(16199)
2012(14786)
2011(13405)
2010(13359)
2009(12433)
2008(12395)
2007(11180)
2006(9991)
2005(9265)
作者
(41408)
(34775)
(34452)
(33034)
(22018)
(16964)
(15730)
(13410)
(13132)
(12641)
(12043)
(11908)
(11504)
(11136)
(10979)
(10540)
(10512)
(10116)
(10009)
(9970)
(8845)
(8578)
(8277)
(8157)
(7854)
(7852)
(7695)
(7656)
(6958)
(6812)
学科
(47627)
经济(47531)
管理(46497)
(40451)
(34185)
企业(34185)
(21838)
(20680)
税收(20380)
(20207)
方法(16219)
(15814)
(15582)
中国(13450)
数学(13147)
数学方法(12926)
业经(12661)
(12181)
(11946)
财务(11916)
财务管理(11882)
地方(11230)
企业财务(11176)
(10846)
农业(10140)
理论(9327)
环境(9197)
(8968)
银行(8952)
体制(8929)
机构
学院(200608)
大学(198598)
(73547)
管理(72135)
经济(71606)
研究(66704)
理学(60593)
理学院(59780)
管理学(58723)
管理学院(58328)
中国(53230)
(44770)
(43010)
科学(42070)
(34342)
(34183)
财经(32721)
(32418)
中心(31437)
研究所(30113)
(29199)
业大(28727)
(27276)
师范(27013)
北京(26892)
(26772)
农业(25091)
(25051)
(24974)
财经大学(23719)
基金
项目(129317)
科学(101020)
研究(96708)
基金(92112)
(80783)
国家(80066)
科学基金(68081)
社会(59310)
社会科(55908)
社会科学(55894)
(51181)
基金项目(49409)
教育(44392)
自然(44136)
(43106)
自然科(42998)
自然科学(42991)
自然科学基金(42220)
编号(41012)
资助(36282)
成果(34622)
重点(29631)
(29119)
课题(28687)
(27939)
(27429)
(27063)
(25971)
创新(25393)
科研(24745)
期刊
(89664)
经济(89664)
研究(65361)
中国(46085)
(38130)
学报(31426)
(29300)
科学(28561)
管理(26705)
教育(25126)
大学(23504)
学学(21707)
农业(18969)
(18205)
金融(18205)
(16956)
技术(16930)
(15727)
财经(15460)
业经(14683)
税务(13969)
(13167)
经济研究(13143)
问题(11647)
财会(11389)
图书(10806)
资源(10399)
(10253)
(10206)
会计(10142)
共检索到319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包永江  于静涛  
现行征地制度是建国以来由宪法肯定的有关国土资源的根本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依靠行政集权机制、非商品——货币交换关系、城乡分割的二元发展模式和巨大的城乡差别,这一制度排斥了级差地租规律,基本上得以推行并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环境形成,级差地租规律发生作用。农民尤其是城郊农民因获土地综合经营权而致富,征用土地意味着致富手段被剥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和参加建设,使得土地征用中“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交织在一起。政府不仅要地,而且还要土地带来的级差地租。随着经济增长,非农利用土地剧增,政府的行为正在利益主体化,农民及村级组织在征地中维权意识空前强烈,由此引发的群体性矛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梅超  
现行的征地制度在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征地使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过快增加,征用土地引发大量纠纷和冲突,征地成本低廉和对集体土地用途与交易的限制造成建设用地管理使用粗放等。因此,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其着力点是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征地补偿标准过低问题,确保被征地农民得到足够的补偿,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施春军  王国存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文章通过比较并借鉴苏州市在征地补偿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和具体做法,反思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某些不当做法,依照征地补偿相关理论的要求,切实修改和完善征地补偿的法律法规,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保障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条件,保证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并且给他们提供长期稳定全面的法律保障,特别是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推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秀琴  
虽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但目前各地征地安置在总体导向、制度规范及操作实施等层面上仍存在突出的问题,受制于地方的发展目标、不完善的征地安置制度等,是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征地安置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构建被征地农民多元化保障机制,应从转变征地安置思路、创新征地安置实施方式、改革完善征地安置制度三个方面创新征地安置路径。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吴升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洪翔  孙丽贞  
关键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万慧  
针对"后营改增"时代中央对地方两种税收返还方式并存的状况,该文在对税收返还制度运行机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税收返还基数和增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跟踪研究,指出税收返还制度维持地方既得利益的作用是持续弱化的,税收返还与财政均等化无法兼容,"两税"及其税收返还制度承担着为中央政府筹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作用。本文提出"后营改增"时代税收返还制度的改革方向应当是予以保留并进行合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万慧  
针对"后营改增"时代中央对地方两种税收返还方式并存的状况,该文在对税收返还制度运行机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税收返还基数和增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跟踪研究,指出税收返还制度维持地方既得利益的作用是持续弱化的,税收返还与财政均等化无法兼容,"两税"及其税收返还制度承担着为中央政府筹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作用。本文提出"后营改增"时代税收返还制度的改革方向应当是予以保留并进行合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朱春敬  
建立完善的调节个人收入的税收制度体系朱春敬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个人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如不加大再调节的力度,将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财政收入增长。再调节的手段有三种,即市场调节、政府调节和社会调节。市场调节主要是通过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最...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税收调节收入(财富)分配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组   孙红梅   燕晓春   刘峰  
加拿大的税收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其“橄榄型”社会收入分配结构形成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其通过优化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货物和劳务税、房地产税制度等,构建了有效的第二、第三次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税收制度体系,并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税收遵从,加强对高净值人群的精准监管。借鉴加拿大上述税收制度及征管经验,本文认为,下一步我国应科学合理调控个人所得税和房地产税制度,进一步优化小微企业和慈善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征管数字化转型等税收征管手段的变革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应斌  
建立现代税收征管制度,一要加强税收征管制度建设,二要建立纳税申报制度,三要建立税务稽查制度,四要建立税务机关与社会中介组织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五要实行税收征管的电算化、网络化,六要发挥税务干部的作用,解决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伍唯佳  
医药制造业规模和税收收入取得快速增长,同时由于行业经营特点的多样性、复杂性,使得经营模式不规范、税收遵从度低,税务部门应从完善纳税评估模式、信息化系统和进项税抵扣等征管方式入手,提高税收征管的监控能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春霞  
征地拆迁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相伴而生的必然现象。关于中国土地制度该向何处去的争论,实则是自由市场理论和国家干预主义的较量,同时裹挟着政府自利性和公共性的争论。《还权赋能》的结论在于冲破中国现有的土地制度,改革征地拆迁模式。但通过对该研究报告的经验材料分析发现,成都模式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土地财政"和政府的有效干预。中国式征地拆迁的合理性包含以下几重含义:现行征地制度并没有导致城乡差距过大;"土地财政"有利于公共利益最大化;征地制度的践行与规范政府行为并行不悖;应加紧改革征地补偿方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荣宇  谭荣  
研究目的:借鉴德国土地税收制度及其改革的经验,探求中国推进土地出让与收益共享制度创新的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德国的实践探索表明,实现税负在区位不同的不动产产权人之间、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优化的受益者与非受益者之间的公平分配是利用土地税收促进土地收益共享的关键。研究结论:中国应当健全土地税收制度,增强土地税收规则设计的综合性,以确保土地税负分配公平,从而促进土地收益共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