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36)
2023(7727)
2022(6434)
2021(6106)
2020(5030)
2019(11112)
2018(11256)
2017(20274)
2016(10964)
2015(12200)
2014(11662)
2013(10974)
2012(10157)
2011(8949)
2010(9024)
2009(8212)
2008(7710)
2007(7039)
2006(6079)
2005(5198)
作者
(29722)
(25052)
(24548)
(23146)
(15675)
(11898)
(11137)
(9517)
(9483)
(8823)
(8472)
(8294)
(8108)
(7792)
(7542)
(7482)
(7238)
(7235)
(7154)
(7118)
(6181)
(6035)
(5825)
(5812)
(5628)
(5523)
(5512)
(5240)
(5135)
(4950)
学科
管理(34645)
(34312)
经济(34262)
(32630)
(28274)
企业(28274)
技术(15267)
中国(11845)
(11678)
技术管理(11524)
地方(10536)
方法(10093)
业经(10006)
(9889)
(9202)
(8545)
理论(8201)
(8132)
农业(7774)
数学(7644)
数学方法(7533)
(7297)
银行(7273)
(7035)
(6826)
金融(6818)
教育(6277)
(6080)
(5906)
环境(5537)
机构
学院(139585)
大学(137505)
管理(53379)
(50646)
经济(49313)
研究(48260)
理学(45244)
理学院(44667)
管理学(43933)
管理学院(43632)
中国(37061)
科学(30504)
(30223)
(24669)
(24097)
(23722)
(23675)
中心(22882)
研究所(21471)
业大(21198)
(20043)
师范(19807)
农业(18796)
(18738)
(18735)
北京(18630)
财经(18307)
技术(18247)
(16640)
(16445)
基金
项目(96416)
科学(76017)
研究(73811)
基金(66647)
(58449)
国家(57858)
科学基金(49770)
社会(45145)
社会科(42544)
社会科学(42535)
(41390)
基金项目(36103)
(33855)
教育(33761)
自然(31418)
自然科(30703)
自然科学(30691)
编号(30604)
自然科学基金(30160)
(26442)
成果(25031)
资助(24588)
创新(23625)
课题(22627)
(21710)
重点(21564)
(19646)
(18723)
项目编号(18546)
(18521)
期刊
(61963)
经济(61963)
研究(42473)
中国(37246)
教育(23228)
管理(22452)
(22244)
学报(21751)
科学(20751)
(20143)
大学(16367)
学学(15025)
农业(14866)
技术(14524)
(12863)
金融(12863)
业经(11428)
科技(10244)
经济研究(9213)
图书(8484)
(8482)
财经(8452)
(7884)
论坛(7884)
问题(7508)
职业(7423)
(7419)
技术经济(7067)
(6957)
(6646)
共检索到220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宁  张健  
枣庄供电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实施"两库一书",建立涵盖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职工技术创新的跨部门一体化工作机制,统筹各专业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创新成果转化,加强重点项目协同攻关,激发全员创新活力,创新成果丰硕。"十二五"期间,公司共46项创新成果获得省公司及以上奖励,累计拥有国家专利授权787项,其中发明专利授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勇  卢长江  任慧  马君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典型调查和专家研讨等方法,构建了人才项目科技创新成效评估模型,进而设计了人才项目科技创新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科技创新绩效创造、科技创新行业影响和科技创新环境变化四个维度,分析了指标权重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该指标体系的两种应用方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和震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国际职业教育成功国家的共同规律。在我国,需要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高度,开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的顶层设计;国家应该同时从教育领域和经济领域同时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分类建设,探索差异化校企合作政策;政府与市场各尽其能促进产教融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姚矿  
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本文提出构建以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风险投资中介机构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其中 ,生产力促进中心面向广大中小企业 ,而风险投资中介机构主要服务于高科技中小企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为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全面风险管理需要,中国工商银行依托科技优势,自主研发并成功推广业务运营风险管理系统,构建起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监督模型为风险识别引擎的全新监督模式,从根本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家茂  熊宏齐  潘晓卉  
自主创新能力是统领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主线,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力量。东南大学立足于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着眼于学思知行有机结合,将构建立体化、开放式、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作为建设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优化重构课内外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集成打造软硬件一体的实验教学平台,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佩珈  高玉伟  
科技创新是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也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讨科技创新的新趋势、新机遇,特别是对金融提出的新要求,意义重大。金融体系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亟待加强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相互促进,互相依存。一方面,科技创新为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金融支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红霞  郑庆华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任务,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大学的崇高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任务,并提出"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显然,大学招生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关键作用。如何选拔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是目前各高校较为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西安交通大学通过认真剖析挖掘创新潜质并建立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多元选拔人才的招生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寿鹏  
改善创新宏观条件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研究员邓寿鹏政府有责任健全和改善促进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制定出一整套推动技术创新的政策,以体现政府对全社会创新活动的支持、引导和积极干预,包括确定创新战略、目标、重点、时序、投入、产出、约束、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四军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加入WTO,对我国的政治、经济、贸易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冲击,可以预见我国社会经济将更加对外开放,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作为服务于社会经济的统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统计创新势在必行。一、加入WTO后统计面临新的挑战统计通过分析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规律性而服务于社会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应洪斌  窦伟  
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是政府增强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该措施的顺利实施必然要求政府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对不同企业的自主创新实力和潜力进行评价。本文基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的关系,构建了基于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目的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晓丽  杨景海  张作岭  刘艳清  刘天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作为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机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这既是对国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9年来所取得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继续推进此计划的方向指引。吉林师范大学在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中,以点带面,分层推进,突出特色,注重实效,逐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勇杰  
该文以广东工业大学"五位一体"工科公共艺术创新育人体系的构建为例,阐述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基本理念,描述了"五位一体"工科公共艺术创新育人体系的架构和基本内涵,总结了具有工科院校特色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介绍了该体系在培养艺术科学家和文明思考工程师方面取得的成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申洪源  郑雪平  
在军民融合的产业合作中,众多项目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含量。衡量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能力,需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在已有研究成果支撑下构建起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三个维度层次指标:平台评价指标、核心评价指标、约束评价指标,每个层次指标又分别建立若干两级指标,并以中国(绵阳)科技城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检验评价模型体系的合理性,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产业提供衡量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