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2)
2023(9798)
2022(8665)
2021(8052)
2020(6913)
2019(16165)
2018(16011)
2017(30927)
2016(17387)
2015(20325)
2014(21280)
2013(20705)
2012(19442)
2011(17653)
2010(17959)
2009(16673)
2008(16983)
2007(15784)
2006(13777)
2005(12841)
作者
(51251)
(42851)
(42847)
(41198)
(27249)
(20576)
(19880)
(16490)
(16339)
(15745)
(14662)
(14539)
(13883)
(13686)
(13681)
(13462)
(13367)
(12638)
(12606)
(12476)
(10941)
(10578)
(10558)
(9949)
(9780)
(9771)
(9752)
(9664)
(8799)
(8551)
学科
(66271)
经济(66167)
管理(52478)
(47504)
(39729)
企业(39729)
方法(30601)
数学(26646)
数学方法(26390)
(24792)
(21626)
(21189)
银行(21044)
(19632)
(18431)
中国(18138)
(14731)
金融(14727)
业经(14665)
(14213)
制度(14204)
(13454)
(13386)
财务(13348)
财务管理(13300)
(13253)
(12695)
贸易(12686)
理论(12569)
企业财务(12548)
机构
学院(254197)
大学(248300)
(100851)
经济(98366)
管理(91498)
研究(81832)
理学(76544)
理学院(75686)
管理学(74418)
管理学院(73937)
中国(69369)
(52969)
(52835)
科学(48972)
(44058)
(42737)
(42720)
财经(40491)
中心(39569)
研究所(37918)
(36335)
业大(35953)
农业(34677)
(34213)
北京(33461)
技术(32015)
经济学(31736)
(31465)
师范(31116)
财经大学(29638)
基金
项目(155378)
科学(120400)
研究(117689)
基金(108996)
(93407)
国家(92567)
科学基金(78528)
社会(71085)
社会科(67158)
社会科学(67135)
(63493)
基金项目(57566)
教育(57470)
(52344)
编号(51276)
自然(49645)
自然科(48412)
自然科学(48397)
自然科学基金(47541)
资助(45631)
成果(42582)
课题(36492)
重点(35592)
(35029)
(33032)
(32933)
(32481)
(31452)
创新(30304)
项目编号(30180)
期刊
(115918)
经济(115918)
研究(78332)
中国(56742)
(44713)
(39839)
学报(38068)
(37591)
金融(37591)
教育(34169)
科学(33691)
管理(33080)
大学(28827)
学学(26967)
技术(25670)
农业(24371)
财经(21049)
业经(18367)
(17894)
经济研究(17625)
问题(15410)
职业(13944)
理论(13529)
(12918)
(12775)
论坛(12775)
(12482)
技术经济(12370)
财会(12361)
(12313)
共检索到397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郑春华  高壮峰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而中高职衔接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是中、高职教育紧密合理衔接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邱淑女  
构建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系统对于完善职业教育内部体系,实现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推动学习型社会构建有着积极意义。学分银行制是建构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系统的桥梁,是优化中高职衔接效能的工具性制度创新。文章阐述了学分银行制与中高职教育衔接系统的内涵和意义;从建构学分银行制的体制性问题、制度性问题、操作性问题及课程建设问题等层面揭示基于学分银行制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系统的建构问题;给出树立中高职终身学习理念,变革中高职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健全中高职学分互认与转移机制,完善中高职模块化课程架构设计等基于学分银行制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系统建构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小娥  张忠海  
首先对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进行内涵的界定,分析了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的优势和局限性,探讨中高职衔接"2+3"合作办学的内容和形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高萍  黄玲青  
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任务。东莞职业教育的发展势头良好,中高职衔接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文章在分析东莞中高职衔接现状的基础上,从组织领导、内涵建设、课程设计、现代学徒制培养和协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抢抓发展机遇、系统培养技能人才、积极应对挑战、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等促进中高职全面、深层对接的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汤光伟  
目前,我国中职升高职以纸笔考试为主,缺乏直接升学的通道,制约了中高职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建立中职生综合素质评价升学、中高职贯通培养、保送升学等灵活多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管弦  
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及其社会适应性,拓展高职教育生源等具有实践意义。它在衔接内容上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质量监控等方面,在衔接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转段"考核标准、专业衔接口径以及中职学校与技工类学校的差异问题。在实践中,要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选择适合的衔接专业,突破体制壁垒,兼顾中职学校与技工类学校,适当确定高职院校对口中职专业的布点范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芦京昌  
本文就浙江省中高职衔接工作在操作层面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从选拔方式、课程衔接、提前介入、工具课和技能课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完善选拔比例、加强课程衔接、高职提前介入、抓好工具课和技能课等改革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在《江苏高教》2013年第3期撰文分析了中高职课程形成的路径、展开的逻辑、课程分段的处理以及课程任务的分担四大问题。就课程形成的路径而言,目前许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是按对照式或下延式路径展开。这两种设计路径不能满足中高职衔接最为重要的目的,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该问题的本质既不是如何推进局部办学实体之间的衔接,也不仅仅是如何使高职教育体现出相对于中职教育的高等性,而是如何通过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应在思维模式上突破当前的"定位说"之争,采用课程论的思维模式,从对具体课程内容的分析出发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明确定位及衔接。在方法上,则应采取从职业岗位到工作任务再到职业能力的逐层推进技术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振元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作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由来已久,但是在长期的教育发展现实中却举步维艰。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根本的原因在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而围绕体制制约又盘结着课程不衔接、专业不匹配、学制不融合等多重制约因素。2015年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定的"全面实现中高职衔接"之年,长期形成的困局必须破解,而破解这一困局需要树立系统思维,从长计议、精细安排,以体制改革创新为抓手,课程衔接、专业匹配、学制融合等多重要素协同推进,注重调动中职和高职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合力攻关,努力将写在纸面上的美好愿景变为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成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春林  
"十三五"期间,新的发展形势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着力完善现有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意义重大。当前中高职衔接中存在办学特色不足,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教育衔接存在脱节,师资交流浅且经验不足等四个方面问题。针对中高职衔接失调特征,应在以下方面着力突破:建立中高职衔接保障运行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衔接;加强师资建设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兴洲  耿悦  
目前,中高职衔接已成为应对职业教育外部改革与内在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而课程衔接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中高职衔接背景下"课程链"的建构是对课程衔接实践理念指导的初步探索。以德、美两国为代表的国际背景为基础,从"课程链"的内涵、意义、建构的具体要求以及保障等四个方面来阐释,强调课程衔接要依据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突出衔接的灵活性、人本性与规律性等特征,在国家政策、优质师资队伍以及评价机制等保障体系下,以课程衔接推进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松林  纪昌峰  叶晓星  
对中高职衔接办学管理的研究表明:中高职衔接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的有效性低,学生管理是薄弱环节;五年专缺乏分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技能发展目标;五年专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重复率低,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中高职衔接必须从中高职接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出发,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职责,建立衔接办学的退出机制,建立课程与教学衔接机制,加强监督评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建东  桂德怀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探讨中高职衔接的现实基础和有效路径是推进中高职衔接的两个关键问题。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从产业—人才—专业的视角来看,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接的制造业面广量大但实力不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转型发展的诉求。同时,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普遍短缺,对高学历、高水平人才需求明显增加。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育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制订"十环节十重点"的研究方案,构建"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创新"六双四协"的顶岗实习衔接机制,可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有机衔接提供积极的探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祝海英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长春市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动画后期合成与特效制作精品课程建设为例,对中高职衔接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整合与实施的实践性做法做出了全面总结,为中高职衔接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