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3)
2023(7128)
2022(5662)
2021(5275)
2020(4395)
2019(10500)
2018(10243)
2017(20257)
2016(10317)
2015(11972)
2014(11902)
2013(11510)
2012(10375)
2011(9321)
2010(10071)
2009(9650)
2008(8401)
2007(7435)
2006(6720)
2005(6351)
作者
(28414)
(23187)
(22982)
(22123)
(14863)
(11134)
(10625)
(9014)
(8931)
(8380)
(8094)
(7804)
(7505)
(7399)
(7278)
(7021)
(6911)
(6860)
(6616)
(6478)
(5819)
(5694)
(5511)
(5485)
(5320)
(5294)
(5159)
(5020)
(4741)
(4616)
学科
(43463)
经济(43422)
(29043)
管理(28217)
(26649)
金融(26648)
(25063)
企业(25063)
(23209)
银行(23205)
(22578)
方法(21784)
数学(19684)
中国(19199)
数学方法(19157)
(12096)
(11512)
中国金融(11034)
地方(10083)
(9959)
(9730)
业经(9725)
贸易(9719)
(9510)
理论(9480)
(8201)
财务(8162)
财务管理(8146)
企业财务(7753)
(7043)
机构
学院(142679)
大学(142167)
(61492)
经济(60025)
管理(55264)
理学(47049)
理学院(46614)
研究(45601)
管理学(45589)
管理学院(45348)
中国(42921)
(29689)
(29130)
科学(24798)
中心(23932)
财经(23364)
(21907)
(21192)
(20487)
研究所(19619)
经济学(19594)
(19361)
金融(18998)
北京(18700)
(18598)
(18509)
银行(17956)
财经大学(17716)
(17685)
经济学院(17670)
基金
项目(91659)
科学(72164)
研究(68524)
基金(66437)
(56582)
国家(56164)
科学基金(49011)
社会(43250)
社会科(41329)
社会科学(41316)
(35457)
基金项目(33796)
教育(32392)
自然(30966)
自然科(30339)
自然科学(30337)
(29924)
自然科学基金(29779)
资助(29257)
编号(28246)
成果(23222)
重点(20798)
(20047)
课题(19993)
(19890)
(19875)
创新(18561)
国家社会(17926)
项目编号(17811)
教育部(17781)
期刊
(64306)
经济(64306)
研究(45711)
(31749)
金融(31749)
中国(29187)
(22475)
管理(21745)
学报(17524)
科学(17201)
教育(16862)
(16794)
大学(14441)
技术(14369)
学学(13542)
财经(11595)
经济研究(11371)
农业(10587)
(9908)
业经(9517)
国际(9480)
统计(9217)
(8281)
(8147)
问题(8010)
理论(7805)
决策(7463)
技术经济(7173)
实践(7060)
(7060)
共检索到225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杰   王传辉  
一、金融自由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进入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这股浪潮绵延至今,其间虽有波折,但至今仍是各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之大趋势。 金融的自由化改革是以金融深化理论为基础,这一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等于1973年提出后迅速成为指导各国金融改革的主导理论,麦金农等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大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指出,较大数量的金融资源和金融活动常与较高水平的储蓄、投资和生产相联系,即金融深化有利于经济增长;相反,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因素,即政府过度干预金融的各种措施,使金融制度落后,阻碍了经济发展。据此,无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聪  孙超波  
十四大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把上海建设成国际性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这对我们每个理论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本文拟从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志、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主体思路和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环境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把上海构建成国际性的金融中心。 一、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志 尽管现在国际金融中心类型多种多样,但凡称得上国际金融中心,都具有大致相同的标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景学成  王建华  
重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模式和步骤措施景学成,王建华一、理论与政策设计思路1.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是作为在全国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与国际经济相连接的一项战略措施。中央把经济、金融、贸易一体地提出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翔硕  黄亚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  
首先对现有的各种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理论观点与政策建设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通过建设离岸金融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种流行观点的缺陷及其理论根源。提出了在考虑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时,必须从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出发,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增长首先与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上海建设国际债券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定核  
一、发展上海金融市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大意义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否认价值规律,排斥市场的调配作用。物资统一分配,产品统购统销,财政统收统支,银行信贷资金按计划保证供应。在这种体制下,金融业得不到发展,银行起作用的范围极其狭小,当然根本不可能也不需要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融资活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豫  
一、背景国务院2009年3月25日原则通过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意见。温家宝总理2008年视察上海时也明确指出: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战略,要在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健全领导体制和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全面提升服务功能、提升发展的软环境、培养和吸引人才等六方面全力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国峰  邓婕  栾稀  
本文基于十九大2020-2050年两步走发展战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更自信的态度、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设计后2020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远景目标。提出上海应以人民币定价中心、支付清算中心、全球金融产品交易中心、金融科技中心、丝路金融中心、绿色金融中心六大中心建设为着力点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并指出在此过程中要坚持金融开放,强调本币优先,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减少意外冲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冠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定位应该是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依托,从制度设计上服务于国内市场的功能型国际金融中心。受制于各种条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路径依赖和渐进性的特征,必然遵循国内金融中心——区域(亚洲)金融中心——全球金融中心这一发展路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中央大政策的支持,需要上海地方政府提供舞台,需要全国的协作,更需要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韩宏才   王燕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并指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韩汉君   王玉  
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既是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强”,也体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之“强”。以此为导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上海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离岸金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加强离岸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开发和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以此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并向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