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07)
2023(4449)
2022(3592)
2021(3259)
2020(2749)
2019(6438)
2018(5956)
2017(11648)
2016(5939)
2015(6891)
2014(6790)
2013(6718)
2012(6242)
2011(5380)
2010(5928)
2009(5961)
2008(4928)
2007(4447)
2006(4096)
2005(3975)
作者
(16047)
(12986)
(12659)
(12104)
(8370)
(6306)
(6079)
(5139)
(4829)
(4731)
(4457)
(4287)
(4230)
(4152)
(3987)
(3960)
(3957)
(3719)
(3714)
(3706)
(3328)
(3117)
(3077)
(3011)
(3004)
(2934)
(2901)
(2893)
(2640)
(2616)
学科
(25762)
金融(25762)
(22287)
银行(22285)
(22127)
经济(22100)
(21661)
(19841)
(17441)
企业(17441)
管理(17350)
中国(15135)
(11270)
中国金融(10888)
(9282)
(8736)
财务(8716)
财务管理(8708)
企业财务(8436)
方法(8397)
地方(7387)
数学(7018)
数学方法(6953)
(6709)
贸易(6697)
(6568)
业经(5989)
(5465)
(5217)
体制(4894)
机构
大学(78402)
学院(78085)
(36422)
经济(35495)
中国(29863)
管理(27462)
研究(27050)
理学(22388)
理学院(22192)
管理学(21973)
管理学院(21832)
(20544)
(16788)
银行(16246)
(15937)
财经(15657)
(15540)
中心(15413)
金融(15257)
(15248)
(14182)
(13245)
科学(12985)
人民(12797)
经济学(12340)
财经大学(11996)
国人(11613)
研究所(11559)
中国人(11546)
(11501)
基金
项目(46270)
研究(35980)
科学(35845)
基金(33456)
(27956)
国家(27708)
科学基金(23785)
社会(23091)
社会科(22163)
社会科学(22157)
(17352)
基金项目(17135)
教育(15989)
编号(14568)
(14566)
资助(14432)
自然(13755)
自然科(13462)
自然科学(13459)
自然科学基金(13219)
成果(12889)
重点(10822)
(10716)
(10654)
(10642)
课题(10531)
(10332)
(10321)
国家社会(9726)
创新(9680)
期刊
(39788)
经济(39788)
研究(29358)
(28562)
金融(28562)
中国(18529)
(17098)
管理(10557)
(9722)
学报(9473)
科学(8361)
国际(8194)
财经(7975)
大学(7777)
学学(7340)
经济研究(7075)
(6807)
教育(6788)
(6465)
技术(5729)
农业(5461)
问题(5194)
财会(5120)
中国金融(5070)
理论(5008)
业经(4929)
会计(4813)
实践(4520)
(4520)
世界(4505)
共检索到139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聪  孙超波  
十四大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把上海建设成国际性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这对我们每个理论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本文拟从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志、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主体思路和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环境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把上海构建成国际性的金融中心。 一、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志 尽管现在国际金融中心类型多种多样,但凡称得上国际金融中心,都具有大致相同的标志: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杰   王传辉  
一、金融自由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进入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这股浪潮绵延至今,其间虽有波折,但至今仍是各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之大趋势。 金融的自由化改革是以金融深化理论为基础,这一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等于1973年提出后迅速成为指导各国金融改革的主导理论,麦金农等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大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指出,较大数量的金融资源和金融活动常与较高水平的储蓄、投资和生产相联系,即金融深化有利于经济增长;相反,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因素,即政府过度干预金融的各种措施,使金融制度落后,阻碍了经济发展。据此,无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翔硕  黄亚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  
首先对现有的各种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理论观点与政策建设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通过建设离岸金融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种流行观点的缺陷及其理论根源。提出了在考虑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战略时,必须从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出发,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增长首先与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上海建设国际债券市场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邹仲海  张学森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既是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长远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要具有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量能、产业结构高度服务化等条件基础。上海经过上百年历史的积淀和持续发展,已经具备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基础和条件。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也要突出上海经济和城市的特色。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韩宏才   王燕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并指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韩汉君   王玉  
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既是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强”,也体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之“强”。以此为导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上海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离岸金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加强离岸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开发和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以此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并向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通过对上海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以及上海金融资源集聚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具有相对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适合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与世界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又具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市场不成熟、金融文化缺失、金融及相关法律不健全等问题。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总量、健全的法律信用制度、发达的配套专业服务等基础环境,以便利金融机构的生存,促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集聚。 改善金融生态.一方面要完善金融业自身的经营和运作机制,强化市场约束,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调动各方力量,努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肖兰华  
目前,全球各大国际金融中心如美国纽约和芝加哥、英国伦敦、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等都把电力金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支点,开展并壮大电力金融及产品衍生品业务,取得了良好成效和可供借鉴的经验。上海要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理应有电力金融的一席之地,不应缺少电力金融这一环。然而,目前关于电力金融的市场研究,国内几乎属于空白。因此在总结各国电力金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东风,尽快谋划上海电力金融市场建设,探索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适应的电力金融市场发展模式,研发满足电力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期货、期权与远期合约等电力金融产品,搭建规范运行与防控风险的制度框架就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豫  
本文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当把握的若干重点,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实现人民币基本国际化的主要标志和战略措施,提出了近期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统研处课题组  王欣欣  马强  周智立  张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