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4)
2023(562)
2022(473)
2021(460)
2020(426)
2019(975)
2018(906)
2017(1653)
2016(940)
2015(1149)
2014(1187)
2013(1022)
2012(890)
2011(814)
2010(853)
2009(749)
2008(709)
2007(602)
2006(549)
2005(459)
作者
(2502)
(2065)
(2018)
(1907)
(1334)
(962)
(932)
(833)
(754)
(735)
(730)
(713)
(686)
(683)
(663)
(662)
(628)
(607)
(583)
(573)
(569)
(498)
(494)
(467)
(465)
(461)
(451)
(448)
(436)
(400)
学科
(4876)
企业(4876)
(4602)
管理(4246)
(4215)
经济(4214)
方法(2780)
数学(2362)
数学方法(2335)
理论(1457)
技术(1380)
业经(1196)
中国(1144)
(1128)
金融(1128)
人事(1048)
人事管理(1048)
(1045)
(1022)
(981)
银行(981)
经营(968)
(955)
(898)
(865)
财务(862)
财务管理(862)
教学(855)
企业财务(828)
决策(812)
机构
学院(13236)
大学(12635)
管理(5843)
(5338)
经济(5236)
理学(5130)
理学院(5091)
管理学(5035)
管理学院(5007)
研究(3341)
(2415)
中国(2396)
(2248)
(1991)
财经(1874)
技术(1836)
职业(1729)
业大(1722)
科学(1718)
(1700)
商学(1653)
商学院(1639)
中心(1634)
经济管理(1621)
经济学(1588)
(1565)
经济学院(1446)
北京(1438)
(1430)
师范(1411)
基金
项目(9350)
科学(7534)
研究(7256)
基金(6552)
(5424)
国家(5377)
科学基金(4912)
社会(4451)
社会科(4223)
社会科学(4222)
(4137)
教育(3896)
基金项目(3497)
(3275)
自然(3175)
自然科(3104)
自然科学(3104)
编号(3078)
自然科学基金(3052)
资助(2793)
(2370)
课题(2274)
(2251)
成果(2193)
创新(2167)
(2077)
重点(2055)
规划(1934)
(1926)
(1924)
期刊
(5078)
经济(5078)
研究(3344)
中国(2823)
管理(2603)
教育(2408)
技术(2107)
(1743)
科学(1555)
学报(1206)
(1158)
金融(1158)
职业(1144)
(1092)
大学(1060)
学学(1001)
技术经济(985)
财经(924)
(871)
业经(816)
技术教育(811)
职业技术(811)
职业技术教育(811)
统计(799)
科技(775)
经济研究(761)
(760)
农业(719)
决策(689)
现代(681)
共检索到18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金彦龙  杨皎平  李庆满  
在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今天,高校必须摒弃传统的"人才评价的学校标准",而代之以"人才评价的社会标准",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应该培养满足市场和企业需求的"适用型人才"。欲使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适用性,高校必须了解并适应市场需求,让市场和企业参与教育,这样,校企合作就成为适用型人才培养的首选。它既可以促进校企间资源共享,互相任教和培训,共用研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彦龙  
校企联合培养、优势互补是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为企业培养和提供特定规格人才、满足企业需要的最好方式。近年来,辽宁省渤海大学管理学院通过与锦州银行的合作,总结提出校企合作的"融合式"人才培养机制。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校企一体化定位机制。要改变传统模式下学校单方面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做法,探索学校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应该考虑的因素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同时,了解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利益需求和用人质量要求,探讨校企双方认可的人才质量标准,在人才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伟强  刘晓明  
"整合—互动"型校企合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包含构成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方式两个部分。其构成要素包括高职院校、行业企业、政府、市场四个方面,其中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是主体,政府是主导,市场是中介。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运行与目标达成离不开决策指挥机构的外部保障、咨询参谋机构的技术支持、具体执行机构的关键驱动和监督反馈机构的重要保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红霞  
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作为高等教育成功育人模式,在国内已深入探索应用近二十年。本文通过辨析校企协同概念,剖析校企协同的现状表现及问题症结,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平台,兼顾多方利益诉求,构建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多措并举,真正形成因需制宜、资源共享、亮点凸显、深度融合的校企协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廖明宏  杨敬达  董槐林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七大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这些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软件产业的发展,相应地也对软件产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如何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优秀的软件人才,成为当前高等院校所面临的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邢晓晖  马英  朱鸿  
应用型本科教育肩负着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这就要求其人才培养过程要强化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应用能力的训练,采用校企合作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教学过程十分注重理论知识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本文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构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华富  张序君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作为一所市属新建本科院校,长沙学院确定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培育思路,以培养具有较宽厚的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较强的自学习能力、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为区域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服务的本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2010年,学院根据《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万强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合作是发展的内在需求。高等院校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的具体表现,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一、依托产业链,构建校"区"合作平台高等教育既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基本功能,也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现代功能。高等院校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姻,不仅可以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光俊  杨治立  杨艳华  
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和缺乏有效沟通和制度经费保障,以及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导致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亟待建立,文章从政策保障、制度保障、沟通交流、全程参与和利益保障等方面对建立校企联动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实现校企双赢,进一步推动高校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含笑  柴政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产业的无缝对接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软件类应用型专业中体现的尤为突出。但在某些地区因未能构建良好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存在"企业热、学校冷",或者毕业学年企业主导学校参与度不高,使得学生对学校认同度下降等问题。文章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构建机制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为例,以期为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洪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大量拔尖创新型人才,更需要大批高层次、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黑龙江工程学院作为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地方高校,自实施"卓越计划"以来,不断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鲁平  徐澍敏  张跃西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量"的持续扩张带来了"质"方面的诸多问题。文章指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坚持就业导向,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并提出了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选择机制、互动机制、交融机制、学习机制、更新机制、考评机制等九个方面的具体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文彬  
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时代对高校的迫切要求。传统注重知识传授和表浅行业认知的人才培养机制亟须改革,产学研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大学履行好培养人才重要任务的基本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景秀眉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标志,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形势下,社会急需一大批水利信息高技能人才。水利信息人才是复合型人才,集合了水利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对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文以水利行业为依托,以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为基础,详细阐述了学院水利信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范唯  马尔立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依托海航集团,在办学体制,校企融合育人机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大型企业办学的特色之路和创新之路。学院学生实训实景和毕业生工作照入选由教育部职成教司策划、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组织编写的权威性宣传画册——《2012·发现高职》。在近年招生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院招生人数逐渐递增。这充分说明,学院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