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23)
2023(11658)
2022(9816)
2021(8777)
2020(7170)
2019(15993)
2018(16051)
2017(29126)
2016(16097)
2015(18196)
2014(18684)
2013(18332)
2012(17613)
2011(16502)
2010(16981)
2009(16001)
2008(15582)
2007(14453)
2006(13348)
2005(12521)
作者
(51032)
(42430)
(42367)
(40188)
(27234)
(20431)
(19157)
(16601)
(16391)
(15563)
(14772)
(14275)
(14177)
(13820)
(13568)
(13073)
(12530)
(12426)
(12219)
(12190)
(11291)
(10687)
(10503)
(10028)
(9704)
(9582)
(9538)
(9476)
(8877)
(8554)
学科
(88593)
经济(88510)
管理(43351)
(38955)
(30283)
企业(30283)
地方(26583)
方法(26001)
中国(25866)
数学(21735)
数学方法(21378)
(20230)
(19391)
业经(18463)
地方经济(16209)
(15051)
(14769)
金融(14761)
(14423)
(14287)
银行(14259)
农业(14063)
(13928)
(12939)
理论(12939)
环境(12338)
技术(12310)
(12114)
(11696)
(11374)
机构
学院(244271)
大学(243751)
(103928)
经济(101548)
研究(95779)
管理(84748)
中国(72482)
理学(69838)
理学院(68927)
管理学(67576)
管理学院(67124)
科学(58904)
(54688)
(50888)
(47622)
研究所(45667)
(42765)
中心(41741)
(40488)
财经(36144)
(35830)
北京(35737)
师范(35456)
(34611)
业大(34415)
农业(33047)
(32542)
(32312)
经济学(31752)
(31158)
基金
项目(150180)
科学(116205)
研究(111867)
基金(103439)
(90656)
国家(89846)
科学基金(74730)
社会(69576)
社会科(65851)
社会科学(65832)
(61631)
基金项目(52690)
(51340)
教育(50422)
编号(45252)
自然(45221)
自然科(44105)
自然科学(44086)
资助(43367)
自然科学基金(43219)
成果(39202)
(38819)
重点(34714)
课题(34473)
(31729)
发展(31236)
(30728)
(30699)
创新(28924)
国家社会(28382)
期刊
(134364)
经济(134364)
研究(83493)
中国(61335)
(40517)
学报(40267)
(36322)
科学(36321)
管理(35201)
教育(33624)
大学(30017)
学学(27974)
农业(27366)
(25638)
金融(25638)
技术(24384)
经济研究(21677)
业经(20822)
财经(19417)
(16989)
问题(16950)
(14179)
技术经济(14138)
统计(14075)
科技(13195)
图书(13103)
(12700)
(12643)
(12637)
论坛(12637)
共检索到408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海燕  崔春山  
当前,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逐步回升,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在发展中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本文在研究中针对我国实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采用了综合分析、归纳演绎以及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我国最大的区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为例,分析了我国区域协调的宏稳发展,对进一步分析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振忠  
本文重点选取体现公民经济能力、地方政府资源配置能力、区域制度与规则等对发达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产生影响的指标,设计了包括目标层、系统层、主题层和指标层的4层指标体系。"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发展弹性系数"可以比较客观地刻画被评价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庄孔造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和《全国海岛保护规划》的相继发布,国家海岛事业越来越受重视,海岛城镇经济与环境问题的研究也成为热点。文章在参考相关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海岛城镇的特点,分别从海岛经济综合指数和海岛环境综合指数出发,构建了一套评价海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期望能为海岛城镇发展的决策、管理和调控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李鸣  
一、建立区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 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就是指它们在各自内部和对外开放条件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和过程,并且形成决定这种状态和过程的内在稳定的运行机制。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即科技进步对经济系统内部协调的促进,经济发展对科技系统内部协调的促进,科技经济系统外部的协调。 (1)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②科技进步促进产业技术结构高度化;③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开放度的提高和贸易结构的合理化;④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组织结构优化;⑤科技进步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⑥科技进步促进空间经济结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曙光  梁伟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但理论和实践上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尚无统一的认识和标准。本文通过构建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ISSP测度指标体系,以评价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及其发展差距,并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曙光  梁伟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但理论和实践上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尚无统一的认识和标准。本文通过构建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ISSP测度指标体系,以评价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及其发展差距,并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波  严立冬  
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循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考察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找出设计指标体系的逻辑思路,同时结合指标体系设计的系统性与层次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可测性与可比性、完备性与简明性、效率与效益性原则,构建出符合循环经济特定内涵和实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资源减量投入指标;资源循环利用指标;生态环境质量指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立群  李维斌  冯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莉  
文章对衡量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通过利用曲线插值和拟合方法、多目标优化方法得综合性评价指标,探讨了量化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文章最后从子系统的划分、影响因素的分析、离散型多属性指标的获取、灵敏度不高的指标剔除等方面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应采取的技术手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志刚  张吉军  苟建林  
与石油相比,天然气具有不容易储存和运输方式单一的典型特点。严重依赖于管线运输使得天然气产运销各环节必须协调一致、同步发展才能产生较好的效益。结合天然气各业务环节的特点,建立了一套多层次的天然气开发企业产运销一体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天然气开发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规范的评价工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瑛珊  
本文通过构建广东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经济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系数进行测算,并评价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实证结果表明,广东经济和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不断提升,1995-2 0 0 6年经济和环境系统处于"过渡类型"向"基本协调"类型发展的状态,且经济的发展落后于环境;2007-2012年经济和环境系统处于"高度协调"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滞后于经济发展。因此,目前迫切需要采取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政策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为制定广东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吉宏  
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多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从协调发展目标出发,在阐述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理论基础和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县域经济发展协调程度实际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构建起相应的预警系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蔡晓珊  安康  
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本质上体现在区域内各主体之间的存在性关系上,是相关区域主体通过内在稳定运行机制在各领域关联互动,区域利益同向增长,区域差异趋于缩小的过程和状态。构建评价体系不仅要进行状态评价,也要进行过程评价。本文将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监测评价的总目标确定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正向促进与良性互动,从状态和过程角度出发设置两大类指标,并依照五大机制将过程类指标分解为五个层次的子目标。状态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为客观评价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量化依据,同时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