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908)
2022(1639)
2021(1559)
2019(2934)
2018(3083)
2017(5440)
2016(3282)
2015(3725)
2014(3827)
2013(3758)
2012(3648)
2011(3486)
2010(3953)
2009(4041)
2008(4167)
2007(4229)
2006(4118)
2005(3961)
2004(3671)
2003(3855)
作者
(10116)
(8259)
(8113)
(8070)
(5393)
(4045)
(3754)
(3264)
(3192)
(3044)
(2966)
(2901)
(2869)
(2852)
(2669)
(2642)
(2553)
(2456)
(2440)
(2343)
(2228)
(2096)
(2061)
(2027)
(1978)
(1967)
(1916)
(1882)
(1776)
(1674)
学科
(13143)
经济(13112)
管理(10233)
(8658)
(7742)
企业(7742)
中国(5252)
(5130)
教育(5121)
(4831)
理论(4624)
(4054)
(4033)
(3544)
银行(3544)
业经(3512)
(3414)
(3184)
方法(2993)
(2960)
(2957)
金融(2956)
地方(2943)
(2674)
制度(2627)
(2627)
(2527)
体制(2503)
农业(2471)
税收(2296)
机构
大学(55569)
学院(52554)
(19047)
研究(18477)
经济(18448)
管理(15609)
中国(15324)
(12884)
(12454)
理学(11603)
理学院(11415)
(11358)
管理学(11202)
管理学院(11075)
(10508)
师范(10474)
科学(10329)
(9594)
财经(9154)
(9049)
中心(8758)
师范大学(8390)
北京(8380)
研究所(8126)
(7961)
教育(7772)
(7643)
(6929)
(6431)
财经大学(6417)
基金
项目(23221)
研究(20274)
科学(17813)
基金(15529)
社会(12603)
(12529)
国家(12335)
社会科(11635)
社会科学(11630)
教育(10479)
成果(10250)
科学基金(10054)
编号(9059)
(8849)
(7659)
课题(7220)
基金项目(7134)
资助(6525)
(6375)
(6036)
(5602)
项目编号(5602)
(5586)
阶段(5584)
(5435)
重点(5368)
规划(5247)
阶段性(5103)
研究成果(5014)
教育部(4969)
期刊
(30699)
经济(30699)
研究(23989)
中国(14608)
教育(13765)
(11792)
学报(8804)
(7901)
金融(7901)
管理(7434)
科学(7008)
大学(7001)
(6775)
财经(6531)
图书(6038)
学学(5882)
(5694)
书馆(5074)
图书馆(5074)
技术(4534)
问题(4285)
业经(3955)
经济研究(3835)
农业(3645)
(3630)
论坛(3630)
(3539)
(3332)
理论(3005)
改革(2964)
共检索到102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任友群  
建构主义在认识论上主要有三个不同以往的思考:其一,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使得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模糊了,这个观点还延伸到社会科学中;其二,认知神经科学提出,认识的本质不是反映,而是主体(神经元)对信息的处理;其三,建构主义认为,认识的实质是主体在观念中对客体的建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似乎在超越二元论,物质和意识可能统一在神经元的活动中。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现代科学知识的最基本的特性是客观性。对知识客观性的内在信仰和追求产生了认识论上的"客观主义"。从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知识与"认识主体"的关系和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这三个维度来考查,客观主义认识论与建构主义认识论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尽管面临着客观主义阵营的种种责难,从客观主义迈向建构主义,实现教学认识论的变革与超越,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定荣  
建构主义教学论作为指导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缺乏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建构主义教学论要对世界范围的教学实践产生影响,必须认识到其产生的信息技术时代性特征、个人主义的文化特征和走向实践的制度化特征,立足于信息技术时代的要求,着眼于教学文化的转变和教学制度的重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中枢  
教育人种志是教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它既与自然科学研究认识论具有共同点,也有特殊的要求,是一种特殊的经验研究。教育人种志追求的真理是部分真理,一方面反映了其认识论的局限,另一方面也是教育人类学学科性质使然。强化理论积累对于克服教育人种志认识论的缺陷、促进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潇  
本文用解释学理论将教学解释分为内在解释和外在解释 ,内在解释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 ,外在解释可让学生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教学解释还可分为独断型解释和探究型解释 ,二者有着各自的特点 ,应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既尊重知识 ,又要敢于创造知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月茹  
建构性学习需要学习素材、学习环境提供背景支持,建构主义理应取代工具主义、理性主义主导教科书编制的线索。鉴于建构主义侧重于认知理论研究,我们归纳总结散落于其教学观、知识观、学习观中教科书编制的相关主张,提出“建构主义教材观”并联系实践进行剖析阐发,以期实现教科书编制理念转变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同步并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斌艳  
本文通过对激进建构主义的不同模型的介绍 ,包括知识获得的控制论模型 ,神经生理学模型 ,认知生物学模型等 ,系统地勾画激进建构主义认识理论 ,并从认识论以及人种学角度总结有关激进建构主义的论点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鲍圣婴  
本文从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的角度对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受托责任与内部审计职能演变的关系,提出了受托责任关系的出现是内部审计产生的原因,受托责任关系的发展变化也指引和支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化的观点,并对如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提出了意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祥迁  朱红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谢恭芹  丁邦平  
建构主义作为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自古有之,但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并在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一名建构主义的教师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学校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着实际的困难。对中国教师而言,要努力成为一名建构主义教师,我们应该对此做出自己的解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春莉  
本文在反思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所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的基础上 ,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依据 ,探讨值得倡导的课堂教学所应包含的教学新理念 ,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并指出评价标准一定要抓住关键因素和主要矛盾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赵翠兰  苏春景  
本研究意在阐释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两种思维范式对"问题学生"认识上的差异,指出"问题学生"是一种主观建构,是人为"标定"出来的,实际上他们是过程性的存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高萍  柴草  
高职院校实现质量型扩招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客观需要、提升价值认可度和生活幸福感的重要保障。面对扩招生源多样化,校内外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教师改革动力不足,教学模式相对传统单一,调研统筹不够,难以因材施教这些现实困难,建议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构建“三真”模式,激发学习动力;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建立多维协作关系,促进意义建构;坚持文化育人原则,推动文化适应,提升自我价值认可,以真正实现质量型扩招,提升扩招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文静  
以维果茨基及其学派思想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思潮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以及在课堂教学领域中的运用 ,对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给我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以重要的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子建  宋萑  
本文从建构主义的意涵、理论基础及流派的梳理入手,对建构主义所倡导之"自我的知识"和"自主的学习"进行分析,并进而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悖论进行批判与反思,指出建构主义理论本身尚有发展与改善的空间。在对建构主义理论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本文亦尝试从建构主义与它理论的兼容、建构主义内部各流派的融合两方面,为其未来发展前景给予建议,以期让建构主义真正为教育实践所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