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
2023(1123)
2022(953)
2021(1021)
2020(744)
2019(1706)
2018(1668)
2017(2674)
2016(1614)
2015(2191)
2014(2210)
2013(1815)
2012(1620)
2011(1454)
2010(1604)
2009(1302)
2008(1295)
2007(1349)
2006(1198)
2005(913)
作者
(4442)
(3659)
(3578)
(3421)
(2143)
(1776)
(1739)
(1383)
(1367)
(1332)
(1291)
(1181)
(1177)
(1152)
(1096)
(1090)
(1060)
(1050)
(1047)
(1012)
(962)
(942)
(927)
(904)
(863)
(862)
(843)
(841)
(821)
(802)
学科
教学(7717)
学法(4830)
教学法(4830)
理论(4076)
学理(3137)
学理论(3137)
(2994)
经济(2989)
教育(2743)
管理(1669)
计算(1596)
算机(1592)
计算机(1592)
机化(1582)
计算机化(1582)
政治(1537)
组织(1470)
思想(1350)
(1322)
中国(1318)
(1200)
思想政治(1152)
政治教育(1152)
治教(1152)
德育(1145)
语文(1053)
(1034)
企业(1034)
研究(1024)
方法(1006)
机构
学院(23227)
大学(22028)
研究(6368)
(5706)
师范(5613)
(5291)
教育(5192)
经济(5063)
职业(4760)
科学(4707)
技术(4683)
(4582)
师范大学(4406)
管理(4132)
(3919)
中国(3733)
理学(3473)
技术学院(3450)
理学院(3382)
职业技术(3375)
(3287)
(3232)
管理学(3091)
北京(3068)
管理学院(3049)
研究所(2998)
(2906)
中心(2879)
业大(2729)
(2729)
基金
项目(12733)
研究(11204)
科学(8457)
教育(7950)
基金(6317)
(6049)
编号(5627)
成果(5379)
(5326)
国家(5258)
课题(5029)
社会(4887)
(4839)
(4728)
教学(4700)
社会科(4361)
社会科学(4358)
科学基金(3972)
大学(3529)
规划(3206)
(3184)
重点(3152)
项目编号(3144)
基金项目(3090)
(3040)
(3040)
改革(2959)
研究成果(2827)
资助(2817)
(2803)
期刊
教育(14007)
研究(8244)
中国(7855)
(7135)
经济(7135)
技术(4547)
职业(4237)
学报(3973)
大学(3298)
学学(2787)
(2774)
管理(2742)
(2689)
科学(2653)
技术教育(2615)
职业技术(2615)
职业技术教育(2615)
高等(1969)
农业(1959)
成人(1904)
成人教育(1904)
(1670)
论坛(1670)
财经(1669)
高等教育(1530)
(1516)
(1282)
职教(1189)
经济研究(1142)
实验(1094)
共检索到36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蒙成  
实施建构主义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学生应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要具有强烈的学习期待和批判性、系统性、发散性思维能力 ,具有有机的知识结构、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及必要的团队精神 ,教师应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高级伙伴 ,应掌握建构性教学的策略 ,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意识、宽广深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建构主义教学的环境应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平台 ,要具备网络化的学习场所、文本化的教材、学习共同体式的班集体等要素。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桂春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是对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的一股思潮 ,对我国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它促使我们变革旧有的教育观念 ,重建现代知识观 ,确立学生中心的师生观 ,反思错误的学习假设。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当今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不俗表现清晰地折射出它的思想张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侯新杰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从心理表征和适应性心理表征两方面对儿童建立它们周围世界概念的认识论基础进行解释 ,把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方面 :个人建构 (personalconstruc tion)、个人间建构 (interpersonalconstruction)和大众建构 (publicconstruction)。通过案例分析 ,概括出科学教学的建构主义方法 ,进而阐述了建构主义的科学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桂春  
国内外学者在对建构主义及其教学思想的探究过程中 ,对其提出了各种赞赏或批评的意见 ,其中也存在着某种误解。建构主义对于认识活动和学习活动的主观建构性质的突出强调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只有既关注个体自我的主观建构又重视社会互动的合作建构 ,才有可能消解自身的激进性或偏激性 ,从而成为经得起检验的、具有“生存力”的认识论或学习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祥迁  朱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喜梅  刁哲军  
建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模式,它的产生对职业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行动导向教学因其符合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和能力养成的客观规律,受到了各国职业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其对传统教学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师生角色定位、师生关系和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春莉  
本文在反思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所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的基础上 ,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依据 ,探讨值得倡导的课堂教学所应包含的教学新理念 ,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并指出评价标准一定要抓住关键因素和主要矛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琪  
2004年1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主要体现英语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和评价系统三个方面,其中教学模式改革是此次改革的核心,也就是要建立一个“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这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本文结合了自己的实际经验,谈谈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英语情境教学的实践,以其为广大大学英语教师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茂玲  
文章从建构主义核心假设的剖析出发,阐述了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观点。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突出了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在教学实践上,学生的知识经验是教学的起点,通过情境实施教学,凸显教学的整体性,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何剑波  王珍  
建构主义理论已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主要指导理论,它提出了崭新的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一理论对现代教学改革有诸多积极因素。从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入手,对其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进行阐释,并就该理论指导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作出具体分析。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郭建鹏  
本文在概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的基础上,从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情境化教学和师生关系四个方面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出澄清并进行分析,探讨了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我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辛自强  池丽萍  张丽  
教学定量评估不仅可以确定教学的效果,比较不同教学方式的影响,还有助于研究者和教育者了解知识建构的具体过程,给教育者改进教学提供导向。Tenen-baum等人的问卷不仅在理论思路上恰当地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而且编制程序严谨,问卷有较高质量。经修订的建构主义教学评估问卷,无论是信度还是效度都是令人满意的。问卷的7个维度为评定教学的建构性水平提供了参照框架,而每个项目也可以提供关于具体教学行为的测定,这就为教学评估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文静  
以维果茨基及其学派思想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思潮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以及在课堂教学领域中的运用 ,对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给我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以重要的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子建  宋萑  
本文从建构主义的意涵、理论基础及流派的梳理入手,对建构主义所倡导之"自我的知识"和"自主的学习"进行分析,并进而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悖论进行批判与反思,指出建构主义理论本身尚有发展与改善的空间。在对建构主义理论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本文亦尝试从建构主义与它理论的兼容、建构主义内部各流派的融合两方面,为其未来发展前景给予建议,以期让建构主义真正为教育实践所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现代科学知识的最基本的特性是客观性。对知识客观性的内在信仰和追求产生了认识论上的"客观主义"。从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知识与"认识主体"的关系和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这三个维度来考查,客观主义认识论与建构主义认识论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尽管面临着客观主义阵营的种种责难,从客观主义迈向建构主义,实现教学认识论的变革与超越,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